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918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防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包括隧道主体,所述隧道主体的外部安装有初级支护层,所述初级支护层的上端安装有防排水座,所述防排水座的内部左右两侧位于第一集水斗的下方均设置有滤水组件,所述防排水座的内部位于两个滤水组件的下方共同设置有废料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滤水组件,滤水组件中的滤水板可以对隧道渗水中的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处理,避免颗粒杂质流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中使得管道堵塞,被过滤的颗粒杂质会落到废料组件中的废料盒中,外部控制器会发出警报使得工作人员得知并进行清理,第二马达带动废料盒倾斜,再打开密封板,这样方便工作人员对废料盒进行清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防水
,具体是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中隔墙进行临时支撑,并且需要安装防排水结构,避免隧道渗水对隧道主体中的左右墙、左右腰和拱顶以及隧道主体内部的中隔墙进行防护,避免隧道渗水对隧道主体和中隔墙进行腐蚀。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授权公告号CN206801577U),该专利技术设有缓冲层、复合防水层和排水系统,防水与排水相结合,通过集水槽和排水管对隧道渗水进行排水,但是其在排水过程中,无法对隧道渗水进行过滤处理,无法避免隧道渗水中的颗粒杂质积聚卡在排水管的内部,从而造成排水堵塞的情况发生。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包括隧道主体,所述隧道主体的内部安装有中隔墙,且隧道主体的外部安装有初级支护层,所述初级支护层的上端安装有防排水座,所述防排水座的前表面开设有开关门,且防排水座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进水孔,所述防排水座的上表面均匀贯穿安装有若干个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二进水孔,所述防排水座后表面对称贯穿安装有两个第一排水管,两个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下端共同安装有第二排水管,所述防排水座的内部左右两侧表面正对于若干个第一进水孔的位置处共同安装有第一集水斗,且防排水座的内部上表面正对于若干个进水管的位置处共同安装有第二集水斗;所述防排水座的内部左右两侧位于第一集水斗的下方均设置有滤水组件;所述防排水座的内部位于两个滤水组件的下方共同设置有废料组件。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水组件包括滤水板,所述滤水板的一端前后两侧表面均转动连接有安装块,且滤水板的上表面两端均安装有安装板,所述滤水板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马达座,所述马达座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的上端外部安装有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下表面均匀安装有毛刷,所述滤水板的下方一端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安装有弹簧,所述滤水板的下方另一端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下表面安装有支撑板,且支撑座的内部下表面安装有电磁铁,所述支撑座的内部下表面位于电磁铁的两侧均安装有滑
杆,且支撑座的内部位于电磁铁的上方滑动连接有铁块,所述铁块的上表面安装有安装绳。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废料组件包括废料盒,所述废料盒的前后两侧表面均转动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侧表面安装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安装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的内部安装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的一端安装有收纳杆,所述收纳杆的外部安装有收纳绳,所述废料盒的右侧表面贯穿且转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一侧表面安装有第一插块,所述第一插块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插销,所述插销的外部位于第一插块的下方活动安装有第二插块,所述废料盒的内部上端安装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下表面安装有反射光电,所述废料盒的内部下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且废料盒的内部位于压力传感器的上方滑动连接有压力板,所述压力板的四角均活动贯穿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安装有连接块,所述压力板的下表面位于压力传感器的两侧均安装有振动马达。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集水斗和第二集水斗的下端均正对于滤水板,所述安装块安装在防排水座的内部一侧表面上。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杆活动贯穿马达座的上表面,所述毛刷的下端活动贴合滤水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块安装在防排水座的内部一侧表面上,所述弹簧的上端活动贴合滤水板的下表面。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安装在防排水座的内部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马达和电磁铁均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滑杆贯穿且滑动连接在铁块的内部,所述安装绳活动贯穿支撑座的上表面,且安装绳的上端连接于滤水板的下表面。