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138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设备,该设备包括上漆机和刮漆装置,在上漆机和烘道进线导轮及支架之间设有刮漆装置,该刮漆装置采用可调节式双刮头设计用于刮匀电缆上由所述上漆机喷涂的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生产线,钢丝编织层涂漆不均匀、出线未干透、涂漆后无法打印标识或标识模糊不清无法识别的问题,确保了后续标识喷印的清晰可辨识。了后续标识喷印的清晰可辨识。了后续标识喷印的清晰可辨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常用的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设备就是上漆机,上漆机通过滚动搅拌上漆喷淋防锈漆到钢丝编织铠装电缆上,喷上漆的电缆直接穿入圆形管电加热烘干,我们可以看到生产线上最终喷印出的标识很模糊或者断断续续,无法起到标识作用。
[0003]比如目前国内内销的按IEC60092系列标准生产的钢丝编织铠装船用电缆(无外护套)采取电缆编织镀锌钢丝编织铠装后喷涂红色防护漆。由于不能在电缆上清晰的喷印标识,只能仅在电缆盘的合格证上打印标识,然后将合格证粘贴在电缆盘上。此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仅靠电缆盘粘贴的合格证识别电缆规格非常不方便。2.电缆分段后非常不容易识别具体规格容易发生规格使用错误现象。
[0004]再比如出口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及NK船级的船用电缆需按JIS C3410标准生产,JIS C 3410标准规定船用电缆钢丝铠装电缆(无外护套)需涂白色防护漆然后喷印黑色厂名、型号、规格、执行标准、生产日期和米标。国内现有设备商供应的钢丝编织铠装电缆仍然存在标识模糊不清无法识别的问题,因而不能满足JIS标准和客户要求。因此如何清晰地在钢丝编织铠装电缆上清晰喷印电缆标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后无法打印标识或标识模糊不清、无法识别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设备,该设备包括上漆机,上漆机后的工位还增加了刮漆装置,该刮漆装置包括刮头,用于刮匀电缆上由所述上漆机喷涂的漆。
[0006]所述刮头包括用于对电缆上漆后初次刮匀的第一刮头,该第一刮头主要由第一压环和第一漆刷组成,其中第一漆刷安装在第一压环中并与电缆外周接触,用于刮匀电缆上的漆。所述第一压环底部有一个漏漆孔,用于将第一漆刷刮下的漆排除。所述第一漆刷可更换的安装在第一压环内。所述第一漆刷采用尼龙刷毛。所述第一压环采用开合式压环,主要由第一上压环和第一下压环组成。
[0007]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刮头包括用于对电缆上漆后再次刮匀的第二刮头。所述第二刮头主要由第二压环和第二漆刷组成,第二内漆刷采用背胶羊毛毡,用于进一步刮匀并吸附电缆上的漆。所述第二压环采用开合式压环,主要由第二上压环和第二下压环组成。
[0008]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上压环与第二上压环为一整体,第一下压环与第二下压环为一整体。
[0009]工作原理及效果: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设备即上漆机对电缆喷漆由于不均匀、出线时漆厚的位置未干透、导致电缆涂漆后无法打印标识或标识模糊不清无法识别,因此本技术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设备在原有上漆机之后的工位增设了刮漆装置,用于刮匀电缆上由所述上漆机喷涂的漆,使涂在电缆上的漆均匀易干,成功地解决
了现有技术中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生产线,钢丝编织层涂漆不均匀、出线未干透、涂漆后无法打印标识或标识模糊不清无法识别的问题,确保了后续标识喷印的清晰可辨识。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设备在生产线中的布置图。
[0011]图2是刮漆装置示意图。
[0012]图3是第一刮头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第二刮头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上漆机1、刮漆装置2、刮头3、支撑4、底座5、螺栓6、
