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沉砂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312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沉砂池,包括池体,池体内部设有隔墙将池体分为第一沉砂室和第二沉砂室,第一沉砂室的池体侧壁上穿设有进水管,隔墙上穿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二沉砂室的池体侧壁上穿设有第二出水管,在进水管下方还设有泥砂分离装置。通过在进水管下方设置泥砂分离装置,引导进水管排出的污水在泥砂分离装置中作向下螺旋流动,利用离心力将污水中的泥砂进行第一步快速分离,再通过分料斗下方的排水直管和排砂直管将分料斗中分离的污水和泥砂归类排出,最后通过第一污泥斗和第二污泥斗快速收集,再辅以二级沉砂室,经过第二沉砂室的再次沉淀后,可以提高最终排水质量,死者相结合以提高平流式沉砂池的泥砂分离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砂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沉砂池。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在迁移、流动和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混入泥砂,污水中的砂如果不预先沉降分离去除,则会影响后续处理设备的运行,最主要的是磨损机泵、堵塞管网,干扰甚至破坏生化处理工艺流程。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密度大于2.65t/立方米的砂粒,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置免受磨损和堵塞。其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为基础,控制沉砂池的进水流速,使得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能够随水流带走。
[0003]平流式沉砂池是沉砂池的一种类型,其造价便宜,维护方便。现有的大多数平流沉砂池采用静置方式,利用泥砂的重力使其自然沉降,其过程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如果需要处理大体量的污水则需要广大的占地面积来建造蓄水,以争取沉砂所需要的时间,这对于平流式沉砂池的应用是同一个较大的限制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平流式沉砂池的泥砂分离效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沉砂池,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描述的问题,通过在进水管下方设置泥砂分离装置,引导进水管排出的污水在泥砂分离装置中作向下螺旋流动,利用离心力将污水中的泥砂快速分离收集,以提高平流式沉砂池的泥砂分离效率。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污水处理用沉砂池,包括顶部开口的池体,池体内部设有隔墙将池体分为第一沉砂室和第二沉砂室,第一沉砂室的池体侧壁上穿设有进水管,隔墙上穿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二沉砂室的池体侧壁上穿设有第二出水管,在进水管下方还设有泥砂分离装置,所述泥砂分离装置包括分砂斗,分砂斗为上下均开设有圆口的漏斗,分砂斗的外侧壁还通过支撑杆架设在池体底壁上,在分砂斗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根挡砂条,挡砂条一末端连接至分砂斗上端圆口处,挡砂条另一末端连接至分砂斗下端圆口处,在分砂斗下端圆口的下方还连接有排砂直管,在排砂直管的内部还设有同轴心设置的排水直管,排水直管外侧壁通过连杆固装在排砂直管的内侧壁上,排水直管的下端还连接有排水弯管,排水弯管的出水口对准池体内壁,在池体底部还开设有第一污泥斗和第二污泥斗,第一污泥斗开设在排水弯管与排水弯管出水口对准的池内内壁之间,第二污泥斗开设在排砂直管的下方。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若干挡砂条相互之间为等角度设置。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进水管按一定的角度穿设在池体侧壁上,使得进水管中喷出的水柱以分砂斗上端圆口的切线方向沿分砂斗内壁上沿射入分砂斗内。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排水直管的顶部不高于分砂斗内壁向下延伸的虚拟圆锥的锥尖。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排水直管和排砂直管为竖直方向设置。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排水直管的底部不低于排砂直管的底部,排水弯管为直角弯管。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排砂直管正下方的第二污泥斗的斜面为下凹弧面。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下凹弧面为最速降线构成的下凹弧面。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出水管不高于分砂斗的下端圆口,第二出水管不高于第一出水管。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为弯管。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通过设置分砂斗和挡砂条,调整进水管位置的角度使得进水管中喷出的水柱以分砂斗上端圆口的切线方向沿分砂斗内壁上沿射入分砂斗内,进水管喷出的水柱射入分砂斗后,会沿着分砂斗的内壁向下螺旋流动,在螺旋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污水和泥砂本身的密度不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泥砂会被甩到分砂斗的内壁上,被挡砂条所截获,先将泥砂快速分离。
