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收拢的伞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47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伞中的一种便于收拢的伞骨结构,包含有:所述第一伞骨的尾部与第二伞骨进行衔接,第一伞骨的尾部具有扩大的衔接部,衔接部上设置有穿孔,通过该穿孔设置轴,第二伞骨套设在轴上;第二伞骨前端与第一伞骨铰接,后端与第三伞骨铰接,在第二伞骨的后端设置有错开部,所述错开部与第二伞骨主体呈之字形;第三伞骨至少衔接第二伞骨的位置为空心结构,以能够与第二伞骨铰接,且形成并排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缩小收拢后体积,避免占用过多空间。避免占用过多空间。避免占用过多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收拢的伞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伞,尤指一种便于收拢,且收拢后体积小的伞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雨伞是人们用于遮风挡雨的工具,为了便于携带,收拢后伞的体积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设计出折伞结构,1985年就有专利申请涉及多折叁结构, 1988年出现了能单手操作的全自动三折晴雨伞。它以开合器代换现有的手动或半自动(自开)三折伞的滑筒,并通过伞把控制机构实现自开自合和单手操作的目的。
[0003]以此基础上,人们不断地对多折伞进行改进,已减小收拢结构,如专利申请200420094301.7公开了多折伞的伞骨架,包括:第一伞骨(1)、第二伞骨(8)、尾骨(9)、开叉短槽骨(4)和连接杆(5);第一伞骨(1)、象头槽(2)与开叉短槽骨(4) 和连接杆(5)组成活动支架式的支撑结构;所述开叉短槽骨(4)与连接杆(5)枢接的枢轴固定在开叉短槽骨(4)的两槽壁上,该枢轴至开叉短槽骨(4)槽底的距离小于枢轴至开叉短槽骨(4)槽顶的距离,所述开叉短槽骨(4)的槽底开有能使连接杆(5) 枢接部向下伸出的缺口(41);所述象头槽(2)的中部设置上部有一小孔(211)的升降凸柱(21),拉线(6)穿过该小孔(211),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象头槽(2)相邻的伞骨活动连接。
[0004]又如专利申请201921983016.3公开的一种可缩短折合长度的多折伞骨,包括尾骨,以及至少包括与所述尾骨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件与第一伞骨铰接;本技术还包括活动伞骨,所述活动伞骨的下端套在所述尾骨上,与所述尾骨呈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伞骨的靠近上端处与所述第一伞骨的靠近第一铰接件处通过第二铰接件铰接,使所述第一伞骨与所述活动伞骨形成剪刀叉结构,同时,使所述尾骨、所述第一伞骨和所述活动伞骨在收伞时构成三角形结构,在伞撑开时构成一字形结构。
[0005]然而,上述专利申请虽然能够利用伞骨的收拢来减少伞的体积,但是由于伞骨连接结构是通过铰接实现的,必然存在伞骨之间的交叉,这会导致不能很好地收拢伞骨,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缘此,鉴于现有伞骨结构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拢的伞骨结构,该伞骨结构能够通过伞骨结构改良提高伞骨的收拢紧密度,能有效地减小收拢后的体积。
[0007]基于此,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便于收拢的伞骨结构,包含有: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及第三伞骨,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及第三伞骨衔接在一起,形成对伞面的支撑,其中所述第一伞骨位于最外端,所述第三伞骨的中部铰接有支撑骨,第三伞骨和支撑骨共同设置在伞中棒的伞巢上;所述第一伞骨的尾部与第二伞骨进行衔接,第一伞骨的尾部具有扩大的衔接部,衔接部上设置有穿孔,通过该穿孔设置轴,第二伞骨套设在轴上,扩大的衔接部不仅用于方便衔接,增加结构强
度,避免对第一伞骨造成结构上是损害,而且能够给第二伞骨提供了一个容纳位,使第二伞骨在收拢时能够紧贴第一伞骨,从而减小收拢体积;第二伞骨前端与第一伞骨铰接,后端与第三伞骨铰接,在第二伞骨的后端设置有错开部,所述错开部与第二伞骨主体呈之字形,使错开部与第二伞骨主体不位于同一位置,这样给第三伞骨一个安置位,第三伞骨至少衔接第二伞骨的位置为空心结构,以能够与第二伞骨铰接,且形成并排设置,从而减小收拢体积。
[0009]申请人研究发现,收拢体积的增大,原因在于伞骨不能很好地收拢。这是因为伞骨都是多折的,这个多折伞骨是通过铰接连接在一起,而铰接必然带来结构上的交错,交错的结构不能使各个伞骨之间互相包容,是带来空间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尽量避免交错结构是解决收拢后体积的关键问题。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伞骨的扩大的衔接部,其高于第一伞骨的高度h大于第二伞骨的宽度,以给第二伞骨的收拢提供容纳位。
