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498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触头灭弧组件,所述的触头灭弧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壳体内的内转子、与内转子联动配合的动触头、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动触头相配合的两个静触头、对应两个静触头处分别设置在壳体内的两个灭弧室,所述的两个静触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引弧角,所述的静触头上对应静触点一侧设置有卡孔,所述的引弧角的一端卡合在卡孔内,引弧角的另一端折弯延伸在灭弧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灭弧效果好的优点。好的优点。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许多行业和部门对供电的可靠性都有十分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供电的连续性,许多重要的场合都采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为电器供电。作为电能切换的必备器件,对其技术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双电源转换开关主要分为PC级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和CB级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PC级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采用隔高开关作为执行机构,能够接通和承载但不能分断短路电流,当负载过载时仍可保持供电连续性。CB级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采用断路器作为执行机构,配备过电流脱扣器,自身具有对负载侧用电设备和电缆的过载保护功能。它能够接通、承载和分断短路电流,当负载出现过载或短路时会断开负载。然而,现有的PC级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的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设计复杂,灭弧性能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灭弧效果好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触头灭弧组件,所述的触头灭弧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壳体内的内转子、与内转子联动配合的动触头、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动触头相配合的两个静触头、对应两个静触头处分别设置在壳体内的两个灭弧室,所述的两个静触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引弧角,所述的静触头上对应静触点一侧设置有卡孔,所述的引弧角的一端卡合在卡孔内,引弧角的另一端折弯延伸在灭弧室内。
[0005]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在静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角,引弧角可将静触头上的电弧快速引入到灭弧室内,有利于电弧的快速熄灭,且引弧角卡合在静触头上,引弧角与静触头集成模块化,装配更便捷,且引弧角连接在静触点的一侧,从而可将电弧迅速引入到灭弧室内,灭弧效果更好。从而该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灭弧效果好的优点。
[0006]特别地,所述的灭弧室包括两个支撑板、多个间隔排列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灭弧栅片,所述的多个灭弧栅片之间形成有与动触头的运动轨迹相匹配的灭弧通道,所述的多个灭弧删片上对应灭弧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产气板,两个产气板之间形成有与灭弧通道相连通的产气通道。电弧的高温使得产气板产生气体,从而可将电弧拉长,电弧被快速冷却、熄灭,有利于提高该触头系统的灭弧效果。
[0007]特别地,所述的产气板两端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卡钩,所述的灭弧栅片上设置有与卡钩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的卡钩卡合在卡槽内,且构成产气板与灭弧删片的卡接配合。产气
板卡合在灭弧删片上,从而便于产气板与灭弧删片的装配,装配更便捷。
[0008]特别地,所述的壳体内对应灭弧室处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的排气通道内间隔排列设置有多个隔弧板,所述的隔弧板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隔弧板可熄灭残余电弧,可起到零飞弧的目的,有利于提高该触头系统的灭弧性能。
[0009]特别地,所述的壳体的排气通道内对应隔弧板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的隔弧板两侧分别卡合在定位槽内,且壳体与隔弧板的卡接配合。隔弧板卡合在定位槽,从而便于隔弧板与壳体的装配,装配更便捷。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剖视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内部结构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灭弧室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是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内的触头灭弧组件20,所述的触头灭弧组件20包括转动设置在壳体10内的内转子21、与内转子21联动配合的动触头22、设置在壳体10内且与动触头22相配合的两个静触头23、对应两个静触头23处分别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两个灭弧室24,所述的两个静触头23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引弧角25,所述的静触头23上对应静触点231一侧设置有卡孔232,所述的引弧角25的一端卡合在卡孔232内,引弧角25的另一端折弯延伸在灭弧室24内。
[0014]如图2和3所示,所述的灭弧室24包括两个支撑板241、多个间隔排列设置在两个支撑板241之间的灭弧栅片242,所述的多个灭弧栅片242之间形成有与动触头22的运动轨迹相匹配的灭弧通道240,所述的多个灭弧删片242上对应灭弧通道24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产气板26,两个产气板26之间形成有与灭弧通道240相连通的产气通道260。电弧的高温使得产气板产生气体,从而可将电弧拉长,电弧被快速冷却、熄灭,有利于提高该触头系统的灭弧效果。所述的产气板26两端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卡钩261,所述的灭弧栅片242上设置有与卡钩261相配合的卡槽2421,所述的卡钩261卡合在卡槽2421内,且构成产气板26与灭弧删片242的卡接配合。产气板卡合在灭弧删片上,从而便于产气板与灭弧删片的装配,装配更便捷。所述的壳体10内对应灭弧室24处设置有排气通道101,所述的排气通道101内间隔排列设置有多个隔弧板27,所述的隔弧板27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271。隔弧板可熄灭残余电弧,可起到零飞弧的目的,有利于提高该触头系统的灭弧性能。所述的壳体10的排气通道101内对应隔弧板27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槽102,所述的隔弧板27两侧分别卡合在定位槽102内,且壳体10与隔弧板27的卡接配合。隔弧板卡合在定位槽,从而便于隔弧板与壳体的装配,装配更便捷。
[0015]在静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角,引弧角可将静触头上的电弧快速引入到灭弧室内,有利于电弧的快速熄灭,且引弧角卡合在静触头上,引弧角与静触头集成模块化,装配更便捷,且引弧角连接在静触点的一侧,从而可将电弧迅速引入到灭弧室内,灭弧效果更好。从而该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触头灭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头灭弧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壳体内的内转子、与内转子联动配合的动触头、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动触头相配合的两个静触头、对应两个静触头处分别设置在壳体内的两个灭弧室,所述的两个静触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引弧角,所述的静触头上对应静触点一侧设置有卡孔,所述的引弧角的一端卡合在卡孔内,引弧角的另一端折弯延伸在灭弧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弧室包括两个支撑板、多个间隔排列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灭弧栅片,所述的多个灭弧栅片之间形成有与动触头的运动轨迹相匹配的灭弧通道,所述的多个灭弧删片上对应灭弧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来发苏国强胡伊达胡伊特张彭春
申请(专利权)人:雷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