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775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涉及自吸泵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方设置有自吸罐,所述主体的顶端安装有蒸汽夹套伴热,所述蒸汽夹套伴热的上端安装有喷射装置,所述自吸罐的下端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的中间安装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底端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右端设置有地罐,所述地罐的上端安装有氮气压排管路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外架固定在蒸汽夹套伴热的上端,再通过右端的接管口连接蒸汽关管线,将地罐中的气体排到扩大管中,进行气体扩充,将完成扩充的气体排到混合室里,使其混合喷射泵,再由喷嘴排出,无需人工进行灌泵。再由贯穿框内腔的管道腔贯穿连接管道。腔贯穿连接管道。腔贯穿连接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吸泵
,具体涉及一种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

技术介绍

[0002]自吸泵属自吸式离心泵,它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维护容易、效率高、寿命长,并有较强的自吸能力等优点。管路不需安装底阀,工作前只需保证泵体内储有定量引液即可。不同液体可采用不同材质自吸泵。自吸泵的工作原理是水泵启动前先在泵壳内灌满水(或泵壳内自身存有水)。启动后叶轮高速旋转使叶轮槽道中的水流向涡壳,这时入口形成真空,使进水逆止门打开,吸入管内的空气进入泵内,并经叶轮槽道到达外缘
[0003]但是,现有的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存有一定的缺陷,需改进。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5]1、现有的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在使用中,启泵前需要人工进行灌泵,导致效果较差;
[0006]2、现有的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在使用中,罐体管道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密封的蒸汽体易泄漏;
[0007]3、现有的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在使用中,在对管道进行维修检测时,拆卸较为不便,导致时间的浪费;
[0008]4、现有的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在使用中,无法解决有毒、有害、易燃、易挥发化工介质的气体,造成首次灌泵会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方设置有自吸罐,所述主体的顶端安装有蒸汽夹套伴热,所述蒸汽夹套伴热的上端安装有喷射装置,所述自吸罐的下端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的中间安装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底端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右端设置有地罐,所述地罐的上端安装有氮气压排管路装置,所述喷射装置包括外架,所述外架的下端与蒸汽夹套伴热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外架的内腔中间安装有扩大管,所述扩大管的下端设置有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的右端安装有接管口,所述混合室的下端设置有喷嘴,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贯穿框,所述贯穿框的上端与自吸罐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贯穿框的内腔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下端两侧安装有卡接环,所述卡接环的中间设置有管道腔,所述管道腔的底端安装有防漏密封圈。
[001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架的内腔表面与扩大管的表面固定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混合室的下端与接管口的表面固定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贯穿框的内腔表面与橡胶圈的表面活动
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道腔的下表面与防漏密封圈的表面固定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右端与地罐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螺栓的左侧安装有调节阀,所述固定螺栓的右表面设置有挤压弹簧,所述固定螺栓的内侧安装有固定套板。
[00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螺栓的左侧与调节阀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栓的表面内侧与固定套板的表面贯穿活动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氮气压排管路装置包括阀口,所述阀口的左端与自吸罐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阀口的右端设置有变送器,所述变送器的上端安装有蒸汽管线,所述变送器的右端设置有并联支管,所述并联支管的下端安装有下管线,所述下管线的底端设置有循环气罐,所述循环气罐是下端安装有分支管线。
[001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阀口的右端与变送器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气罐的下端与分支管线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通过外架、扩大管、混合室、接管口、喷嘴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在启泵前无需人工进行灌泵,避免使用效果变差,通过外架固定在蒸汽夹套伴热的上端,再通过右端的接管口连接蒸汽关管线,将地罐中的气体排到扩大管中,进行气体扩充,将完成扩充的气体排到混合室里,使其混合喷射泵,再由喷嘴排出,无需人工进行灌泵。自吸罐顶部开管口,加装一台喷射器,利用泵的最小回流液作为工作动力,将自吸罐中二次产生的气体抽出排回到地罐中,通过罐上的排气系统排走。避免二次产生气破坏入口管路的真空,造成自吸泵的失效。另外,我们还配一条蒸汽线给喷射器,可以用蒸汽作为工作动力,将自吸罐中的气体抽走。
[002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通过贯穿框、橡胶圈、卡接环、管道腔、防漏密封圈的共同作用下,可以避免罐体管道故障率高,从而维修成本高,也避免了密封的蒸汽体泄漏,通过贯穿框内腔的管道腔贯穿连接管道,由上端的橡胶圈将管道上端的管口封住,下端的卡接环将管道环接,防止脱落,底端的防漏密封圈可以保障管道在使用时不会泄露气体。
[002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通过固定螺栓、调节阀、挤压弹簧、固定套板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在对管道进行维修检测时,快速将其拆卸掉,避免时间的浪费,通过固定套板的中间包裹住管道的底端,再通过连接的固定螺栓将其固定在地罐的左侧,转动调节阀,带动挤压弹簧产生压力,将螺栓的底端牢牢挤压在罐体的表面。
[0023]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通过阀口、变送器、蒸汽管线、并联支管、下管线、循环气罐、分支管线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解决有毒、有害、易燃、易挥发化工介质的气体,从而避免了首次灌泵的困难,通过阀口连接在自吸罐的右端,由底端的分支管线将危险气体导到循环气罐里。再由气罐导到下管线里,再由并联支管将危险气体通过变送器和蒸汽管线送到自吸罐里,进行处理。地罐上接有氮气压排管线,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易挥发化工介质的首次灌泵困难的工况,可以通过在地罐中通氮气,将地罐中的物料通过自吸泵的入口管路压排到自吸罐中,实现密闭灌泵,解决了安全环保问题。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喷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氮气压排管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局部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主体;2、自吸罐;3、蒸汽夹套伴热;4、喷射装置;5、密封装置;6、管道;7、固定装置;8、地罐;9、氮气压排管路装置;41、外架;42、扩大管;43、混合室;44、接管口;45、喷嘴;51、贯穿框;52、橡胶圈;53、卡接环;54、管道腔;55、防漏密封圈;71、固定螺栓;72、调节阀;73、挤压弹簧;74、固定套板;91、阀口;92、变送器;93、蒸汽管线;94、并联支管;95、下管线;96、循环气罐;97、分支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自吸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蒸汽夹套伴热(3),所述蒸汽夹套伴热(3)的上端安装有喷射装置(4),所述自吸罐(2)的下端设置有密封装置(5),所述密封装置(5)的中间安装有管道(6),所述管道(6)的底端安装有固定装置(7),所述固定装置(7)的右端设置有地罐(8),所述地罐(8)的上端安装有氮气压排管路装置(9);所述喷射装置(4)包括外架(41),所述外架(41)的下端与蒸汽夹套伴热(3)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外架(41)的内腔中间安装有扩大管(42),所述扩大管(42)的下端设置有混合室(43),所述混合室(43)的右端安装有接管口(44),所述混合室(43)的下端设置有喷嘴(45);所述密封装置(5)包括贯穿框(51),所述贯穿框(51)的上端与自吸罐(2)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贯穿框(51)的内腔设置有橡胶圈(52),所述橡胶圈(52)的下端两侧安装有卡接环(53),所述卡接环(53)的中间设置有管道腔(54),所述管道腔(54)的底端安装有防漏密封圈(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架(41)的内腔表面与扩大管(42)的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43)的下端与接管口(44)的表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自排气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框(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世勇邱碧宁袁帅威符海青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华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