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20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5
一种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包括第一支管路、第三法兰短接、管路四通、第一平板阀、第一法兰短接、第二平板阀、第二法兰短接和第二支管管路;其中,第一支管路和第二支管管路均包括第一大斜交六通、第三法兰短接、第三平板阀、第一末端法兰三通、第四平板阀、第四法兰短接和第二大斜交六通,第一大斜交六通、第三法兰短接、第三平板阀、第一末端法兰三通、第四平板阀、第四法兰短接和第二大斜交六通依次连接,第一末端法兰三通和第三法兰短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方便管汇总成模块化集成,可实现自由组装配置,平板阀采用大口径平板阀,保证在超高压情况下更大的流量,使管汇可在耐超高压的工况条件下进行采油和采气工作。气工作。气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


[0001]本技术属于光缆
,具体地,涉及一种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

技术介绍

[0002]节流压井管汇是井控装置中重要设施之一,是液动防喷器的配套装置,是成功地控制井涌、实现油气井压力控制技术的必要装备,节流管汇通过调节可实现节流循环和放喷,并可调节钻压与套压的压差;压井管汇可以利用高压泥浆控制井喷和井涌。
[0003]当液体从节流阀中出来并进入到节流管中时,会由于高压和流速较快的原因而产生较大的压差,进而导致液体产生偏斜,加之液体中含有化学液和泥砂等杂质,会对节流阀下游的节流管产生较大程度的腐蚀和冲击,导致节流管使用寿命短,节流管很容易泄漏,存在安全隐患,亟需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节流管汇由于流体对节流管汇的伤害很大,节流管汇容易发生故障,造成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
[0005]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包括第一支管路、第三法兰短接、管路四通、第一平板阀、第一法兰短接、第二平板阀、第二法兰短接和第二支管管路,所述第一支管路和第二支管管路结构相同,并且第一支管路和第二支管管路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管路通过第三法兰短接和管路四通连接,所述管路四通和第一平板阀连接,所述第一平板阀通过第一法兰短接和第二平板阀连接,所述第二平板阀通过第二法兰短接和第二支管管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管路和第二支管管路均包括第一大斜交六通、第三法兰短接、第三平板阀、第一末端法兰三通、第四平板阀、第四法兰短接和第二大斜交六通,所述第一大斜交六通、第三法兰短接、第三平板阀、第一末端法兰三通、第四平板阀、第四法兰短接和第二大斜交六通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末端法兰三通和第三法兰短接连接。本技术的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方便管汇总成模块化集成,可实现自由组装配置,平板阀采用大口径平板阀,保证在超高压情况下更大的流量,使管汇可在耐超高压的工况条件下进行采油和采气工作。
[0006]进一步的,上述的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所述第三法兰短接、管路四通、第一平板阀、第一法兰短接、第二平板阀和第二法兰短接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大斜交六通、第三法兰短接、第三平板阀、第一末端法兰三通、第四平板阀、第四法兰短接和第二大斜交六通处于一条直线上。
[0007]进一步的,上述的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所述第一大斜交六通和第二大斜交六通上均连接有六个油壬,所述六个油壬按照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
[0008]进一步的,上述的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所述第一平板阀、第二平板阀、第三平板阀和第四平板阀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一平板阀、第二平板阀、第三平板阀和第四平板阀均包
括手轮、轴头、铜螺母、轴套、丝杆、阀杆、闸板、阀座、上阀盖、阀体、下阀盖和阀帽,所述上阀盖和下阀盖分别设置在阀体的上下两端,所述阀座设置在阀体内,所述闸板设置在阀座上,并且闸板和阀杆的下端部连接,所述阀杆的上端部和丝杆连接,所述丝杆和铜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轴头、铜螺母和轴套固定连接,所述阀帽和上阀盖的上端部连接,所述轴套和阀帽转动连接,所述手轮和轴头连接。
[0009]进一步的,上述的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所述轴套的下端部设置在阀帽内,并且轴套设置在阀帽下端部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凸台,所述轴套上连接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轴套的下端部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与阀帽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位于环形凸台的上下两侧。通过设置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使得转动手轮过程中,能够带动轴头、铜螺母和轴套在阀帽内顺滑的转动,进行平板阀的开度调节。
[0010]进一步的,上述的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所述上阀盖上端部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凹台,所述环形凹台内设有填料压盖和填料层,所述填料压盖可将填料层锁紧在环形凹台内。
