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碱回调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3655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碱回调利用装置,涉及化工相关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连接板、微孔滤器、离心泵、第一调配筒和调配输料筒,微孔滤器远离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离心泵,两个离心泵之间设置有第一调配筒,第一调配筒和第二调配筒的周侧下部固定连通有外接螺纹筒,第一调配筒和第二调配筒的上方皆设置有调配输料筒,调配输料筒的前部镶嵌固定有量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板、微孔滤器、离心泵、第一调配筒和调配输料筒,解决了现有的废碱处理机构无法方便地精确调控碱液调配精度和无法对处理后的碱液进行更充分地利用的问题,使得废碱处理机构可以更加精确地调配处理后的碱液,且通过输出不同浓度的碱液,更加充分地利用废碱。分地利用废碱。分地利用废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碱回调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化工相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废碱回调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粘胶行业来说,提质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而烧碱消耗是粘胶制胶企业的三大主材之一,完成制胶后,剩余的废液中依旧含有较多的烧碱,废液需要进行良好地处理,防止污染环境,通过对废碱溶液进行过滤,再进行调配,使得其可以继续进入生产循环,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支出,且生产用碱又可以得到充分地利用,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废碱处理机构处理废碱时的过程基本上是将碱液进行过滤,随后再进行调配,在调配的时候,调配的精确度无法方便地被操作人员把握,容易在重新利用碱液的时候,造成使用时碱液浓度不标准,使用效果不理想等缺陷;
[0004]2、现有的废碱处理机构在调配完成碱液后,将调配完成的碱液导到输出储存结构中,再导出,只能简单导出一种浓度的碱液,对废碱的利用不够充分。
[0005]因此,现有的废碱处理机构,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碱回调利用装置,通过设置连接板、微孔滤器、离心泵、第一调配筒和调配输料筒,解决了现有的废碱处理机构无法方便地精确调控碱液调配精度和无法对处理后的碱液进行更充分地利用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废碱回调利用装置,包括连接板、微孔滤器、离心泵、第一调配筒和调配输料筒,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微孔滤器,所述微孔滤器远离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离心泵,两个所述离心泵之间设置有第一调配筒,所述第一调配筒周侧固定连通有流动管,所述流动管的周侧前部固定有流量计,所述第一调配筒后方的离心泵一侧设置有第二调配筒,所述第一调配筒和第二调配筒的周侧下部固定连通有外接螺纹筒,所述第一调配筒和第二调配筒的上方皆设置有调配输料筒,所述调配输料筒的前部镶嵌固定有量尺,在使用时,通过连接板将输入管和转接管连接在其上,通过微孔滤器将经过板框滤器初步过滤的碱液进一步过滤,在两步过滤后,通过离心泵将经过过滤的碱液输送到流动管中,再通过流动管中的流量计计量后,输送到第一调配筒中,再通过另一个离心泵平衡第一调配筒和第二调配筒中碱液的量,通过调配输料筒上的量尺,在调配输料筒通过输送管输送调配物料到第一调配筒和第二调配筒中的时候,可以显示输送到第一调配筒和第二调配筒中的调配物料用量。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前侧下部对称开设有插孔,所述连接板上远离微孔滤器一侧的插孔内固定有输入管,所述连接板上靠近微孔滤器一侧的插孔内固定有转接管,连
接板通过插孔将输入管和转接管连接在其上。
[0010]进一步地,靠近所述连接板一侧的微孔滤器底端面上固定连通有入料管,所述入料管远离微孔滤器的一端与转接管固定连通,两个所述微孔滤器底部互相靠近的一侧皆固定连通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互相靠近的一端互相固定连通,两个所述微孔滤器的底部皆固定有支撑架,微孔滤机将输送到其中的碱液进行过滤。
[0011]进一步地,远离所述连接板的微孔滤器底部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导料管,所述离心泵包括泵体、支撑座、泵入管、泵出管、驱动电机和驱动座,所述泵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有驱动座,所述泵体的下部固定有支撑座,两个微孔滤器通过导料管将经过过滤的碱液输送到泵体中,泵体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工作。
[0012]进一步地,所述泵体周侧固定有泵出管,所述泵体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面中央固定连通有泵入管,远离所述连接板的微孔滤器底部靠近离心泵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导料管,靠近所述微孔滤器的离心泵上泵入管远离泵体的一端与导料管固定连通,与所述导料管连通的泵入管上固定有切断球阀,泵座在工作时通过泵入管将碱液导入,通过泵出管泵出。
