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隔离电路及无线通讯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82572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8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隔离电路及无线通讯模块。该电源隔离电路,包括保护电容、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续流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直流电源隔离模块,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所述保护电容,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驱动端和开关端之间串联续流电路,所述续流电路的输出端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电压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处,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的正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的负极接地,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出端提供输出电压。能起到隔离作用,消除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隔离电路及无线通讯模块
本技术涉及电源隔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隔离电路及无线通讯模块。
技术介绍
电力通讯应用中很多安装的智能仪表都带有可插拔通讯模块的通讯接口,由于之前都是配合电力载波抄表模块使用,所以智能仪表的通讯接口大部分都没有与市电隔离,若换为带外置天线的微功率无线模块,天线就与市电相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智能电表和无线通讯模块的通讯接口与市电不隔离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消除安全隐患的电源隔离电路。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上述电源隔离电路的无线通讯模块。一种电源隔离电路,包括保护电容、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续流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直流电源隔离模块,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所述保护电容,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驱动端和开关端之间串联续流电路,所述续流电路的输出端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电压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处,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的正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的负极接地,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出端提供输出电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续流电路包括反向二极管、电感和滤波电容,所述反向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驱动端和开关端之间,所述电感的第一端接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驱动端,所述电感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滤波电容连接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开关端,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为5V直流电压。一种无线通讯模块,包括无线收发电路和电源隔离电路,所述电源隔离电路包括保护电容、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续流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直流电源隔离模块,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所述保护电容,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驱动端和开关端之间串联续流电路,所述续流电路的输出端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电压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处,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的正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的负极接地,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收发电路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续流电路包括反向二极管、电感和滤波电容,所述反向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驱动端和开关端之间,所述电感的第一端接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驱动端,所述电感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滤波电容连接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开关端,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为5V直流电压。上述电源隔离电路及无线通讯模块,其中电源隔离电路应用于市电和弱电之间起到了隔离作用,保证弱电端为低电压,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人身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电源隔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源隔离电路应用于隔离市电与弱电,为提供微处理器和无线收发电路供电的不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无线通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为一个实施例中电源隔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源隔离电路100,包括保护电容Cl、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110、续流电路120、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和直流电源隔离模块130,在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110的输入端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所述保护电容Cl,在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110的驱动端和开关端之间串联续流电路120,该续流电路120的输出端接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110的电压反馈端连接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处,直流电源隔离模块130的输入端的正极接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直流电源隔离模块130的输入端的负极接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130的输出端提供输出电压。本实施例中,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110的输入端接+12V?45V电压。该续流电路120包括反向二极管VD1、电感L和滤波电容C2,反向二极管VDI并联在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110的驱动端和开关端之间,电感L的第一端接在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110的驱动端,电感L的第二端通过滤波电容C2连接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110的开关端,电感L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滤波电容C2用于滤除波纹,稳定电压的作用。电感L的值取决于调控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后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110的输出电压的值,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110的开关频率高,电感L的会变小,同时电感L的值会影响电源波纹。反向二极管VDl选用肖特基二极管。经过直流电源隔离模块130隔离处理后,其输出端输出电压为5V直流电压。直流电源隔离模块130输出的电压可用于微处理器(Micro Control Unit, MCU)和无线收发电路(Radio Frequency, RF)供电,达到市电与弱电的隔离。如图2所示,为电源隔离电路100应用于隔离市电与弱电,为提供微处理器和无线收发电路供电的示意图。图2中将市电220V的交流电转换为+12?5V的直流电,然后再经过电源隔离电路100隔离后,提供给微处理器和无线收发电路。上述电源隔离电路应用于无线通信中做隔离电源和隔离光耦交流耐压实验,模块强电接口和弱电外置天线之间可以通过3000V的交流耐压绝缘实验,实验时间5秒,漏电流小于0.1mA (毫安),这样能保证无线模块外置天线不会带有220V市电电压,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安装人员的人身安全。上述电源隔离电路,应用于市电和弱电之间起到了隔离作用,保证弱电端为低电压,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人身安全。如图3所示,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无线通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通讯模块,包括电源隔离电路100和无线收发电路200。直流电源隔离模块130的输出端与无线收发电路200相连。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电容、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续流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直流电源隔离模块,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所述保护电容,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驱动端和开关端之间串联续流电路,所述续流电路的输出端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电压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处,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的正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的负极接地,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出端提供输出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电容、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续流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直流电源隔离模块,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所述保护电容,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驱动端和开关端之间串联续流电路,所述续流电路的输出端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电压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处,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的正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的负极接地,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出端提供输出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续流电路包括反向二极管、电感和滤波电容,所述反向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驱动端和开关端之间,所述电感的第一端接在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驱动端,所述电感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滤波电容连接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芯片的开关端,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为5V直流电压。4.一种无线通讯模块,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林冯立平周游齐朝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麦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