[0011]进一步的,上述的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所述填料层包括第一填料本体、第二填料本体、第一U型弹片、第三填料本体、第二U型弹片和第四填料本体,所述第一填料本体与填料压盖相接触,所述第二填料本体和第一填料本体远离填料压盖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U型弹片设置在第二填料本体远离第一填料本体的端部上,所述第三填料本体和第一U型弹片连接,所述第二U型弹片设置在第三填料本体远离第一U型弹片的端部上,所述第四填料本体和第二U型弹片连接。有互相间隔设置的U型弹片和填料本体构成的填料层结构,恢复性好,弹性不会随使用的时间和频次而减弱,而且压力也可以使内外密封圈膨胀,密封效果好。
[0012]进一步的,上述的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所述第二填料本体上设有第一拱形凸部,所述第一拱形凸部设置在第一填料本体内。
[0013]进一步的,上述的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所述第二填料本体远离第一填料本体的端部上设有第一U型凹槽,所述第一U型弹片设置在第一U型凹槽内,所述第三填料本体上设有第二拱形凸部,所述第二拱形凸部设置在第一U型弹片内。
[0014]进一步的,上述的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所述第三填料本体远离第一U型弹片的端部上设有第二U型凹槽,所述第二U型弹片设置在第二U型凹槽内,所述第四填料本体上设有第三拱形凸部,所述第三拱形凸部设置在第二U型弹片内。上述第一填料本体、第二填料本体、第一U型弹片、第三填料本体、第二U型弹片和第四填料本体之间的过渡连接结构,填料本体上均设有拱形凸部,并且中间部分通过拱形凸部倒装在U形弹片的U型凹槽内,不仅密封效果好,同时提高了U形弹片的回弹效果。
[0015]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具有如下优点:
[0016]1、高压管汇的所有阀件均为高抗硫阀件,抗硫性好,抗冲蚀性强;2、平板阀、法兰、三通和四通均设有抗硫保护层,外部涂覆有防腐涂料,对高压管汇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高压管汇的抗硫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能够有效的延长其使用寿命;
[0017]3、可灵活选择启动节流管道控制井内压力,合理分担高压管汇的重负,有效的减少节流压井作业风险,进一步提高操作安全性。
[0018]4、在平板阀内设置的填料层能够抵挡化学液和泥砂等杂质进入阀体连接部件产
生的腐蚀和冲击,进而进一步延长使用寿命以避免泄漏患。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所述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平板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中:第一支管路1、第一大斜交六通11、第三法兰短接12、第三平板阀13、第一末端法兰三通14、第四平板阀15、第四法兰短接16、第二大斜交六通17、第三法兰短接12、管路四通3、第一平板阀4、手轮41、轴头42、铜螺母43、轴套44、丝杆45、阀杆46、闸板47、阀座48、上阀盖49、阀体410、下阀盖411、阀帽412、环形凸台413、第一轴承414、第二轴承415、环形凹台416、填料压盖417、填料层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管路(1)、第三法兰短接(12)、管路四通(3)、第一平板阀(4)、第一法兰短接(5)、第二平板阀(6)、第二法兰短接(7)和第二支管管路(8),所述第一支管路(1)和第二支管管路(8)结构相同,并且第一支管路(1)和第二支管管路(8)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管路(1)通过第三法兰短接(12)和管路四通(3)连接,所述管路四通(3)和第一平板阀(4)连接,所述第一平板阀(4)通过第一法兰短接(5)和第二平板阀(6)连接,所述第二平板阀(6)通过第二法兰短接(7)和第二支管管路(8)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管路(1)和第二支管管路(8)均包括第一大斜交六通(11)、第三法兰短接(12)、第三平板阀(13)、第一末端法兰三通(14)、第四平板阀(15)、第四法兰短接(16)和第二大斜交六通(17),所述第一大斜交六通(11)、第三法兰短接(12)、第三平板阀(13)、第一末端法兰三通(14)、第四平板阀(15)、第四法兰短接(16)和第二大斜交六通(17)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末端法兰三通(14)和第三法兰短接(1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法兰短接(12)、管路四通(3)、第一平板阀(4)、第一法兰短接(5)、第二平板阀(6)和第二法兰短接(7)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大斜交六通(11)、第三法兰短接(12)、第三平板阀(13)、第一末端法兰三通(14)、第四平板阀(15)、第四法兰短接(16)和第二大斜交六通(17)处于一条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斜交六通(11)和第二大斜交六通(17)上均连接有六个油壬(10),所述六个油壬(10)按照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硫抗冲蚀高压管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阀(4)、第二平板阀(6)、第三平板阀(13)和第四平板阀(15)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一平板阀(4)、第二平板阀(6)、第三平板阀(13)和第四平板阀(15)均包括手轮(41)、轴头(42)、铜螺母(43)、轴套(44)、丝杆(45)、阀杆(46)、闸板(47)、阀座(48)、上阀盖(49)、阀体(410)、下阀盖(411)和阀帽(412),所述上阀盖(49)和下阀盖(411)分别设置在阀体(410)的上下两端,所述阀座(48)设置在阀体(410)内,所述闸板(47)设置在阀座(48)上,并且闸板(47)和阀杆(46)的下端部连接,所述阀杆(46)的上端部和丝杆(45)连接,所述丝杆(45)和铜螺母(43)螺纹连接,所述轴头(42)、铜螺母(43)和轴套(44)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启春刘红霞朱同华
申请(专利权)人:建湖县鸿达阀门管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