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型无叶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312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塔型无叶风扇,包括壳和风机,所述机壳之中设有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从机壳的进风口至出风口而逐渐收窄,所述风机位于通风通道内,空气由所述风机提供动力而沿着进风口流入通风通道之中再从出风口吹出通风通道之外,所述机壳包括座壳和壳盖,所述座壳包括壳筒、空心锥体和导流筋,所述壳筒的一端与壳盖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风机安装在壳盖之上,所述进风口位于壳盖之上且靠近风机设置,所述空心锥体通过若干根导流筋而同轴设置在壳筒之中,所述空心锥体的收缩端靠近风机设置而扩张端与壳筒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出风口,噪音低,拆卸清理便捷。拆卸清理便捷。拆卸清理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塔型无叶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无叶风扇的
,特别是塔型无叶风扇的


技术介绍

[0002]无叶风扇也叫空气增倍机,能持续生产生凉风,无叶片外露,造型简洁美观,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喜爱。无叶风扇的原理就是在特定环境下,通过马达将空气吸入基座内,然后通过离心风道或涡轮增压风道将空气高速向外吹出并在风环的环形内唇处环绕流动,从而利用其环绕力带动扇头附近的空气随之从一侧进入风环内再向风环的另一侧吹出。也就是说,只需要相对较小的空气扰动,就能带动相对较多的空气对流。
[0003]然而,采用此种工作原理的无叶风扇,如公开号为CN215861025U能调风向的无叶风扇,通常由于空气在出风前存在行程较长以及需要环绕流动等原因,导致摩擦声较为明显,容易致使用户的体验感下降。此外,传统的无叶风扇的风覆盖范围较小,风力较为生硬,因而仍然难以很好地替代传统的有叶风扇,亟待解决。并且,对于传统的有叶风而言,直接将网罩取下即可对静电吸附于网罩和扇叶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无叶风扇拆卸不便,清理困难,而日积月累的灰尘既可能影响使用者的健康,还可能导致风扇自身的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塔型无叶风扇,噪音低,拆卸清理便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塔型无叶风扇,包括机壳和风机,所述机壳之中设有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从机壳的进风口至出风口而逐渐收窄,所述风机位于通风通道内,空气由所述风机提供动力而沿着进风口流入通风通道之中再从出风口吹出通风通道之外。
[0006]作为优选,所述机壳包括座壳和壳盖,所述座壳包括壳筒、空心锥体和导流筋,所述壳筒的一端与壳盖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风机安装在壳盖之上,所述进风口位于壳盖之上且靠近风机设置,所述空心锥体通过若干根导流筋而同轴设置在壳筒之中,所述空心锥体的收缩端靠近风机设置而扩张端与壳筒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出风口。
[0007]作为优选,所述壳盖之上设有支撑筒,所述风机包括马达和扇叶,所述马达可拆卸式安装在支撑筒之中且可驱动若干片扇叶转动。
[0008]作为优选,所述壳筒的外壁处设有可遮挡住进风口的外凸壁。
[0009]作为优选,所述壳筒的内壁处设有将沿着进风口流入通风通道内的空气导向出风口的内凸壁。
[0010]作为优选,所述内凸壁位于各片扇叶靠近壳盖的一侧。
[0011]作为优选,所述机壳还包括内气环、内支片、外气环和外支片,所述内气环通过若干片内支片而同轴设置在空心锥体之中,所述外气环通过若干片外支片而同轴设置在壳筒之外。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通过设置带有从进风口至出风口而逐渐收窄的通风通道的机壳,同时直接将为空气提供动力的风机藏入通风通道内,既避免了扇叶外露,又省去了风环结构,无需使空气在风环的环形内唇处环绕流动,有效避免了因空气与风扇之间的摩擦而带来的噪音,从而可大大提升用户体验感;
[0014]2)通过设置座壳和壳盖共同构成机壳,使座壳和壳盖可拆卸式连接,同时又使风机与壳盖可拆卸式连接,便于用户将风机卸下,从而直接分别对各个组件的因静电而长期累积的灰尘进行清理;
[0015]3)通过在壳筒的外壁处增设外凸壁,既可遮挡进风口,进一步避免风机露出,还不影响正常的进风;
[0016]4)通过在壳筒的内壁处增设内凸壁,便于将空气从进风口导向出风口,从而保证出风强度;
[0017]5)通过在出风口处分别增设内气环和外气环,可使空气在高速流出时同步带动内气环和外气环振动,进而加倍气流流动,扩散出风范围,从而避免气流朝向同一方向小范围强力直吹所带来的风力生硬问题。
[0018]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塔型无叶风扇的主视剖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塔型无叶风扇的座壳的主视剖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塔型无叶风扇的壳盖和风机的装配示意图。
[0022]图中:1

