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干旱区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2764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干旱区荒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升干旱区荒漠

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升干旱区荒漠

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干旱区荒漠

绿洲过渡带夹持在荒漠与绿洲之间,是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有效阻隔了沙漠对绿洲的侵袭,对维系绿洲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生态效应。随着绿洲的扩张、地下水超采和强烈挤占生态用水,荒漠

绿洲过渡带逐渐萎缩,生态屏障功能日趋下降。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提升干旱区荒漠

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干旱区荒漠

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一种提升干旱区荒漠

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对恢复区域地表漫灌;
[0008](2)种子收集和处理;
[0009](3)开沟后蓄水,并播撒种子;
[0010](4)补水生境改善。
[0011]优选的,步骤(1)所述漫灌为在土壤种子库0

5cm种子密度大于200粒/m2的生态退化区,针对干旱荒漠区主要建群种种子雨散布的规律实施地表漫灌。
[0012]优选的,所述漫灌为利用绿洲农业尾水、微咸水或随夏季洪峰下泄的生态输水实施地表漫灌。
[0013]优选的,在没有条件灌溉地域,采取从输水河道泵水实施漫溢灌溉。
[0014]更为优选的,所述种子库中的植物种类包括杨柳科、柽柳科、禾本科、夹竹桃科、茄科、豆科、藜科、菊科、蓼科和香蒲科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所述杨柳科包括胡杨;
[0016]所述柽柳科包括多枝柽柳和/或刚毛柽柳;
[0017]所述禾本科包括芦苇和/或小獐毛;
[0018]所述夹竹桃科包括大花罗布麻和/或大叶白麻;
[0019]所述茄科包括黑果枸杞;
[0020]所述豆科包括骆驼刺、铃铛刺、胀果甘草、黄芪、苦马豆和新疆百脉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1]所述藜科包括盐穗木、猪毛菜、盐生草、刺莎蓬和滨藜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所述菊科包括花花柴、河西苣、蒲公英、苦苣菜、里海旋覆花、小苦荬和/或蓼子朴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3]所述蓼科包括萹蓄、习见蓼和沙拐枣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4]所述香蒲科包括香蒲。
[0025]以上技术方案能够激活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0026]优选的,步骤(2)所述种子收集和处理为:对退化程度较高的且表层土壤种子库种源缺失的区块,从6月起到9月在柽柳、胡杨种子成熟季进行荒漠

绿洲过渡带本土灌木柽柳种子的采集和处理。
[0027]优选的,当蒴果由绿变黄,少数蒴果开裂时,对生长旺盛,花枝繁茂的植株种子进行采收。
[0028]更为优选的,采集的蒴果如果当时不撒播,应摊开进行短时间风干并棕色瓶或袋中密闭保存。
[0029]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开沟为:在荒漠

绿洲过渡带胡杨、柽柳植被群落退化区进行非整地开沟,沟的深、宽为40

50cm,沟间距离为2

4m。
[0030]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蓄水为:在8

9月农业用水高峰后,利用农田退水、微咸水和生态输水向沟内蓄水。
[0031]更为优选的,在蓄水后向水面人工撒播柽柳(胡杨)种子。
[0032]沟内蓄水后,土壤盐分受到灌水淋洗淡化,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0033]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补水为:在8

9月利用农田退水、微咸水和生态输水对恢复区荒漠植被进行不定期人工控制漫灌补水。
[0034]利用灌水前开垦的犁沟,因势利导,引导生态水尽可能地均匀灌溉,对荒漠植被进行灌溉
[003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干旱区荒漠

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借助生态输水和绿洲农田退水,将短历时洪水和农田退水资源化利用,在激活荒漠

绿洲过渡带土壤种子库的同时,进行封禁保育与本土物种植被群落的就地改造优化,加速过渡带植物群落的正向演替,提升荒漠绿洲过渡带的生态屏障防护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实验区种子库物种情况如下表1所示:
[0039]表1
[0040][0041][0042][0043]实施例1
[0044]一种提升干旱区荒漠

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5]1)选择土壤种子库0

5cm种子密度大于200粒/m2的生态退化区,针对干旱荒漠区主要建群种种子雨散布的规律,利用绿洲农业尾水、微咸水或随夏季洪峰下泄的生态输水对恢复区域实施地表漫灌;
[0046]2)对退化程度较高的且表层土壤种子库种源缺失的区块,一从6月起到9月在柽柳、胡杨种子成熟季进行荒漠

绿洲过渡带本土灌木柽柳种子的采集和处理,当蒴果由绿变黄,少数蒴果开裂时,即应抓紧采收,且采种时,选择生长旺盛,花枝繁茂的植株;
[0047]3)开沟:在荒漠

绿洲过渡带胡杨、柽柳植被群落退化区进行非整地开沟,沟的深、宽为40

50cm,沟间距离为2

4m。采用人工开沟,在8

9月农业用水高峰后,利用农田退水、微咸水和生态输水向沟内蓄水,并在蓄水后向水面人工撒播柽柳(胡杨)种子;
[0048]4)补水生境改善:在8

9月利用农田退水、微咸水和生态输水对恢复区荒漠植被进行不定期人工控制漫灌补水。利用灌水前开垦的犁沟,因势利导,引导生态水均匀灌溉。
[0049]实施例2
[0050]一种提升干旱区荒漠

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1]1)选择土壤种子库0

5cm种子密度大于200粒/m2的生态退化区,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干旱区荒漠

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恢复区域地表漫灌;(2)种子收集和处理;(3)开沟后蓄水,并播撒种子;(4)补水生境改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干旱区荒漠

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漫灌为在土壤种子库0

5cm种子密度大于200粒/m2的生态退化区,针对干旱荒漠区主要建群种种子雨散布的规律实施地表漫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干旱区荒漠

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漫灌为利用绿洲农业尾水、微咸水或随夏季洪峰下泄的生态输水实施地表漫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干旱区荒漠

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没有条件灌溉地域,采取从输水河道泵水实施漫溢灌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干旱区荒漠

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种子收集和处理为:从6月起到9月在柽柳、胡杨种子成熟季进行荒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婷婷陈亚鹏朱成刚陈亚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