[0015]第一刮头31、第一压环311、第一漆刷312、漏漆孔313、
[0016]第一上压环3111、第一下压环3112、上环尼龙毛刷3121、下环尼龙毛刷3122
[0017]第二刮头32、第二压环321、第二漆刷322、第二上压环3211、第二下压环3212、上环背胶羊毛毡3221、下环背胶羊毛毡3222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方式一:从图1可以看出本技术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设备包括上漆机1和刮漆装置2,刮漆装置2是本技术新增的,在上漆机1之后的工位,通过图2可以看出该刮漆装置2的结构,它具有刮头4、支撑4、底座5,其中刮头4包括第一刮头31,该第一刮头由第一压环311和第一漆刷312组成,其中第一漆刷312安装在第一压环311中并与电缆外周接触,参见图3。当喷漆后的电缆经过第一漆刷312时电缆上多余的油漆被刮下,使电缆上的油漆更加均匀,从而达到容易整体干燥的目的。为了防止被刮下的漆堆积在第一漆刷312上,第一压环311底部设置了一个漏漆孔313,其作用是将第一漆刷312刮下的漆及时收集并排除,始终保持第一漆刷312的刮漆作用。当第一漆刷312的刮漆作用减弱时可以更换一个新的。
[0019]①
为了使第一漆刷312始终与电缆有良好的接触进而始终起到刮漆的作用,第一压环311采用开合式压环,即第一压环311具有第一上压环3111和第一下压环3112,二者之间用螺栓6可调节连接,第一漆刷312也采用两个半圆环形刷合拢而成,可以拆换,比如上环尼龙毛刷3121、下环尼龙毛刷3122,分别安装在第一上压环3111和第一下压环3112内,并且能够更换。通过调节第一上压环3111和第一下压环3112之间的间距达到调节第一漆刷312与电缆之间的接触度。第一漆刷312采用尼龙刷毛是比较好的选择,刷毛上不易粘漆,使多余的漆容易流下而排除,同时使电缆上的漆更加均匀。
[0020]第一刮头31制作方法如下:
[0021]②
第一上压环3111采用壁厚3

5mm不锈钢按图3外形制作,两侧留有螺栓孔。
[0022]③
第一下压环3112采用壁厚3

5mm不锈钢按图3外形制作,两侧留有螺栓孔。
[0023]④
第一下压环3112正下方留有漏漆孔313用来收集电缆表面多余漆液。
[0024]⑤
第一漆刷312可以采用尼龙刷毛,比如上环尼龙毛刷3121、下环尼龙毛刷3122,分别安装在第一上压环3111和第一下压环3112内,并且能够更换。
[0025]⑥
尼龙刷毛规格根据电缆外径选择,以上环尼龙刷毛和下环尼龙刷毛形成的内孔径小于电缆外径3mm左右为宜。
[0026]⑦
然后将第一上压环3111和第一下压环3112左右孔对齐,拧上螺栓6;
[0027]⑧
根据漆层状况调节螺栓拧入深度调节尼龙刷毛刷力。其作用为去除电缆编织层表面多余漆液、同时使电缆编织层表面漆层更加均匀便于漆层烘干后喷印电缆标识。
[0028]实施方式二:
[002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可以在第一刮头31之后增设第二刮头32,第一刮头31作为对电缆上漆后初次刮匀,将多余的漆刮掉并通过漏漆孔进行收集。第二刮头32则对电缆上的漆进行再次刮匀,将多余的漆吸收,因此第二刮头32可以采用与第一刮头31相同的结构,即第二刮头由第二压环321和第二漆刷322组成,但是第二内漆刷采用背胶羊毛毡,以吸收电缆上多余的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设备,包括上漆机和烘道进线导轮架,其特征是:在上漆机和烘道进线导轮架之间设有刮漆装置,该刮漆装置包括刮头,用于刮匀电缆上由所述上漆机喷涂的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头包括用于对电缆上漆后初次刮匀的第一刮头,该第一刮头主要由第一压环和第一漆刷组成,其中第一漆刷安装在第一压环中并与电缆外周接触,用于刮匀电缆上的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压环底部有一个漏漆孔,用于将第一漆刷刮下的漆排除。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漆刷可更换的安装在第一压环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漆刷采用尼龙刷毛。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钢丝编织铠装电缆涂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冰花朱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