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铜基合金玻璃模具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259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铜基合金玻璃模具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薄壁铜基合金玻璃模具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热旋压;步骤二固溶热处理;步骤三冷旋压;步骤四时效热处理;步骤五机械加工二加工至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热旋压和冷旋压工艺,旋后的金属纤维连续完整,晶粒被延伸变长变细,使得旋后金属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并且旋压加工后金属表面不需或只需少量切削加工,甚至可直接旋压至成品,材料利用率高;根据铜基合金材料的性能处理发挥出铜基合金材料的最佳力学性、硬度、热疲劳性能等的性能,使得材料具有最佳的服役寿命;单次加工工艺可生产多件铜合金模具,工艺路线简单、加工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利用率高。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铜基合金玻璃模具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铜基合金玻璃模具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薄壁铜基合金玻璃模具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玻璃模具是用来生产玻璃制品的重要工具装备,玻璃模具的产品质量直接决定玻璃制品的质量。玻璃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一直与高温熔融态玻璃直接接触,玻璃模具在接触到玻璃后会产生复杂多变的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同时玻璃模具与玻璃产品之间还会产生反复的摩擦,这就要求玻璃模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及良好的导热性能、抗氧化能力和抗热疲劳能力,以保证最终生产出来的玻璃制品的外观、性能和使用寿命符合要求,而铜基合金模具可满足上述要求。
[0003]薄壁铜基合金玻璃模具是使用较多的模具,常规生产工艺一般为熔铸

热锻

固溶热处理

冷锻

时效热处理

机械加工,工序较长,材料损耗多,并且在机加工过程中薄壁铜合金玻璃模具易发生加工变形,需要多种不同机加工工装来辅助加工过程,加工效率低,且产品的成材率低。现需要开发一种加工效率稿,产品的成材率高的加工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薄壁铜基合金玻璃模具的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薄壁铜基合金玻璃模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一热旋压:将铜管坯料作为热旋压毛坯,采用旋轮正旋方式进行热旋压;<br/>[0008]步骤二固溶热处理:对步骤一热旋压后的铜管采用喷淋式水冷,进行在线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区,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得到过饱和的固溶体;
[0009]步骤三冷旋压:将步骤二固溶热处理后的铜管坯料进行冷旋压;
[0010]步骤四时效热处理:将步骤三冷旋压的铜管坯料进行时效热处理,铜管坯料跟随芯棒一同装炉完成热处理,装炉方式为竖直放置,热处理完成后再将铜管坯料由芯棒上脱下;
[0011]步骤五机械加工二:将步骤四时效热处理后的铜管坯料进行机械加工,根据铜合金模具的尺寸加工至成品。
[0012]本专利技术经步骤一热旋压;步骤二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区,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得到过饱和的固溶体;步骤三冷旋压,促进时效过程中强化相的析出;步骤四时效热处理,在较高的温度放置,使过饱和固溶体内的强化相逐渐析出,起到时效强化的作用,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后经步骤五机械加工二加工至成品。
[0013]本专利技术采用热旋压和冷旋压工艺,旋压加工属于无切削加工的先进金属压力加工
工艺,旋后的金属纤维连续完整,晶粒被延伸变长变细,使得旋后金属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并且旋压加工后金属表面不需或只需少量切削加工,甚至可直接旋压至成品,材料利用率高。
[0014]本专利技术单次加工工艺可生产铜合金模具数量为3

6件,工艺路线简单、加工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
[00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所述铜管坯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S1配料:按照重量百分比Cr:0.6

1.2wt%,Zr:0.08

0.15wt%,Fe:0.008

0.015wt%,Ce:0.03

0.06wt%,其余为Cu;
[0017]S2熔炼:将S1配料中的材料加入真空熔炼炉进行熔炼;
[0018]S3离心铸造:将熔炼后的铜合金液进行卧式离心铸造,浇注完成后内侧覆盖发热覆盖剂和碳化稻壳,得到铜管锭坯;
[0019]S4机械加工一:将S3离心铸造得到的铜管锭坯进行机械加工,去除外表面和两端侧的氧化黑皮,去除内表面的缩松缩孔区域,内表面加工完成后在铜管坯料一侧留下定位环。
[0020]本专利技术在铜管坯料的制备中,采用铜基合金材料进行S1配料;S2熔炼;S3离心铸造,浇注完成后内侧覆盖发热覆盖剂和碳化稻壳,发热覆盖剂与高温金属水发生反应后在内环壁提供高温环境,与保温剂碳化稻壳保证了铸件由外壁向内壁逐层凝固,让内壁金属液可以发生充足补缩,消除了在铸件内表面形成的缩松、缩孔铸造缺陷,提高了铸造质量,从而减少内壁的机械加工量;S4机械加工一,去除外表面和两端侧的氧化黑皮,去除内表面的缩松缩孔区域,内表面加工完成后在铜管坯料一侧留下定位环。
[0021]进一步地,所述S1中,Cr的加入方式为加入CuCr20合金;Zr的加入方式为加入CuZr40合金;Ce的加入方式为加入CuCe20合金。
[0022]进一步地,所述S2中,熔化温度为1250