[0011]进一步,所述第二伞骨的错开部,与第二伞骨的主体具有位置距离h1,所述位置距离h1大于第三伞骨的宽度,以给第三伞骨提供安置位。
[0012]进一步,所述第二伞骨的一侧还设置有连接拉线,连接拉线一端铰接在衔接部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三伞骨上,以增加对第一伞骨的支撑。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三伞骨的中部具有突出的连接位,所述支撑骨铰接于连接位上。
[0014]更进一步,所述支撑骨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厚度大于支撑骨主体,以增加支撑骨的强度。
[0015]更进一步,所述支撑骨与第二伞骨之间还设置有拉系骨,所述拉系骨一端铰接于连接套,另一端铰接于错开部上,以增加对第二伞骨的拉系力。
[0016]进一步,所述第二伞骨为一体式的金属材质,其一端打扁并设一孔,另一端之字形打扁并设两孔,金属材质能够增加连接的稳定性,不容易偏歪。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技术通过在第一伞骨上设置衔接部,给第二伞骨预留的容纳空间,同时第二伞骨设置有错开部,给第三伞骨预留了容纳空间,使得在收拢时,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和第三伞骨能够错开,而不具有交错的位置,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缩小收拢后体积,避免占用过多空间。
[0019]且第二伞骨为一体式的金属材质,增加连接的稳定性,不容易发生偏歪。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所实现伞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所实现伞骨收拢时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所实现伞骨分解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所实现第一伞骨与第二伞骨组装的示意图。
[0024]图中,1是第一伞骨,2是第二伞骨,3是第三伞骨,4是连接拉线,5是支撑骨,6是拉系骨,11是衔接部,12是衔接部穿孔,21是第二伞骨前端,22 是错开部,31是连接位,51是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如图1

4所示,为本技术所实现的便于收拢的伞骨结构,包含有:第一伞骨1、第二伞骨2及第三伞骨3,其中,第一伞骨1、第二伞骨2及第三伞骨3衔接在一起,形成对伞面的支撑。所述第一伞骨1位于最外端,其内端连接有第二伞骨2,第二伞骨2又连接有第三伞骨3。在第三伞骨3的中部铰接有支撑骨5,第三伞骨3和支撑骨5共同设置在伞中棒的伞巢上(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伞骨1的尾部设置有具有扩大的衔接部11,衔接部 11上设置有衔接部穿孔12,通过该衔接部穿孔12设置有轴,第二伞骨2套设在轴上,扩大的衔接部11不仅用于方便衔接,增加结构强度,避免对第一伞骨 1造成结构上是损害,而且能够给第二伞骨2提供了一个容纳位,使第二伞骨2 在收拢时能够紧贴第一伞骨1,从而减小收拢体积。通常情况下,如图3所示,第一伞骨1的扩大的衔接部11,其高于第一伞骨1的高度h略大于第二伞骨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收拢的伞骨结构,包含有: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及第三伞骨,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及第三伞骨衔接在一起,形成对伞面的支撑,其中所述第一伞骨位于最外端,所述第三伞骨的中部铰接有支撑骨,第三伞骨和支撑骨共同设置在伞中棒的伞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骨的尾部与第二伞骨进行衔接,第一伞骨的尾部具有扩大的衔接部,衔接部上设置有穿孔,通过该穿孔设置轴,第二伞骨套设在轴上;第二伞骨前端与第一伞骨铰接,后端与第三伞骨铰接,在第二伞骨的后端设置有错开部,所述错开部与第二伞骨主体呈之字形;第三伞骨至少衔接第二伞骨的位置为空心结构,以能够与第二伞骨铰接,且形成并排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收拢的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伞骨为一体式的金属材质,其一端打扁并设一孔,另一端之字形打扁并设两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收拢的伞骨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闵张明纲
申请(专利权)人:金满昌实业河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