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及伞用伞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797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强度和轻量化优异,并且提高了安全性的伞及用于该伞的伞骨。具体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伞的伞骨具有纤维强化塑料层、埋设在纤维强化塑料层的内部的1个或多个斜向层、织物层或无纺布层。织物层或无纺布层。织物层或无纺布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伞及伞用伞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伞骨的伞及伞骨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伞的构成部件即伞骨的原材料,使用有金属、塑料、GFRP和CFRP等各种各样的材料。
[0003]作为使用上述原材料的伞,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洋伞,是将伞骨的一端旋转自如单侧支撑在固定于支柱的上端的上蜂巢上的同时,将一端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所述伞骨的中间部的支撑部上的支骨的另一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升降蜂巢上,并且,通过使所述升降蜂巢在支柱的纵长方向上在分别与卡定部件的卡合的范围内自如移动,所述卡定部件从所述支柱的上下2处通过弹力而露出到外部,而使所述升降蜂巢的动作通过所述支骨而传递到所述伞骨,由此来开闭伞布,所述伞骨是在将复合材料加热成形为线材后,在该线材上的包含所述支撑部的范围的外层上形成化学镍层,而后通过电极处理在所述化学镍层的外层上形成铜层,通过电极处理而在所述铜层的外层上形成镍层,通过电极处理在所述镍层的外层上形成铬层或金层而成。
[0004]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1773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如果利用铁等具有足够强度的金属材料来构成伞的构成部件,则存在有伞整体的重量变重,携带性和操作性变差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洋伞上,是对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进行加热成形来构成伞骨、支骨及支柱中的任一或全部,虽然这些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足够轻量,并且可确保同等以上的强度,但认为在破损时纤维可能会呈刺状露出,因而在安全性这一点上存在有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强度和轻量化优异,而且可提高安全性的伞及伞骨。参照本说明书整体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专利技术为一种伞,具有伞骨,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具有:纤维强化塑料层;及1个或多个第一斜向层、第一织物层或第一无纺布层,被埋设在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内部。
[0008]此外,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外表面上的1个或多个第二斜向层、第二织物层或第二无纺布层。
[0009]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被形成为中空的筒状。
[0010]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纤维为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或硼纤维中的任一,构成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树脂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PA树脂、PC树脂、PP树脂、PPS树脂、TPU树脂、PET树脂、PAEK树脂或PEEK树脂中的任一。
[0011]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向层及所述第二斜向层为,包含倾斜于所述纤维强
化塑料层的纤维方向的纤维的层。
[0012]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及所述第二织物层的各纤维为,玻璃布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PP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或聚乙烯纤维。
[0013]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及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各纤维为,玻璃布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PP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或聚乙烯纤维。
[0014]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纤维方向为所述伞骨的延伸方向。
[0015]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及所述第二织物层的各纤维的纤维方向倾斜于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纤维方向。
[0016]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及所述第二织物层的厚度为0.01mm~0.2mm。
[001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二专利技术为一种伞用伞骨,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包含纤维强化塑料层和埋设在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内部的1个或多个斜向层、织物层或无纺布层。
[0018]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三专利技术为一种伞,具有伞骨,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包含纤维强化塑料层和埋设在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内部的1个或多个第一斜向层、第一织物层或第一无纺布层,且在所述伞骨的周向上进行观察时,1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斜向层、所述第一织物层或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周向的长度相对于所述伞骨的周向的长度为70%以上。
[0019]此外,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设置在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外表面上的1个或多个第二斜向层、第二织物层或第二无纺布层,且在所述伞骨的周向上进行观察时,所述第二斜向层、所述第二织物层或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周向的长度相对于所述伞骨的周向的长度为70%以上。
[0020]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向层、所述第一织物层或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第二斜向层、所述第二织物层或所述第二无纺布层被形成为,在所述伞骨的周向的40%以上,在所述伞骨的半径方向上重叠。
[0021]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向层、所述第一织物层或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第二斜向层、所述第二织物层或所述第二无纺布层被形成为,在所述伞骨的周向上,在所述伞骨的半径方向上重叠。
[0022]此外,所述第一斜向层、所述第一织物层或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第二斜向层、所述第二织物层或所述第二无纺布层是在所述伞骨的周向,且在所述伞骨的半径方向上形成所述第一斜向层、所述第一织物层或所述第一无纺布层、所述第二斜向层、所述第二织物层或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任意一方。
[0023]根据具有上述构成的本申请的各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不仅强度和轻量化优异,而且可提高安全性的伞及伞骨。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伞的构成的图。图2是模式化表示用垂直于伞骨中心轴的面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伞上的伞骨切断时的截面的图。图3是模式化表示用垂直于伞骨中心轴的面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伞
上的伞骨切断时的截面的图。图4是模式化表示用垂直于伞骨中心轴的面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伞上的伞骨切断时截面的图。图5是模式化表示用垂直于伞骨中心轴的面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伞上的伞骨切断时的截面的图。符号说明1

伞;2

金属箍;3

上蜂巢;4

手柄;5

中棒;6

支撑部;7

支骨;8

升降蜂巢;9

上侧的弹簧卡扣;10

伞骨;11

下侧的弹簧卡扣;12

伞布;13

纤维强化塑料层;14

第一纤维层(第一倾斜层、第一织物层、第一无纺布层);15

第二纤维层(第二倾斜层、第二织物层、第二无纺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在多个附图中,对于共同的构成要素,通过该多个附图标注有相同的参照符号。为了便于说明,各附图不一定以准确的比例尺进行记述,希望注意这一点。
[0026]下面,基于附图对该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该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伞的构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具有伞骨,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具有:纤维强化塑料层,具有沿着轴线方向的纤维;及1个或多个第一斜向层、第一织物层或第一无纺布层,被埋设在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外表面上的1个或多个第二斜向层、第二织物层或第二无纺布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被形成为中空的筒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纤维为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或硼纤维中的任一,构成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树脂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PA树脂、PC树脂、PP树脂、PPS树脂、TPU树脂、PET树脂、PAEK树脂或PEEK树脂中的任一。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向层及所述第二斜向层为,包含倾斜于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纤维方向的纤维的层。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及所述第二织物层的各纤维为,玻璃布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PP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或聚乙烯纤维。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及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各纤维为,玻璃布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PP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或聚乙烯纤维。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纤维方向为所述伞骨的延伸方向。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及所述第二织物层的各纤维的纤维方向倾斜于所述纤维强化塑料层的纤维方向。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及所述第二织物层的厚度为0.01mm~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及川胜広井上岳道
申请(专利权)人: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