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板的下端安装在防排水座的内部下表面上,所述限位块活动贴合废料盒的左侧表面。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座的下端安装在防排水座的内部下表面上,所述收纳绳活动贯穿调节座的上表面,且收纳绳的上端连接在废料盒的下表面上。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插块安装在废料盒的右侧表面上,所述第二马达、反射光电、压力传感器和振动马达均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滤水组件,防排水座可以对隧道渗水进行防排处理,避免水对隧道主体的拱顶和内部中隔墙进行防护,避免被腐蚀,滤水组件中的滤水板可以对隧道渗水中的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处理,避免颗粒杂质流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中使得管道堵塞,并且外部控制器控制电磁铁不断通断电,使得滤水板被不断拉动而振动,第一马达带动毛刷对滤水板进行清理,避免滤水板本身堵塞。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废料组件,被过滤的颗粒杂质会落到废料组件中的废料盒中,当颗粒杂质的重量达到压力传感器的设定值,并且颗粒杂质的高度被反射光电感应到时,外部控制器就会发出警报使得工作人员得知并进行清理,第二马达带动废料盒倾斜,再打开密封板,这样方便工作人员对废料盒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中防排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中防排水座的剖视图;图4为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中滤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中滤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中废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隧道主体;2、中隔墙;3、初级支护层;4、防排水座;5、开关门;6、第一进水孔;7、进水管;8、第二进水孔;9、第一排水管;10、第二排水管;11、第一集水斗;12、第二集水斗;13、滤水组件;14、废料组件;15、滤水板;16、安装块;17、安装板;18、马达座;19、第一马达;20、第一安装杆;21、第二安装杆;22、毛刷;23、支撑块;24、弹簧;25、支撑座;26、支撑板;27、电磁铁;28、滑杆;29、铁块;30、安装绳;31、废料盒;32、限位板;33、限位杆;34、限位块;35、调节座;36、第二马达;37、收纳杆;38、收纳绳;39、密封板;40、第一插块;41、插销;42、第二插块;43、L型板;44、反射光电;45、压力传感器;46、压力板;47、连接杆;48、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包括隧道主体(1),所述隧道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中隔墙(2),且隧道主体(1)的外部安装有初级支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支护层(3)的上端安装有防排水座(4),所述防排水座(4)的前表面开设有开关门(5),且防排水座(4)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进水孔(6),所述防排水座(4)的上表面均匀贯穿安装有若干个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的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二进水孔(8),所述防排水座(4)后表面对称贯穿安装有两个第一排水管(9),两个所述第一排水管(9)的下端共同安装有第二排水管(10),所述防排水座(4)的内部左右两侧表面正对于若干个第一进水孔(6)的位置处共同安装有第一集水斗(11),且防排水座(4)的内部上表面正对于若干个进水管(7)的位置处共同安装有第二集水斗(12);所述防排水座(4)的内部左右两侧位于第一集水斗(11)的下方均设置有滤水组件(13);所述防排水座(4)的内部位于两个滤水组件(13)的下方共同设置有废料组件(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组件(13)包括滤水板(15),所述滤水板(15)的一端前后两侧表面均转动连接有安装块(16),且滤水板(15)的上表面两端均安装有安装板(17),所述滤水板(15)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马达座(18),所述马达座(18)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马达(19),所述第一马达(19)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安装杆(20),所述第一安装杆(20)的上端外部安装有第二安装杆(21),所述第二安装杆(21)的下表面均匀安装有毛刷(22),所述滤水板(15)的下方一端安装有支撑块(23),所述支撑块(23)的上表面安装有弹簧(24),所述滤水板(15)的下方另一端安装有支撑座(25),所述支撑座(25)的下表面安装有支撑板(26),且支撑座(25)的内部下表面安装有电磁铁(27),所述支撑座(25)的内部下表面位于电磁铁(27)的两侧均安装有滑杆(28),且支撑座(25)的内部位于电磁铁(27)的上方滑动连接有铁块(29),所述铁块(29)的上表面安装有安装绳(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岭隧道拱顶与中隔墙的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料组件(14)包括废料盒(31),所述废料盒(31)的前后两侧表面均转动连接有限位板(32),两个所述限位板(32)之间安装有限位杆(33),所述限位杆(33)的一侧表面安装有限位块(34),两个所述限位板(32)之间安装有调节座(35),所述调节座(35)的内部安装有第二马达(36),所述第二马达(36)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永桥袁泉游冬马白虎雷宗勇靳俊奇李钊李书琴王国丰罗亨俊周旋徐小明杨林曾斌陈名洋罗勋贺超楠冯俊淋胡国刚欧旭王祥何桥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