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得光耦浮动电源的电路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224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等离子电视(PDP)驱动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在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光耦栅极驱动电路中,获得光耦浮动电源的电路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提供了一种同时获得多组浮动电源的电路模块,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控制等优点,大大简化了PDP驱动电路的PCB布线难度,减少了PCB布线层数,降低了PDP驱动电路成本。对于专用栅极驱动IC(如IR2110S、IR2113S、IX6R11S3等)的浮动通道(Floating Channel)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同样适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获得光耦浮动电源的电路模块,用于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光耦栅极驱动电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模块由逻辑波形产生电路(1)、电源E、第一电阻(2)、晶体管(3)、第二电阻(4)、P型MOS管(5)以及n组需要浮动电源的光耦及其外围元件组成;    第j组光耦及其外围元件包括光耦、二极管Dj、电阻Rj、电容Cj和N型MOS管Mj,1≤j≤n;二极管Dj起隔离作用,电阻Rj是充电限流电阻,电容Cj是自举电容,Sj是控制N型MOS管Mj的逻辑信号,当Sj为高时MOS管Mj导通,反之,当Sj为低时MOS管Mj关断;二极管Dj串联电阻Rj后接光耦Vc,光耦Ve接N型MOS管Mj源极,光耦Vo接N型MOS管Mj栅极,电容Cj连接在光耦Vc与Ve之间;    电源E为15V直流电源,其负极接地,正极的一个分支接P型MOS管(5)的源极,另一个分支通过第二电阻(4)接到晶体管(3)的集电极;P型MOS管(5)的漏极连接至各组光耦及其外围元件中的二极管Dj的正极,P型MOS管(5)的栅极与晶体管(3)的集电极相连;控制N型MOS管Mj的逻辑信号Sj以及控制P型MOS管(5)的导通或关断的P信号,均由逻辑波形产生电路(1)产生,P信号通过第一电阻(2)输入晶体管(3)的基极,晶体管(3)的发射极接地;    P信号与逻辑信号S1~Sn构成一个n+1维逻辑向量,由逻辑波形产生电路(1)产生;当N型MOS管M1~Mn中有一个或多个源极出现负电位时,P信号为低,关断P型MOS管(5),其它情况P信号为高,接通P型MOS管(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宁
申请(专利权)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