机壳、11

座壳、111

壳筒、1111

外凸壁、1112

内凸壁、112

空心锥体、113

导流筋、12

壳盖、121

支撑筒、13

内气环、14

内支片、15

外气环、16

外支片、2

风机、21

马达、22

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塔型无叶风扇,包括机壳1和风机2,所述机壳1之中设有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从机壳1的进风口至出风口而逐渐收窄,所述风机2位于通风通道内,空气由所述风机2提供动力而沿着进风口流入通风通道之中再从出风口吹出通风通道之外。
[0024]所述机壳1包括座壳11和壳盖12,所述座壳11包括壳筒111、空心锥体112和导流筋113,所述壳筒111的一端与壳盖12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风机2安装在壳盖12之上,所述进风口位于壳盖12之上且靠近风机2设置,所述空心锥体112通过若干根导流筋113而同轴设置在壳筒111之中,所述空心锥体112的收缩端靠近风机2设置而扩张端与壳筒111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出风口。
[0025]所述壳盖12之上设有支撑筒121,所述风机2包括马达21和扇叶22,所述马达21可拆卸式安装在支撑筒121之中且可驱动若干片扇叶22转动。
[0026]所述壳筒111的外壁处设有可遮挡住进风口的外凸壁1111。
[0027]所述壳筒111的内壁处设有将沿着进风口流入通风通道内的空气导向出风口的内
凸壁1112。
[0028]所述内凸壁1112位于各片扇叶22靠近壳盖12的一侧。
[0029]所述机壳1还包括内气环13、内支片14、外气环15和外支片16,所述内气环13通过若干片内支片14而同轴设置在空心锥体112之中,所述外气环15通过若干片外支片16而同轴设置在壳筒111之外。
[0030]本技术工作过程:
[0031]在工作过程中,马达21驱动各片扇叶22转动,使外界空气沿着进风口流入壳筒111之中。此时,由于空心锥体112使通风通道从进风口至出风口逐渐收窄,因此可使空气在流经通风通道的过程中逐渐增速。当高速的风从出风口流出时,还可带动内气环13和外气环15同步运动,从而使气流加倍流动,扩大出风范围,同时使风力相对更为柔和、自然。
[0032]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塔型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和风机(2),所述机壳(1)之中设有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从机壳(1)的进风口至出风口而逐渐收窄,所述风机(2)位于通风通道内,空气由所述风机(2)提供动力而沿着进风口流入通风通道之中再从出风口吹出通风通道之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型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包括座壳(11)和壳盖(12),所述座壳(11)包括壳筒(111)、空心锥体(112)和导流筋(113),所述壳筒(111)的一端与壳盖(12)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风机(2)安装在壳盖(12)之上,所述进风口位于壳盖(12)之上且靠近风机(2)设置,所述空心锥体(112)通过若干根导流筋(113)而同轴设置在壳筒(111)之中,所述空心锥体(112)的收缩端靠近风机(2)设置而扩张端与壳筒(111)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出风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型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12)之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邓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科集成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