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修复用药剂混合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21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用药剂混合釜,包括混合筒,所述混合筒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安装座之间安装有第一搅拌杆,所述底板的顶端面与隔板的底端面均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之间安装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上均等距离设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安装有若干三通,所述导水管的一端贯穿凹槽,并延伸至凹槽的内部,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贯穿凹槽,并通过三通与连接管相互接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操作简单便捷,有效解决了现有混合装置难以对药剂的初次搅拌与二次搅拌分开进行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较高的实用价值。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修复用药剂混合釜


[0001]本技术涉及药剂混合
,具体为一种土壤修复用药剂混合釜。

技术介绍

[0002]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主要技术原理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其中,土壤在修复时,往往需要用到药剂进行混合,然后填充在土壤内,药剂的混合往往利用混合筒进行混合,现有的药剂混合装置内药剂长时间不用容易出现沉淀,影响土壤的修复效果,同时药剂的初次搅拌与二次搅拌难以分开进行。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土壤修复用药剂混合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4]本技术一种土壤修复用药剂混合釜,包括混合筒,所述混合筒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隔板,且所述混合筒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有顶板与底板,所述隔板的顶端面与顶板的底端面均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之间安装有第一搅拌杆,所述底板的顶端面与隔板的底端面均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之间安装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上均等距离设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隔板顶部在安装座相对的两侧均等距离安装有若干导水管,所述隔板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安装有若干三通,所述导水管的一端贯穿凹槽,并延伸至凹槽的内部,且所述导水管的一端通过三通与连接管相互接通,所述隔板的底端面在固定座相对的两侧等距离安装有若干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贯穿凹槽,并通过三通与连接管相互接通。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水管的外侧套设有电磁阀门,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壁一侧安装有液位传感器。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一端贯穿固定槽,并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且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一从动锥齿轮。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安装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两端均安装有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与其中一个第二从动锥齿轮相互啮合。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顶板,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一搅拌杆传动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槽,并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另一个第二从动锥齿轮相互啮合。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腔室内壁的另一侧安装有水管,
所述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泵机,所述混合筒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外侧套设有阀门。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的顶部在驱动电机的相对两侧均安装有漏斗,所述漏斗的一端贯穿顶板,并延伸至第一腔室的内部,所述混合筒的表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表面设有刻度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支脚。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土壤修复用药剂混合釜,通过驱动电机、第一搅拌杆与搅拌叶片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对药剂的混合搅拌,通过将混合筒内分别设置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能够使得药剂在第一腔室内混合完成后的再被输入进第二腔室内,从而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对土壤的修复度,通过导水管、连接管、三通、出水管与电磁阀门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得混合完成的药剂顺利输入进第二腔室内,通过第二搅拌杆、第一从动锥齿轮、传动杆、第二从动锥齿轮、电机与主动锥齿轮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得电机带动第二搅拌杆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使得长时间未使用的药剂出现沉淀时,再次进行搅拌,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通过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分开使用,可以实现药剂初次搅拌与二次搅拌分开进行,从而提高了药剂混合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操作简单便捷,有效解决了现有混合装置难以对药剂的初次搅拌与二次搅拌分开进行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技术一种土壤修复用药剂混合釜的立体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一种土壤修复用药剂混合釜的平面剖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一种土壤修复用药剂混合釜的图2中A结构放大图。
[0016]图中:1、混合筒;101、底板;102、固定槽;2、第一腔室;3、第二腔室;4、隔板;5、顶板;6、安装座;601、驱动电机;7、第一搅拌杆;8、搅拌叶片;9、凹槽;10、导水管;11、连接管;12、三通;13、出水管;14、电磁阀门;15、液位传感器;16、固定座;1601、第一从动锥齿轮;17、第二搅拌杆;18、水管;19、泵机;20、出水口;21、阀门;22、传动杆;23、第二从动锥齿轮;24、电机;25、主动锥齿轮;26、观察窗;27、刻度线;28、漏斗;29、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技术一种土壤修复用药剂混合釜,包括混合筒1,混合筒1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腔室2与第二腔室3,第一腔室2与第二腔室3之间设置有隔板4,且混合筒1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有顶板5与底板101,隔板4的顶端面与顶板5的底端面均安装有安装座6,安装座6之间安装有第一搅拌杆7,底板101的顶端面与隔板4的底端面均安装有固定座16,固定座16之间安装有第二搅拌杆17,第一搅拌杆7与第二搅拌杆17上均等距离设有若干搅拌叶片8,隔板4顶部在安装座6相对的两侧均等距离安装有若干导水管10,隔板4的内部开设有凹槽9,凹槽9的内部安装有连接管11,连接管11的外侧安装有若干三通12,
导水管10的一端贯穿凹槽9,并延伸至凹槽9的内部,且导水管10的一端通过三通12与连接管11相互接通,隔板4的底端面在固定座16相对的两侧等距离安装有若干出水管13,出水管13的一端贯穿凹槽9,并通过三通12与连接管11相互接通。
[0019]其中,出水管13的外侧套设有电磁阀门14,第二腔室3的内壁一侧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5,通过电磁阀门14的设置,可以将第一腔室2内混合完成的药剂输送至第二腔室3内,通过液位传感器15的配合使用,可以控制第二腔室3内药剂的量。
[0020]其中,底板101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102,第二搅拌杆17的一端贯穿固定槽102,并延伸至固定槽102的内部,且第二搅拌杆17的一端安装有第一从动锥齿轮1601,通过第二搅拌杆17的设置,可以在第二腔室3内药剂长时间不用,出现沉淀时再次进行搅拌,从而提高混合效率。
[0021]其中,固定槽102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修复用药剂混合釜,包括混合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1)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腔室(2)与第二腔室(3),所述第一腔室(2)与第二腔室(3)之间设置有隔板(4),且所述混合筒(1)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有顶板(5)与底板(101),所述隔板(4)的顶端面与顶板(5)的底端面均安装有安装座(6),所述安装座(6)之间安装有第一搅拌杆(7),所述底板(101)的顶端面与隔板(4)的底端面均安装有固定座(16),所述固定座(16)之间安装有第二搅拌杆(17),所述第一搅拌杆(7)与第二搅拌杆(17)上均等距离设有若干搅拌叶片(8),所述隔板(4)顶部在安装座(6)相对的两侧均等距离安装有若干导水管(10),所述隔板(4)的内部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的内部安装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的外侧安装有若干三通(12),所述导水管(10)的一端贯穿凹槽(9),并延伸至凹槽(9)的内部,且所述导水管(10)的一端通过三通(12)与连接管(11)相互接通,所述隔板(4)的底端面在固定座(16)相对的两侧等距离安装有若干出水管(13),所述出水管(13)的一端贯穿凹槽(9),并通过三通(12)与连接管(11)相互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用药剂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3)的外侧套设有电磁阀门(14),所述第二腔室(3)的内壁一侧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用药剂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1)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102),所述第二搅拌杆(17)的一端贯穿固定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果韩梦璇贺瑶丁娜孟佑恩谢欣淼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