[0013]进一步地,所述泵出管远离泵体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流动管,所述流量计后方的流动管上固定有比例调节阀,泵出管通过流动管将碱液在比例调节阀调节后输送到第一调配筒中。
[0014]进一步地,所述流动管远离其前方离心泵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一调配筒,所述第一调配筒的后方设置有离心泵,所述第一调配筒后方离心泵包括的泵入管与第一调配筒固定连通,所述第一调配筒后方离心泵包括的泵出管端部固定连通有第二调配筒,第一调配筒和第二调配筒通过离心泵调配其中的碱液量。
[0015]进一步地,所述调配输料筒的底端面中央固定连通有输送管,两个所述调配输料筒下方的输送管底端分别与第一调配筒和第二调配筒固定连通,所述输送管的中部固定有控制阀,调配输料筒通过输送管将调配用物料输送到第一调配筒和第二调配筒中,在输送调配物料的时候,通过控制阀控制输送管的通断。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调配筒和调配输料筒,解决了现有的废碱处理机构无法方便地精确调控碱液调配精度的问题,往调配输料筒中加入一定量的调配物料,再转动控制阀,打开输送管,使得调配物料从调配输料筒中通过输送管导到第一调配筒或第二调配筒中,通过调配输料筒上的量尺观察输入第一调配筒中的调配物料量,在输入量足够后关闭控制阀,完成调配物料输入,使得在使用时,废碱处理机构可以更加精确地对处理后的碱液进行调配,保证碱液在二次利用时的使用效果。
[0018]2、本技术通过设置离心泵、流动管、第一调配筒和第二调配筒,解决了现有的废碱处理机构无法对处理后的碱液进行更充分地利用的问题,碱液经由第一调配筒中调配后,通过离心泵导到第二调配筒中后,再由第二调配筒上方的调配输料筒对第二调配筒中经过初步调配的碱液进行进一步调配,第一调配筒和第二调配筒中经过调配后的碱液通过外接螺纹筒与输送碱液的结构连通,将分别调配后的碱液分别导出,使得在使用时,碱液在处理后,可以被调配成不同的浓度,去满足不同生产过程的使用,使得碱液在处理后可以被利用地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组装结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技术连接板结构立体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微孔滤器结构立体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离心泵结构立体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流动管结构立体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第一调配筒、第二调配筒、离心泵与调配输料筒组合结构立体图;
[0025]图7为本技术调配输料筒组合结构立体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00、连接板;101、插孔;102、输入管;103、转接管;200、微孔滤器;201、支撑架;202、入料管;203、中间管;204、导料管;300、离心泵;301、泵体;302、支撑座;303、泵入管;304、泵出管;305、驱动电机;306、驱动座;400、流动管;401、流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碱回调利用装置,包括连接板(100)、微孔滤器(200)、离心泵(300)、第一调配筒(500)和调配输料筒(8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0)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微孔滤器(200),所述微孔滤器(200)远离连接板(100)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离心泵(300),两个所述离心泵(300)之间设置有第一调配筒(500),所述第一调配筒(500)周侧固定连通有流动管(400),所述流动管(400)的周侧前部固定有流量计(401),所述第一调配筒(500)后方的离心泵(300)一侧设置有第二调配筒(600),所述第一调配筒(500)和第二调配筒(600)的周侧下部固定连通有外接螺纹筒(501),所述第一调配筒(500)和第二调配筒(600)的上方皆设置有调配输料筒(800),所述调配输料筒(800)的前部镶嵌固定有量尺(8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碱回调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0)的前侧下部对称开设有插孔(101),所述连接板(100)上远离微孔滤器(200)一侧的插孔(101)内固定有输入管(102),所述连接板(100)上靠近微孔滤器(200)一侧的插孔(101)内固定有转接管(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碱回调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连接板(100)一侧的微孔滤器(200)底端面上固定连通有入料管(202),所述入料管(202)远离微孔滤器(200)的一端与转接管(103)固定连通,两个所述微孔滤器(200)底部互相靠近的一侧皆固定连通有中间管(203),所述中间管(203)互相靠近的一端互相固定连通,两个所述微孔滤器(200)的底部皆固定有支撑架(2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碱回调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连接板(100)的微孔滤器(200)底部远离连接板(100)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导料管(204),所述离心泵(300)包括泵体(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德顺朱学新陈西安李新亭张丽萍张东伟赵明贾松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