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绕线移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22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动绕线移把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绕线绑把组件和上料装置,机架上还设有移入组件、升降组件、定位组件及移出组件,机架上设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位于所述上料装置的下方,移入组件及升降组件分别位于内凹部内,定位组件及移出组件分别位于机架的台面上。本自动绕线移把设备结构新颖,相比于现有的自动绕线移把设备需要先将满载的运输治具移出后才能将空载的运输治具重新移入运输治具放置位,本自动绕线移把设备中移入组件可以预先将空载的运输治具移入到升降组件上,能够实现运输治具的高效循环,大大减少了运输治具移入、移出的等待时间,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利于节省生产成本。利于节省生产成本。利于节省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绕线移把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自动绕线移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公告号为CN20948015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绕线移把设备,该自动绕线移把设备包括机架和分别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绕线绑把组件、上料装置及运输治具放置位。
[0003]虽然该自动绕线移把设备能够自动完成线材的绕把、绑把及下料操作,但是其生产效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自动绕线移把设备。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动绕线移把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绕线绑把组件和上料装置,机架上还设有移入组件、升降组件、定位组件及移出组件,机架上设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位于所述上料装置的下方,移入组件及升降组件分别位于内凹部内,定位组件及移出组件分别位于机架的台面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移入组件包括第一X轴平移驱动件、第一升降驱动件和第一勾板,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X轴平移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勾板,所述第一勾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柱。
[0007]进一步地,所述移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移入组件相对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Y轴平移驱动件、夹板、第二升降驱动件和第二勾板,所述Y轴平移驱动件连接所述机架与所述夹板,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连接所述夹板与所述第二勾板,所述第二勾板上设有第二定位柱。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夹板上设有定位槽。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组件相对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移出组件包括相连的第二X轴平移驱动件和推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相连的升降台和第三升降驱动件。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机架间隔设置的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移出组件相对设置。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四升降驱动件,所述第四升降驱动件连接所述阻挡件以驱使所述阻挡件升降。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自动绕线移把设备结构新颖,相比于现有的自动绕线移把设备需要先将满载的运输治具移出后才能将空载的运输治具重新移入运输治具放置位,本自动绕线移把设备中移入组件可以预先将空载的运输治具移入到升降组件上,能够实现运输治具的高效循环,大大减少了运输治具移入、移出的等待时间,特别适用于一条双层输送线搭配多台自动绕线移把设备的应用场景,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利于节省
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自动绕线移把设备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自动绕线移把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自动绕线移把设备的部分结构与双层输送线配合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自动绕线移把设备中的阻挡件与第四升降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标号说明:
[0021]1、机架;
[0022]2、绕线绑把组件;
[0023]3、上料装置;
[0024]4、移入组件;41、第一X轴平移驱动件;42、第一升降驱动件;43、第一勾板;
[0025]5、升降组件;51、升降台;52、第三升降驱动件;
[0026]6、定位组件;61、Y轴平移驱动件;62、夹板;621、定位槽;63、第二升降驱动件;64、第二勾板;
[0027]7、移出组件;71、第二X轴平移驱动件;72、推板;
[0028]81、阻挡件;82、第四升降驱动件;
[0029]9、运输治具;
[0030]10、双层输送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32]请参照图1至图4,自动绕线移把设备,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绕线绑把组件2和上料装置3,机架1上还设有移入组件4、升降组件5、定位组件6及移出组件7,机架1上设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位于所述上料装置3的下方,移入组件4及升降组件5分别位于内凹部内,定位组件6及移出组件7分别位于机架1的台面上。
[0033]本技术的结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移入组件4将空载的运输治具9移动到升降组件5上后,升降组件5抬升空载的运输治具9到预设位置,然后定位组件6定位运输治具9,接着上料装置3将绕线绑把组件2绑好的线把移动到被定位组件6定位的运输治具9上,最后移出组件7将装有线把的运输治具9移出自动绕线移把设备。移入运输治具9和移出运输治具9的动作分离,相互不干涉,有效地降低自动绕线移把设备等待运输治具9的时长。
[0034]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自动绕线移把设备结构新颖,相比于现有的自动绕线移把设备需要先将满载的运输治具9移出后才能将空载的运输治具9重新移入运输治具9放置位,本自动绕线移把设备中移入组件4可以预先将空载的运输治具9移入到升降组件5上,能够实现运输治具9的高效循环,大大减少了运输治具9移入、移出的等待时间,特别适用于一条双层输送线10搭配多台自动绕线移把设备的应用场景,有效地
提高了生产效率,利于节省生产成本。
[0035]进一步地,所述移入组件4包括第一X轴平移驱动件41、第一升降驱动件42和第一勾板43,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42分别连接所述第一X轴平移驱动件41与所述第一勾板43,所述第一勾板43上设有第一定位柱。
[0036]由上述描述可知,移入组件4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容易。第一定位柱与运输治具9上的定位孔配合,用于勾住并定位运输治具9。
[0037]进一步地,所述移入组件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移入组件4相对设置。
[0038]由上述描述可知,运输治具9能够平顺且精准地被移动到升降组件5上。
[003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6包括Y轴平移驱动件61、夹板62、第二升降驱动件63和第二勾板64,所述Y轴平移驱动件61连接所述机架1与所述夹板62,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63连接所述夹板62与所述第二勾板64,所述第二勾板64上设有第二定位柱。
[0040]由上述描述可知,定位组件6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容易。第二定位柱与运输治具9上的定位孔配合,用于勾住并定位运输治具9。
[0041]进一步地,所述夹板62上设有定位槽621。
[0042]由上述描述可知,定位槽621的设置可使夹板62更好地定位运输治具9,确保上料装置3能够精准地将线把放入运输治具9中。
[0043]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组件6相对设置。
[0044]由上述描述可知,相对设置的两个定位组件6在不干涉升降组件5的基础上能够对运输治具9进行更好地定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绕线移把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绕线绑把组件和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还设有移入组件、升降组件、定位组件及移出组件,机架上设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位于所述上料装置的下方,移入组件及升降组件分别位于内凹部内,定位组件及移出组件分别位于机架的台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线移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入组件包括第一X轴平移驱动件、第一升降驱动件和第一勾板,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X轴平移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勾板,所述第一勾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线移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移入组件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线移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Y轴平移驱动件、夹板、第二升降驱动件和第二勾板,所述Y轴平移驱动件连接所述机架与所述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杨焓刘清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者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