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75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包括基座、靠背连接件、靠背倾仰组件、座部框架、座部抬升组件、致动器以及联动件,靠背连接件通过靠背倾仰组件后仰并前移,座部框架通过座部抬升组件抬升并后移,联动件使座部框架与靠背连接件联动;相比现有技术而言,靠背连接件的后仰前移运动搭配座部框架的抬升后移运动从人体前移和靠背后移两方面综合解决搓背问题,并且座部的提升以及座部与靠背互相靠近使得人体腰部得到更好的支撑,从而解决跑腰的问题;且该座背联动机构连杆数量少,结构简单。结构简单。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市场上的坐具被设计为兼具躺卧功能,使用者在放松休息时间可以躺卧在坐具上;但是,这类坐具常常具有两个问题,即搓背和跑腰。
[0003]使用者以坐姿就坐在坐具上时,臀部由座部支撑,腰背倚靠在靠背上,当靠背后仰时,由于座部与靠背之间具有空隙,使用者躺卧时,其背部仍由靠背支撑,但腰部却位于该空隙之上,使得坐具丢失了对人体腰部的支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跑腰”;同时,靠背后仰时,背部与靠背之间常会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产生摩擦而使使用者感受到“搓背”感;这种相对位移指靠背在后仰过程中会逐渐远离人体背部,而此时靠背与背部之间的摩擦力就会使使用者的衣服跟随靠背移动而掀起;在躺卧过程中,人体往前的移动也会产生类似的相对位移,也就是,只要产生了背部相对往前、靠背相对往后的两者相对远离的位移时,就会产生上述搓背感;而使用者在坐具上由坐姿切换至躺卧时,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前移,但现有座椅却难以同时解决因使用者的前移以及靠背的后移两方面产生的搓背感。
[0004]专利号为CN201820154763.5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活动座椅靠背随动装置,包括靠背组件及姿态调节组件,靠背组件包括靠背件、靠背导向件、靠背支撑件及靠背随动件,靠背导向件一端与靠背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姿态调节组件转动连接;靠背支撑件一端与靠背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姿态调节组件转动连接;靠背随动件两端分别与靠背支撑件及姿态调节组件转动连接,当活动座椅靠背随动装置从TV姿态转换至躺姿时,靠背随动件带动靠背件朝前移动。该椅的靠背件在切换姿态时能够朝前移动以减缓搓背感,但无法从人体前移的方面减缓或解决搓背感,因此仍有待改进。
[0005]专利号为CN202122450624.1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座椅的机械伸展单元,包括背支撑件、坐支撑件以及能够收拢或展开的搁脚组件;坐支撑件连接在座椅的底座支撑件上,坐支撑件与底座支撑件之间设有第一连杆机构;背支撑件与坐支撑件、底座支撑件之间设有第二连杆机构及翘杆;翘杆一端铰接于底座支撑件上,翘杆另一端铰接在第二连杆机构或者背支撑件上;搁脚组件包括第三连杆机构,第三连杆机构形变以使搁脚组件收缩或展开;在底座支撑件上设有能够使第三连杆机构与坐支撑件发生联动的摇杆;背支撑件后仰时,在翘杆的支撑及第二连杆机构的联动作用下,坐支撑件绕底座支撑件同步抬起;坐支撑件抬起过程中,坐支撑件及摇杆共同作用于第三连杆机构使搁脚组件同时向前展开;该技术通过机械结构实现了椅座与椅背的联动综合解决了座椅向后倾躺时的“搓背跑腰”问题,但是连杆的数量较多,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包括基座、靠背连接件、靠背倾仰组件、 座部框架、座部抬升组件、致动器以及联动件,靠背
连接件通过靠背倾仰组件后仰并前移,座部框架通过座部抬升组件抬升并后移,联动件使座部框架与靠背连接件联动;靠背连接件的后仰前移运动搭配座部框架的抬升后移运动从人体前移和靠背后移两方面综合解决搓背跑腰问题,且连杆数量少,结构简单。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包括:
[0009]基座,为框架结构且保持固定不动;
[0010]靠背连接件,配置为与坐具的靠背连接;
[0011]靠背倾仰组件,配置为将靠背连接件连接在基座上并驱动靠背连接件运动,靠背倾仰组件包括第一靠背连杆,第一靠背连杆转动连接在基座上,且第一靠背连杆的上端与靠背连接件转动连接;
[0012]座部框架,配置为安装坐具的座部;
[0013]座部抬升组件,配置为将座部连接件连接在基座上并驱动座部框架运动,座部抬升组件包括抬升连杆,抬升连杆转动连接在基座上,且抬升连杆的前端与座部框架连接;
