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554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浓缩罐系统。浓缩罐系统包括加热装置和设于加热装置中的浓缩罐。加热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顶面形成有开口,筒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开口与容纳腔连通,容纳腔用于容纳浓缩罐以及导热油,开口用于供浓缩罐放入容纳腔中:电加热管,设置在筒体上,电加热管由筒体的外部延伸至筒体的容纳腔中,电加热管用于在通电状态下加热容纳腔中的导热油。本申请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对浓缩罐中的料液进行加热。由于电力相对于蒸汽而言更能实现稳定持续的供给,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蒸汽加热方式,本申请可以保证对料液的可靠加热。本申请可以保证对料液的可靠加热。本申请可以保证对料液的可靠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浓缩罐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液体浓缩
,尤其涉及一种浓缩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中药加工
,可以通过浓缩罐对中药药液进行浓缩。即,通过加热浓缩罐中的中药药液,可以中药药液浓缩为浓稠状态,以利于后续中药制品(例如,中药丸剂)的制作。
[0003]目前,对中药药液的加热采用蒸汽加热的方式。具体地,浓缩罐的外部设置有蒸汽夹套,通过在蒸汽夹套中通入高温蒸汽来,可以对浓缩罐中的中药药液进行加热。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蒸汽供应不足的情况,此时会影响中药药液的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浓缩罐系统,以对浓缩罐中的料液进行可靠加热。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浓缩罐系统,包括加热装置和浓缩罐,浓缩罐用于容纳中药药液,浓缩罐部分地位于加热装置的容纳腔中;其中,加热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顶面形成有开口,筒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开口与容纳腔连通,以用于供浓缩罐放入容纳腔中;容纳腔还能够容纳导热油,浓缩罐经由其底部的支撑部件支撑在容纳腔中,并且至少部分地浸入导热油中:以及,至少两根电加热管,用于在通电状态下加热容纳腔中的导热油,电加热管由筒体的外部穿过筒体的筒壁延伸至容纳腔中,并至少部分地浸入导热油中;至少两根电加热管架设于支撑部件的两侧,并且位于浓缩罐的底部之下。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件为沿筒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支撑柱。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加热管延伸至容纳腔中的部分沿第一方向贯穿容纳腔,第一方向垂直于筒体的高度方向。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两根电加热管沿第一平面并排设置,第一平面垂直于筒体的高度方向。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加热管的数量为两根,电加热管的直径是容纳腔的直径的0.08~0.15倍。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加热管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电加热管相互平行,并且,电加热管之间的间距为容纳腔直径的0.3~0.45倍。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浓缩罐直径为容纳腔的直径的0.9~0.98倍。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浓缩罐的底面为锥面,且锥面的锥度为15:1~6:1。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加热管距容纳腔底部的高度为第一高度,电加热管距浓缩罐底部的高度为第二高度,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的比值为0.7~1。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浓缩罐为真空浓缩罐,浓缩罐的容积在120L以下;浓缩罐位于电加热管的上方,浓缩罐位于容纳腔的部分的高度为浓缩罐高度的0.4~0.55倍。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浓缩罐上设有进气阀门。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浓缩罐上还设有泡沫探测器,泡沫探测器用于探测浓缩罐中的料液泡沫;浓缩罐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在泡沫探测器检测到泡沫时,控制进气阀门打开。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泡沫探测器位于浓缩罐的真空抽吸口下方20~40cm。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筒体还包括导热油进口和导热油出口,导热油进口位于筒体的顶部,导热油出口位于筒体的底部。
[0019]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可以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申请中,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对浓缩罐中的料液进行加热。由于电力相对于蒸汽而言更能实现稳定持续的供给,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蒸汽加热方式,本申请可以保证对料液的可靠加热。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浓缩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0021]图2为图1的A

A截面图;
[0022]图3为图1的B

B截面图;
[0023]图4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申请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专利技术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专利技术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申请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申请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申请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
[0025]本申请实施例用于提供一种浓缩罐的加热系统,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对浓缩罐中的料液进行加热。由于电力相对于蒸汽而言更能实现稳定持续的供给,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蒸汽加热方式,本实施例可以保证对料液的可靠加热。
[0026]本实施例中,将中药药液作为被加热料液的示例。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料液可以为食品原汁、化工原液,等。另外,本实施例对浓缩罐的类型不作限定。示例性地,浓缩罐为真空浓缩罐。
[0027]图1~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100和浓缩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文中,x方向为加热装置100的宽度方向(作为第一方向),y方向为加热装置100的高度方向,x方向和y方向相互垂直。通常地,在加热装置100的使用状态下,x方向为水平方向,y方向为竖直方向。
[0028]参考图1~图3,浓缩罐系统包括浓缩罐200以及加热装置100。浓缩罐200中可以容纳中药药液210。加热装置100用于加热浓缩罐200中的中药药液210,以蒸发药液210中的水蒸气,从而对药液210进行浓缩。
[0029]具体地,加热装置100包括筒体1,筒体1的顶面形成有开口11。筒体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12,开口11与容纳腔12连通。开口11用于供浓缩罐200放入容纳腔12中。具体地,开口11的尺寸略大于浓缩罐200的外径,这样,浓缩罐200可以通过开口11放入容纳腔12中。
[0030]参考图1,浓缩罐200部分地位于容纳腔12中,即,浓缩罐200的下半部分位于容纳腔12中,上半部分位于容纳腔12外。另外,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2和浓缩罐200均为圆柱形(即横截面均为圆形)。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纳腔12和/或浓缩罐200可以为椭圆柱形,立方形等其他形状。
[0031]容纳腔12中除了可以容纳浓缩罐200之外,还可以容纳导热油300。浓缩罐200至少部分地浸入在导热油300中,这样,导热油300被加热时,可以对浓缩罐200中的中药药液210进行加热。进一步地,浓缩罐200经由位于其底部的支撑部件400支撑在容纳腔中。示例性地,支撑部件400为沿筒体1的高度方向(即,y方向)延伸的支撑柱。另外,支撑部件400可以位于浓缩罐200的中心线S1上。
[0032]参考图1~图3,加热装置100还包括电加热管13。电加热管13设置在筒体1上,电加热管13由筒体1的外部穿过筒体1的筒壁延伸至容纳腔12中,并至少部分地浸入导热油300中。本实施例中,将电加热管13位于容纳腔12中的部分称作“加热部131”。电加热管13用于在通电状态下加热容纳腔12中的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缩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和浓缩罐,所述浓缩罐用于容纳中药药液,所述浓缩罐部分地位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容纳腔中;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面形成有开口,所述筒体的内部形成有所述容纳腔,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以用于供所述浓缩罐放入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容纳腔还能够容纳导热油,所述浓缩罐经由其底部的支撑部件支撑在所述容纳腔中,并且至少部分地浸入所述导热油中:以及,至少两根电加热管,用于在通电状态下加热所述容纳腔中的导热油,所述电加热管由所述筒体的外部穿过所述筒体的筒壁延伸至所述容纳腔中,并至少部分地浸入所述导热油中;所述至少两根电加热管架设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两侧,并且位于所述浓缩罐的底部之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为沿所述筒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支撑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管延伸至所述容纳腔中的部分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筒体的高度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根电加热管沿第一平面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筒体的高度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浓缩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管的数量为两根,所述电加热管的直径是所述容纳腔的直径的0.08~0.15倍。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浓缩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管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电加热管相互平行,并且,所述电加热管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涵亿许政燕伟周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万仕诚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