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57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包括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的背面设置有充电座,所述充电座的外侧连接有充电线,所述充电座的侧面设置有充电触头,所述智能手表的背面设置有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的侧面设置有充电触点,所述智能手表的内侧安装有降温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充电机构,通过将充电机构安装在智能手表的背面内侧,在充电机构的内侧连接有降温板并安装于智能手表的内侧,在侧面还设置有微型循环泵和循环管,从而方便了在使用的过程中,可通过降温板上的散热辐条对充电机构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随后将吸收的热量通过降温板传输至散热孔外排,最终通过导热环将其排出即可。环将其排出即可。环将其排出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穿戴设备充电
,具体为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穿戴式智能设备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思想和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而具备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形态的设备则于70-80年代出现。穿戴式智能设备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的智能化延伸,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地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甚至其它人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地处理信息,能够实现更为无缝的交流。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我量化与体外进化。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
[000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201110359692.5的
“ꢀ
一种温差充电手表结构”,属于充电手表领域,包括手表内设有热电偶,热电偶的两接点分别设于手表上方及手表配戴时靠进人体的下方,且将热电偶连接至充电电池,充电电池并与手表内建电池相并联;有益效果是能于配戴手表的同时对手表自动进行充电,不仅能有效节约能源、降低电能成本支出,且亦兼顾环保。
[0004]现有的智能穿戴设备即智能手表的充电结构由于在结构方面设计存在不足,在进行双触电充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且手表内部的散热结构无法提供有效的散热效果,进而导致散热慢,散热效果降低,容易造成充电后出现佩戴不适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技术操作时当智能手表充电过后容易出现高温的情况,且智能手表充电结构方面的散热效果不佳,容易造成充电后进行佩戴的舒适性出现降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包括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的背面设置有充电座,所述充电座的外侧连接有充电线,所述充电座的侧面设置有充电触头,所述智能手表的背面设置有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的侧面设置有充电触点,所述智能手表的内侧安装有降温板,所述智能手表的内侧设置有主控板,所述主控板设置在降温板的侧面,所述智能手表的背面安装有后盖,所述充电机构安装在后盖的侧面,所述智能手表的侧面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降温板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多个散热辐条,所述降温板的侧面均匀贯穿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辐条和散热孔之间交错分布,所述降温板的背面设置有导热环,所述导热环贯穿于后盖的侧面,所述智能手表的内侧安装有微型循环泵,所述微型循环泵的顶部分布有多个循环管;
所述智能手表的背面安装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的一侧安装有主柔性垫,所述防护机构的一侧分布有多个辅柔性垫,所述辅柔性垫分布于主柔性垫的外侧一周,所述防护机构和辅柔性垫之间连接有多个柔性弹簧,所述防护机构的另一侧安装有三个卡装扣,所述智能手表背面开设有卡装槽,所述卡装扣连接于卡装槽的内侧。
[0007]优选的,所述降温板的外侧套设有内装环,所述内装环安装在智能手表的内侧,所述卡装槽贯穿于内装环的内侧。
[0008]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贴合于智能手表的侧面。
[0009]优选的,所述内装环的内侧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置于智能手表的内侧。
[0010]优选的,所述智能手表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智能手表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座。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座的内侧均连接有表带,单个所述表带的一端安装有固定环。
[0012]优选的,所述智能手表的侧面安装有按钮,所述按钮的内侧贯穿于智能手表的内侧。
[0013]优选的,所述主控板的侧面安装有多个处理芯片,所述处理芯片均设置在智能手表的内侧。
[0014]优选的,所述表带的表面均贯穿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固定环内侧设置有插针连接在单个插孔的内侧。
[0015]优选的,所述表带的外侧设置有套环,所述表带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快拆式棒型针。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有充电机构,通过将充电机构安装在智能手表的背面内侧,在充电机构的内侧连接有降温板并安装于智能手表的内侧,在降温板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多个散热辐条,同时在散热辐条的侧方还交错设置有散热孔,且降温板的另一侧则设置有导热环贯穿出智能手表的背面外侧,在侧面还设置有微型循环泵和循环管,从而方便了在使用的过程中,可通过降温板上的散热辐条对充电机构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随后将吸收的热量通过降温板传输至散热孔外排,最终通过导热环将其排出即可,同时利用微型循环泵和循环管对冷却液进行微动循环,辅助提升了散热降温的效果,进而有效地提升了充电结构在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时的散热效率,保证了高效的散热性能,有利于在充电同时及充电后进行快速散热,防止了充电后因手表生产的高温造成佩戴不适的问题。
[0017]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防护机构,将智能手表的背面开设有卡装槽,将防护机构上的卡装扣与其连接,且防护机构的侧面设置有主柔性垫,在主柔性垫的外侧一周分布有多个辅柔性垫,并将辅柔性垫利用柔性弹簧与防护机构之间进行柔性连接,其中主柔性垫和辅柔性垫均为柔性硅胶材质,从而有利于在充电后通过将防护机构整体安装在智能手表的背面,方便了佩戴的过程中减少与智能手表和充电机构之间的接触,减少了热量向手臂的位置散发,同时主柔性垫和辅柔性垫为柔性材质可提升了佩戴的舒适性,且具备硅胶材质具备防滑的效果,避免了佩戴的过程中出现晃动,另外防护机构还可防止在炎热天气手臂流汗的情况对充电机构的部分提供了隔离防护的效果,避免了汗水对充电触点部分造成了
腐蚀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的充电座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的智能手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的手表内部散热降温机构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的散热降温机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的手表的内部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的防护结构立体图。
[0019]图中:1、智能手表;2、充电机构;3、防护机构;11、显示屏;12、连接座;13、表带;14、固定环;15、充电座;151、充电触头;16、按钮;17、充电线;18、主控板;19、充电接口;21、充电触点;22、后盖;23、降温板;24、内装环;25、散热辐条;26、散热孔;27、导热环;28、微型循环泵;29、循环管;31、主柔性垫;32、辅柔性垫;33、柔性弹簧;34、卡装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包括智能手表(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表(1)的背面设置有充电座(15),所述充电座(15)的外侧连接有充电线(17),所述充电座(15)的侧面设置有充电触头(151),所述智能手表(1)的背面设置有充电机构(2),所述充电机构(2)的侧面设置有充电触点(21),所述智能手表(1)的内侧安装有降温板(23),所述智能手表(1)的内侧设置有主控板(18),所述主控板(18)设置在降温板(23)的侧面,所述智能手表(1)的背面安装有后盖(22),所述充电机构(2)安装在后盖(22)的侧面,所述智能手表(1)的侧面设置有充电接口(19);所述降温板(23)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多个散热辐条(25),所述降温板(23)的侧面均匀贯穿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6),所述散热辐条(25)和散热孔(26)之间交错分布,所述降温板(23)的背面设置有导热环(27),所述导热环(27)贯穿于后盖(22)的侧面,所述智能手表(1)的内侧安装有微型循环泵(28),所述微型循环泵(28)的顶部分布有多个循环管(29);所述智能手表(1)的背面安装有防护机构(3),所述防护机构(3)的一侧安装有主柔性垫(31),所述防护机构(3)的一侧分布有多个辅柔性垫(32),所述辅柔性垫(32)分布于主柔性垫(31)的外侧一周,所述防护机构(3)和辅柔性垫(32)之间连接有多个柔性弹簧(33),所述防护机构(3)的另一侧安装有三个卡装扣(34),所述智能手表(1)背面开设有卡装槽(35),所述卡装扣(34)连接于卡装槽(35)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东韦锡宏范进杰韦楚熊韦廷丰韦树权韦泽权韦植桐陈梓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纳晶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