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633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包括至少两组支撑结构,各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呈间隔设置以构成转运车通道,相邻支撑结构之间的间隔距离呈能调整的设置;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部用于支撑转运车上的电气部件;各所述支撑结构呈驼峰状设置,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底座结构和至少两套驼峰结构,各所述驼峰结构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结构上,各所述驼峰结构和所述底座结构的高度呈能调整地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驼峰状支撑结构,承载能力强;通过调整各驼峰结构和底座结构的高度实现工装高度的调整,满足大型电气部件试验对工装结构强度、导磁性、抗倾覆性能和通用性的要求。抗倾覆性能和通用性的要求。抗倾覆性能和通用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兼容试验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按照电磁兼容基础标准GB/T 6113要求,台式设备应放置于非金属的桌子上,桌面的大小通常为1.5m*1.0m,高度0.8m,另外射频辐射发射试验要求被测产品随转台360
°
旋转。
[0003]而轨道交通车辆中存在较多大型电气部件如牵引变流器、辅助变流器、变压器等,其质量在几百公斤到几吨不等,尤其在高速动车组上,已经实现将牵引变流器、辅助变流器和冷却单元高度集成为动力单元,其尺寸接近5m(长度)*3m(宽),质量重达4t。针对这类大型电气部件的电磁兼容试验,一方面,普通的非金属桌在结构强度、抗倾覆性方面已无法满足要求。另一方面,轨道交通大型电气部件在实车上与车体相连接,其底面距离地平面高度在0.8m

1.2m之间。
[0004]为了尽可能模拟实车情况,在实验室内,大型电气部件距离地平面的高度应可以满足在0.8m

1.2m之间变化。因此电磁兼容试验工装成为试验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以及保障试验安全的关键因素。
[0005]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用来满足电磁兼容试验的各项要求,同时保证了试验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采用驼峰状支撑结构,承载能力强;通过调整各驼峰结构和底座结构的高度实现工装高度的调整,满足大型电气部件试验对工装结构强度、导磁性、抗倾覆性能和通用性的要求。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包括至少两组支撑结构,各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呈间隔设置以构成转运车通道,相邻支撑结构之间的间隔距离呈能调整的设置;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部用于支撑转运车上的电气部件;各所述支撑结构呈驼峰状设置,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底座结构和至少两套驼峰结构,各所述驼峰结构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结构上,各所述驼峰结构和所述底座结构的高度呈能调整地设置。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部支撑设置托盘结构,所述托盘结构能承载电气部件。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驼峰结构包括多个垫块单元和一个上垫块,各所述垫块单元呈竖直叠加设置,所述上垫块的顶面呈平面设置,所述上垫块设置于多个所述垫块单元的顶部。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垫块单元之间采用凹凸配合连接或榫卯连接。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垫块单元包括垫块本体,所述垫块本体的顶部设置第一外凸结构,所述垫块本体的底部设置第一内凹结构,所述第一外凸结构与所述第一内凹结构呈空间垂直设置,下一垫块单元的第一外凸结构能插接于上一垫块单元的第一内凹结构内。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垫块的底部设置第二内凹结构,位于顶部的垫块单元的第一外凸结构插接于所述第二内凹结构。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结构的顶部设置第二外凸结构,所述第二外凸结构能插接于位于底部的垫块单元的第一内凹结构内。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垫块单元上设置多个竖直贯通第一外凸结构的第一定位孔,所述上垫块的上设置多个竖直贯通第二内凹结构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外凸结构上设置第三定位孔,对应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呈同轴设置,上下相邻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内、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一定位孔内和上下相邻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内能穿设垫块定位销。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结构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外凸结构,所述上底座的底面和所述下底座的顶面呈平面设置,所述上底座的底部和所述下底座的底部均设置插拖豁口。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底座的底面设置第四定位孔,所述下底座的顶面设置第五定位孔,所述第四定位孔和所述第五定位孔内能穿设底座定位销。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托盘结构呈框架式结构设置,所述托盘结构包括长纵梁、短纵梁和横梁,两个所述长纵梁和两个所述横梁围设构成框架主体,所述短纵梁连接于两个所述横梁之间。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部位于所述横梁的外侧设置外顶块,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部位于所述横梁的内侧设置内顶块。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长纵梁和所述横梁之间、所述短纵梁和所述横梁之间呈榫卯结构连接。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托盘结构采用木材单元制成。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托盘结构的外侧喷涂有防腐涂料层。
[0022]由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中,采用驼峰状支撑结构,承载能力强,可满足大型电气部件的电磁兼容试验需求;具备优良的抗倾覆性能,保证试验安全可靠运行;通过调整各驼峰结构和底座结构的高度实现工装高度的调整,其中通过调整垫块单元的数量实现工装高度的微调,通过增加或者去除下底座实现工装高度的粗调,通过粗调和微调工装高度,进而满足大型电气部件在不同高度下的电磁兼容试验要求;各支撑结构之间的间隔能调整,承载范围广,能够满足各类外形尺寸电气部件进行试验,且高度可调,通用性强;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转运,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24]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的实施例一的等轴测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的实施例二的等轴测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的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等轴测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0030]图6:为图5中A

A剖视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垫块单元的结构图。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上垫块的结构图。
[0033]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上底座的结构图。
[0034]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下底座的结构图。
[0035]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托盘结构的示意图。
[0036]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顶块的示意图。
[0037]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外顶块的示意图。
[0038]图中:
[0039]100、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
[0040]1、支撑结构;
[0041]11、底座结构;111、上底座;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支撑结构,各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呈间隔设置以构成转运车通道,相邻支撑结构之间的间隔距离呈能调整的设置;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部用于支撑转运车上的电气部件;各所述支撑结构呈驼峰状设置,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底座结构和至少两套驼峰结构,各所述驼峰结构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结构上,各所述驼峰结构和所述底座结构的高度呈能调整地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部支撑设置托盘结构,所述托盘结构能承载电气部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驼峰结构包括多个垫块单元和一个上垫块,各所述垫块单元呈竖直叠加设置,所述上垫块的顶面呈平面设置,所述上垫块设置于多个所述垫块单元的顶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垫块单元之间采用凹凸配合连接或榫卯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垫块单元包括垫块本体,所述垫块本体的顶部设置第一外凸结构,所述垫块本体的底部设置第一内凹结构,所述第一外凸结构与所述第一内凹结构呈空间垂直设置,下一垫块单元的第一外凸结构能插接于上一垫块单元的第一内凹结构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块的底部设置第二内凹结构,位于顶部的垫块单元的第一外凸结构插接于所述第二内凹结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结构的顶部设置第二外凸结构,所述第二外凸结构能插接于位于底部的垫块单元的第一内凹结构内。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兼容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垫块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双李颖奇张波杨伟君曹宏发赵红卫康晶辉薛江潘全章郑海源陈蓝高培峰王香林李晨曦代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