[0014]致动器,与基座铰接并作用于一联动件上;
[0015]联动件,转动设置在基座上并配置为使座部连接件以及靠背连接件联动;联动件通过一第一推拉杆与抬升连杆传动连接,又通过一第二推拉杆与第一靠背连杆传动连接;当致动器驱动联动件绕其与基座的转动点转动时,联动件同时带动第一、第二推拉杆运动,第一推拉杆带动抬升连杆向上向后转动,从而带动座部框架抬升并后移;第二推拉杆带动第一靠背连杆上端向前向上转动,从而带动靠背连接件后仰并前移。
[0016]靠背连接件通过靠背倾仰组件后仰并前移,后仰是为了使用者能够躺卧在坐具上,前移是为了消除靠背相对于人体背部向后的位移而带来的搓背感,并提供一定的支撑人体腰部的补偿;座部框架通过座部抬升组件抬升并后移,抬升是为了使人体在躺卧时臀部所在的水平面升高而靠近背部所在水平面,从而使臀部与背部之间的腰部得到更好的支撑,后移是为了消除使用者躺下时人体前移带来的搓背感,同时使座部与靠背相靠近,减少腰部下方的空隙,使腰部得到更好的支撑;联动件使座部框架与靠背连接件联动;靠背连接件的后仰前移运动搭配座部框架的抬升后移运动从人体前移和靠背后移两方面综合解决搓背跑腰问题,且连杆数量少,结构简单。
[0017]上述方案不对联动件的转动方向进行限定,即在上述方案中联动件向前或向后转动都能实现后续动作,但后续动作实现必须是联动件始终向一个方向转动,即始终向前转动或始终向后转动;联动件始终向一个方向转动,除了是考虑连杆动作连贯性和传动连贯性的要求外,还考虑到使用该机构的坐具除了上述动作外,还能使联动件向另一个方向转动以驱动其他连杆组件完成其他动作,实现坐具的更多功能。
[0018]作为优选,所述靠背倾仰组件还包括第二靠背连杆,第二靠背连杆位于第一靠背连杆后方,且第二靠背连杆的下端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二靠背连杆的上端与靠背连接件转动连接;靠背连接件、基座以及第一、第二靠背连杆之间形成平面四连杆机构。平面四连杆机构中连杆之间相互制约,使靠背连接件的运动轨迹确定,确保坐具能稳定地进行重复工作。
[0019]作为优选,所述靠背连接件大致呈L型,靠背连接件包括连接部与安装部,连接部位于安装部下方,且两者一体成型;连接部的前端与第一靠背连杆转动连接,连接部的后端
与第二靠背连杆转动连接;安装部配置为安装坐具的靠背;第一靠背连杆上端向前向上转动时,第一靠背连杆带动靠背连接件前移,同时,第一靠背连杆上端升高并高于第二靠背连杆上端,连接部前端抬起而使靠背连接件后仰。
[0020]作为优选,第二靠背连杆斜向后设置,第一靠背连杆上端向前向上转动时,第二靠背连杆上端先向前向上转动再向前向下转动。第二靠背连杆这样设置与第一靠背连杆共同确定了靠背连接件的运动轨迹。
[0021]作为优选,第一靠背连杆大致呈L型,第一靠背连杆包括拐角部、拐角部前方的驱动部以及拐角部上方的传动部,第一靠背连杆于拐角部与基座转动连接,驱动部前端与第二推拉杆转动连接,传动部后端与靠背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一靠背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为框架结构且保持固定不动;靠背连接件,配置为与坐具的靠背连接;靠背倾仰组件,配置为将靠背连接件连接在基座上并驱动靠背连接件运动,靠背倾仰组件包括第一靠背连杆,第一靠背连杆转动连接在基座上,且第一靠背连杆的上端与靠背连接件转动连接;座部框架,配置为安装坐具的座部;座部抬升组件,配置为将座部框架连接在基座上并驱动座部框架运动,座部抬升组件包括抬升连杆,抬升连杆转动连接在基座上,且抬升连杆的前端与座部框架连接;致动器,与基座铰接并作用于一联动件上;联动件,转动设置在基座上并配置为使座部框架以及靠背连接件联动;联动件通过一第一推拉杆与抬升连杆传动连接,又通过一第二推拉杆与第一靠背连杆传动连接;当致动器驱动联动件绕其与基座的转动点转动时,联动件同时带动第一、第二推拉杆运动,第一推拉杆带动抬升连杆向上向后转动,从而带动座部框架抬升并后移;第二推拉杆带动第一靠背连杆上端向前向上转动,从而带动靠背连接件后仰并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倾仰组件还包括第二靠背连杆,第二靠背连杆位于第一靠背连杆后方,且第二靠背连杆的下端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二靠背连杆的上端与靠背连接件转动连接;靠背连接件、基座以及第一、第二靠背连杆之间形成平面四连杆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搓背跑腰的座背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连接件大致呈L型,靠背连接件包括连接部与安装部,连接部位于安装部下方,且两者一体成型;连接部的前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寺苗何基廖良树蒋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