1350℃,熔清后降温至1200

1250℃,并恒温保温5

10分钟,搅拌棒充分搅拌后转入中间包。
[0023]进一步地,所述S3中,所述铜管锭坯的外径400

500mm,内径320

430mm,长度400

700mm。不同尺寸的铜管锭坯通过更换不同的离心铸型来获得。
[0024]进一步地,所述S3中,所述发热覆盖剂覆盖厚度为30

50mm;碳化稻壳的覆盖厚度为50

80mm。
[002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热旋压的加热方式为先将铜管坯料预热至300

500℃,再采用火焰加热的方式将铜管坯料加热至800

950℃。
[0026]通过预热再进行加热,一是可以缩短火焰加热时间,减少能源消耗;二是可以保证整个旋压毛坯整体温度的均匀性。
[002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旋压轮进给速度为60

160mm/min,芯模旋转速度为50

80rpm/min,进给比为1.2

2mm/rpm,旋轮单道次下压变形量为15

30%;所述热旋压道次为2

3次。
[0028]铜合金材料热旋压道次为2

3次,如单道次变形量太大,存在开裂的风险,分多道次以后可避免加工过程中发生开裂;旋压工艺受制于变形方式,单道次的下压量有限,分道次旋压才能旋压至要求厚度。
[002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热旋压第一道次铜管坯料的加热温度为900

950
℃,热旋压最后一道次铜管坯料的加热温度为800

900℃。
[0030]第一道次旋压坯料为铸态组织,晶粒较粗大,加热温度高一是可以旋压坯料发生均匀化,保证整体性能的稳定;二是高温下材料延伸率高,不会发生旋压开裂;最后道次温度低,主要是为了保证铜管坯料的晶粒组织不发生长大,得到晶粒细小的铜管坯料,晶粒细小则产品的性能就好。
[0031]进一步地,所述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铜基合金玻璃模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热旋压:将铜管坯料作为热旋压毛坯,采用旋轮正旋方式进行热旋压;步骤二固溶热处理:对步骤一热旋压后的铜管采用喷淋式水冷,进行在线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区,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得到过饱和的固溶体;步骤三冷旋压:将步骤二固溶热处理后的铜管坯料进行冷旋压;步骤四时效热处理:将步骤三冷旋压的铜管坯料进行时效热处理,铜管坯料跟随芯棒一同装炉完成热处理,装炉方式为竖直放置,热处理完成后再将铜管坯料由芯棒上脱下;步骤五机械加工二:将步骤四时效热处理后的铜管坯料进行机械加工,根据铜合金模具的尺寸加工至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铜基合金玻璃模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铜管坯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配料:按照重量百分比Cr:0.6

1.2wt%,Zr:0.08

0.15wt%,Fe:0.008

0.015wt%,Ce:0.03

0.06wt%,其余为Cu;S2熔炼:将S1配料中的材料加入真空熔炼炉进行熔炼;S3离心铸造:将熔炼后的铜合金液进行卧式离心铸造,浇注完成后内侧覆盖发热覆盖剂和碳化稻壳,得到铜管锭坯;S4机械加工一:将S3离心铸造得到的铜管锭坯进行机械加工,去除外表面和两端侧的氧化黑皮,去除内表面的缩松缩孔区域,内表面加工完成后在铜管坯料一侧留下定位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铜基合金玻璃模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熔化温度为1250

1350℃,熔清后降温至1200

1250℃,并恒温保温5

10分钟,搅拌棒充分搅拌后转入中间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铜基合金玻璃模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所述发热覆盖剂覆盖厚度为30

50mm;碳化稻壳的覆盖厚度为50

8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铜基合金玻璃模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旋压轮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鲁宁汤德林宋涛刘春雨崔华春王肇飞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万隆真空冶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