一种具有环形槽的耐冲击快速感温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194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环形槽的耐冲击快速感温面板,包括面板本体、耐磨导温帽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面板本体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个环形槽,在所述环形槽所围成的区域内形成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有上下贯穿的容纳孔;所述耐磨导温帽包括帽体部和支撑部,所述帽体部的内部具有开口朝下的空腔,所述耐磨导温帽安装于所述环形槽;所述支撑部设置于帽体部的顶部外沿,所述支撑部的底面支撑于所述面板本体的顶面,所述空腔的顶面与所述支撑台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耐磨导温帽与所述环形槽之间填充有耐温胶;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固定于所述容纳孔内,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顶部与所述耐磨导温帽相抵。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感温灵敏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感温灵敏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感温灵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环形槽的耐冲击快速感温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烹饪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环形槽的耐冲击快速感温面板。

技术介绍

[0002]电磁发热技术应用到烹饪行业以来,控温一直是个大难题,主流的电磁炉结构有以下两种:
[0003]第一种结构:从上向下依次是锅具、微晶面板(4mm左右),传感器组件(包含外壳、绝缘层、传感器,传感器的位置在线圈盘的中心处)。由于微晶面板为平板状的结构,传感器组件紧贴在微晶面板的底面,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温度传感器离锅具之间距离过远,锅具的温度需要先传导到4mm厚的微晶面板,使微晶面板发热,然后再由微晶面板将热量传导至传感器,因此存在导热太慢的问题。正常的家庭烹饪,一般需要的加热温度不超过280摄氏度,但是因为无法快速的感温,导致薄一点的锅具可能已经烧红,但传感器还感知不到温度。这种现象带来的结果如下:1、安全隐患,严重滞后的控温,有可能在油量较少时让油达到燃点,引发火灾;2、过高的油温产生大量的芳香烃,严重致癌。3、中式菜肴烹饪,口感比较差。
[0004]第二种结构:在微晶玻璃相对于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处开孔,让温度传感器组件直接接触到锅具,传感器组件包含外壳、绝缘层、传感器。传感器的外壳一般为金属制成,当在传感器的顶部放置锅具时,金属的外壳处于交变磁场中会导致其自身发热(在电磁炉的锅具下方,所有的金属都会发热,距锅越近,发热越快),因此导致传感器感温不准;另外,根据安规的要求,传感器的外壳下方需要有绝缘层,一般采用耐温350℃左右的工程塑料,导热性比较差。这种结构最大的缺点是外壳会发热持续蓄积热量,另外外壳发热会导致无法真实判断锅具的温度,所以也无法实现感温技术上的突破。同时,防水、防老化也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
[0005]以上两种结构还有如下共同的缺点:为了保证传感器不会出现漏电的问题,均需要在传感器外部设置外壳,导致传感器组件尺寸较大,所以需要在线圈盘上设计专门的装配位置,考虑到线圈盘的发热效率问题,通常都需要设计在线圈盘的中心处。电磁发热的热量主要集中在直径约90mm左右的圆环上,所以传感器距离高温区过远,无法准确反馈温度。几乎所有的电磁炉厂家都需要用自己的电磁炉进行不同的锅具加热实验,并记录温度变化曲线,在用户使用时,与所记录的曲线比对,并评估锅具的受热情况。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锅具质量变化、锅具类型变化、食材变化不可预测,从而导致了电磁炉不能够成为主流烹饪工具,主要用来烧水、打火锅、煮粥等。在面板使用方面,因为无法准确感温,所以需要耐温更高的微晶玻璃来降低发热过高的风险,因此也导致电磁炉的面板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环形槽的耐冲击快速感温面板,以解决目前的电
磁烹饪器具存在感温严重滞后的问题。
[0007]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具有环形槽的耐冲击快速感温面板,包括面板本体、耐磨导温帽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面板本体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个环形槽,在所述环形槽所围成的区域内形成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有上下贯穿的容纳孔;所述耐磨导温帽包括帽体部和支撑部,所述帽体部的内部具有开口朝下的空腔,所述耐磨导温帽安装于所述环形槽;所述支撑部设置于帽体部的顶部外沿,所述支撑部的底面支撑于所述面板本体的顶面,所述空腔的顶面与所述支撑台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耐磨导温帽与所述环形槽之间填充有耐温胶;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固定于所述容纳孔内,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顶部与所述耐磨导温帽相抵。
[0009]优选地,所述耐磨导温帽的上部侧壁设有倾斜的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使所述耐磨导温帽高于面板本体的顶面的部分形成上小下大的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耐磨导温帽的底部设有减薄区域,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耐磨导温帽相抵于所述减薄区域。
[0011]优选地,所述减薄区域为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顶部为向上拱起的弧形面,所述容纳槽及所述容纳孔内均填充有耐温胶,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耐温胶与所述耐磨导温帽相对固定。
[0012]优选地,所述帽体部与所述环形槽为间隙配合;所述空腔的顶壁和/或所述支撑台的顶面设有凸点或藏胶槽。
[0013]优选地,所述耐磨导温帽的内侧壁的由上往下逐渐向外倾斜和/或所述耐磨导温帽的外侧壁由上往下逐渐向内倾斜。
[0014]优选地,所述环形槽的内壁和/或外壁为斜面,以使所述环形槽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结构。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减少了温度传感器与锅具之间的间距,锅具的温度能够更快地传递至温度传感器,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感温的速度,显著地减少温度检测的滞后性;温控更加准确;
[0017]2、耐磨导温帽的材质可根据产品的实际使用场景进行选择,适用场景更加宽泛;
[0018]3、通过设置环形槽可以使得面板本体即使开设有容纳孔,依然能够具有较佳的防水性能,可以有效地对电磁烹饪器具内部的电气元件起到保护作用;
[0019]4、通过设置支撑部,使耐磨导温帽支撑于面板本体的顶面,从而使得耐磨导温帽在承受较大的冲击力时,面板本体也不易发生破裂。
附图说明
[0020]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中:1

面板本体、11

环形槽、12

支撑台、13

容纳孔、2

耐磨导温帽、21

帽体部、22

支撑部、23

过渡面、24

容纳槽、3

温度传感器、4

耐温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环形槽的耐冲击快速感温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本体、耐磨导温帽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面板本体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个环形槽,在所述环形槽所围成的区域内形成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有上下贯穿的容纳孔;所述耐磨导温帽包括帽体部和支撑部,所述帽体部的内部具有开口朝下的空腔,所述耐磨导温帽安装于所述环形槽;所述支撑部设置于帽体部的顶部外沿,所述支撑部的底面支撑于所述面板本体的顶面,所述空腔的顶面与所述支撑台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耐磨导温帽与所述环形槽之间填充有耐温胶;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固定于所述容纳孔内,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顶部与所述耐磨导温帽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环形槽的耐冲击快速感温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导温帽的上部侧壁设有倾斜的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使所述耐磨导温帽高于面板本体的顶面的部分形成上小下大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环形槽的耐冲击快速感温面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大匠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