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立式自吸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959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6
一种节能型立式自吸泵,泵体内的水腔包括与泵叶腔连通的进液腔和出液腔,出液腔和泵叶腔通过出液管连通;出液管内设基于特斯拉阀原理的导液结构;导液结构用于为顺流的液体增速,并防止逆流。通过对水路的改进,利用旋转的泵叶将泵叶腔中的蓄水泵入出液管,通过弧形的管体利用泵的离心力,加速管中液体的流速,再通过出液管中的导液结构在管中对流动的液体再加速,导液结构同时为液体的逆流增加了阻力,减小液体受重力影响形成的逆流的趋势而对顺流液体的流速影响,增速的同时减小了液体流动的能耗。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空间结构推动液体流动,通过物理结构加速液体,减小液体在流动中的能量损耗,实现自吸泵的节能效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立式自吸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吸泵,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立式自吸泵。

技术介绍

[0002]自吸泵属自吸式离心泵,它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维护容易、效率高、寿命长,并有较强的自吸能力等优点,在石油、化工、冶炼、国防工业等生产流程中广泛应用。
[0003]自吸泵卓越的工作性能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使用单位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因此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现有技术中的自吸泵,为水腔流道和电机组成,水流的阻力为能耗的直接原因,因此,如何改进水腔流道通过降低水阻,实现降低能耗,实现节能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立式自吸泵。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节能型立式自吸泵,泵体内的水腔包括与泵叶腔连通的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出液腔和泵叶腔通过出液管连通;所述出液管内设基于特斯拉阀原理的导液结构;
[0007]所述导液结构用于为顺流的液体增速,并防止逆流。
[0008]上述出液管的进液口设于泵叶腔的侧面,出液管呈弧形接入出液腔。
[0009]进一步的,上述出液腔设于泵叶腔的顶部,由第一隔水板间隔。
[0010]上述进液腔和泵叶腔通过进液管连通,且进液管内设有导液结构。
[0011]进一步的,上述进液管呈弧形接入泵叶腔。
[0012]上述进液腔设于泵叶腔的底部,由第二隔水板间隔。
[0013]上述导液结构包括若干交替的管路分支,每个管路分支包括两条管路,为主路和支路;其中主路略微倾斜,支路的一端从主路引出并相对主路反向倾斜,末端弯曲成半环并汇入主路。
[0014]上述导液结构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截面呈八字形的导流板,且导流板的末端与管壁间留有间隙。
[0015]进一步的,上述导流板为弧形板或直板。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7]一种节能型立式自吸泵,通过对水路的改进,利用旋转的泵叶将泵叶腔中的蓄水泵入出液管,首先通过弧形的管体利用泵的离心力,加速管中液体的流速,再通过出液管中的导液结构在管中对流动的液体进行再加速,导液结构同时为液体的逆流增加了阻力,减小液体受重力影响形成的逆流的趋势而对顺流液体的流速影响,间接的减小了液体顺流的阻力,增速的同时减小了液体流动的能耗。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相对进液腔和出液腔,较小的管内径,可增加管内液体的流速,同时,缩短了真空形成的时间,也提高了向真空中补入
液体的速度。
[0018]本专利技术的节能型立式自吸泵,不需要在内部进行机械运动结构,通过在进液管和出液管中设置基于特斯拉阀原理的导液结构,利用空间结构推动液体流动,通过物理结构加速液体,减小液体在流动中的能量损耗,进而实现自吸泵的节能效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水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泵叶腔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0021]图3为管路分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泵叶腔,2、进液腔,3、出液腔,4、出液管,5、进液管,6、进液口,7、管路分支,8、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0025]一种节能型立式自吸泵,自吸泵的水腔由依次连通的进液腔2、泵叶腔1和出液腔3组成。水泵的泵叶设置在泵叶腔1中。
[0026]如图1所示,出液腔3设置在顶部,泵叶腔1设置在中部,进液腔2设置在底部,且出液腔3和泵叶腔1由第一隔水板间隔,进液腔2和泵叶腔1由第二隔水板间隔;出液腔3和泵叶腔1通过盘旋呈弧形的出液管4连通,进液腔2和泵叶腔1通过盘旋呈弧形的进液管5连通。且,出液管4内设基于特斯拉阀原理的导液结构。优选的,进液管5内也设有该导液结构。
[0027]泵叶腔1的结构如图3所示,分为连通的外层腔和内层腔,外层腔接进液管5,泵叶设置在内层腔内,出液管4的进液口6设置在内层腔,优选的设置在侧壁处。
[0028]导液结构有2种:
[0029]第一种如图3所示,为管体中设有若干交替的管路分支7,每个管路分支包括两条管路,为主路和支路;其中主路略微倾斜,支路的一端从主路引出并相对主路反向倾斜,末端弯曲成半环并汇入主路。若干个管路分支共用一条主路。
[0030]第二种如图4所示,为管体中设有若干依次排列的截面呈八字形的导流板8,且导流板8的末端与管壁间留有间隙。导流板8的板型为直板,或依据圆形的管体选用弧形板,弧形板的凹面为正对流入的水流。
[0031]实际使用时,根据对水流的要求,在进液管5和出液管4内选择设置相同或不同的导液结构。
[0032]实际使用时,
[0033]启动电机,联动水泵的泵叶转动。
[0034]旋转的泵叶将泵叶腔1中的蓄水泵入出液管,首先通过弧形的管体利用泵的离心力,加速管中液体的流速,再通过出液管中的导液结构在管中对流动的液体进行再加速,导液结构同时为液体的逆流增加了阻力,减小液体受重力影响形成的逆流的趋势而对顺流液体的流速影响,间接的减小了液体顺流的阻力,增速的同时减小了液体流动的能耗。
[0035]通过进液管5和出液管相对进液腔2和出液腔3,较小的管内径,可增加管内液体的流速,同时,缩短了真空形成的时间,也提高了向真空中补入液体的速度。
[0036]如图3所示的结构相比如图4的结构,优选的设置在进液管中,可强化防止进液管中的逆流效果。
[0037]如图4所示的导液结构,主路位为八字形的导流板8的中间,支路位于导流板的末端与管壁间留有间隙处,进入支路的液体经下一个导流板导引汇入主路,可为主路的水流增速。且若如图4所示的导液结构,设置在出液管中,当泵叶停止转动后,出液管中积蓄的液体,可通过主路和支路回流入泵叶腔1及进液管、进液腔2。
[0038]若进液管中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则支路的弯曲管路中可截留一部分液体,减少下次液体的注入量,进而减小下次泵叶的启动时间。
[003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立式自吸泵,泵体内的水腔包括与泵叶腔连通的进液腔和出液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腔和泵叶腔通过出液管连通;所述出液管内设基于特斯拉阀原理的导液结构;所述导液结构用于为顺流的液体增速,并防止逆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的进液口设于泵叶腔的侧面,出液管呈弧形接入出液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腔设于泵叶腔的顶部,由第一隔水板间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和泵叶腔通过进液管连通,且进液管内设有导液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呈弧形接入泵叶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清沈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轮泵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