[0018]2、通过设置排水直管和排砂直管,泥砂会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挡砂条向下流动至分砂斗下端圆口处,螺旋向下流动的水流也一起流动到下端圆口处。此时被挡砂条截留的泥砂其动能相对于水流较小,大部分泥砂会顺着分砂斗下端圆口和排砂直管的内壁向下流动,水流会带着小部分泥砂往锥尖方向冲去从而进入排水直管内,将分离后的泥砂归类排出分砂斗。
[0019]3、通过设置排水弯管、第一污泥斗和第二污泥斗,第一污泥用于收集排水弯管中排出的小部分泥砂。第二污泥斗用于收集大部分泥砂,并且排砂直管正下方的第二污泥斗的斜面为下凹弧面,下凹弧面能将泥砂竖直向下的冲击力引导为倾斜向下的冲击力,使泥砂更容易平均沉积在第二污泥斗。
[0020]4、通过设置二级沉砂室,当污水经过第一沉砂室的沉砂作用后,还可能会有极少部分泥砂未完全沉淀,此时再经过第二沉砂室的再次沉淀后,可以提高最终排水质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泥砂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0023]图中,1、进水管,2、池体,3、分砂斗,4、挡砂条,5、支撑杆,6、第一沉砂室,7、隔墙,8、第一出水管,9、第二沉砂室,10、第二出水管,11、排水直管,12、连杆,13、排砂直管,14、排水弯管,15、第一污泥斗,16、下凹弧面,17、第二污泥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5]参见图1至图2,一种污水处理用沉砂池,包括顶部开口的池体2,池体2内部设有隔墙7将池体2分为第一沉砂室6和第二沉砂室9,进水管1穿设在第一沉砂室6的池体2侧壁上,第一出水管8穿设在隔墙7上,第二出水管10穿设第二沉砂室9的池体2侧壁上,在进水管1下
方设有泥砂分离装置。
[0026]泥砂分离装置包括分砂斗3,分砂斗3都上下开有圆口的漏斗,分砂斗3的外侧壁通过支撑杆5架设在池体2底壁上。在分砂斗3的内壁上等角度设有多根挡砂条4,挡砂条4一末端连接至分砂斗3上端圆口处,挡砂条4另一末端连接至分砂斗3下端圆口处。调整进水管1位置的角度使得进水管1中喷出的水柱以分砂斗3上端圆口的切线方向沿分砂斗3内壁上沿射入分砂斗3内。
[0027]在分砂斗3下端圆口的下方连接有竖直向下的排砂直管13,在排砂直管13的内部设有同轴心设置的排水直管11,排水直管11外侧壁通过连杆12焊接在排砂直管13的内侧壁上,排水直管11的顶部不高于分砂斗3内壁向下延伸的虚拟圆锥的锥尖,优选的,排水直管11的顶部设置在锥尖下方1

10厘米处,排水直管11的底部不低于排砂直管13的底部。
[0028]进水管1喷出的水柱射入分砂斗3后,会沿着分砂斗3的内壁向下螺旋流动,在螺旋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污水和泥砂本身的密度不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泥砂会被甩到分砂斗3的内壁上,被挡砂条4所截获,泥砂会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挡砂条4向下流动至分砂斗3下端圆口处,螺旋向下流动的水流也一起流动到下端圆口处。此时被挡砂条4截留的泥砂其动能相对于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沉砂池,包括顶部开口的池体,池体内部设有隔墙将池体分为第一沉砂室和第二沉砂室,第一沉砂室的池体侧壁上穿设有进水管,隔墙上穿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二沉砂室的池体侧壁上穿设有第二出水管,在进水管下方还设有泥砂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砂分离装置包括分砂斗,分砂斗为上下均开设有圆口的漏斗,分砂斗的外侧壁还通过支撑杆架设在池体底壁上,在分砂斗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根挡砂条,挡砂条一末端连接至分砂斗上端圆口处,挡砂条另一末端连接至分砂斗下端圆口处,在分砂斗下端圆口的下方还连接有排砂直管,在排砂直管的内部还设有同轴心设置的排水直管,排水直管外侧壁通过连杆固装在排砂直管的内侧壁上,排水直管的下端还连接有排水弯管,排水弯管的出水口对准池体内壁,在池体底部还开设有第一污泥斗和第二污泥斗,第一污泥斗开设在排水弯管与排水弯管出水口对准的池内内壁之间,第二污泥斗开设在排砂直管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挡砂条相互之间为等角度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沉砂池,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智慧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