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51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公开了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包括外框体与安装在外框体一侧的风扇,风扇的输出端朝向外框体的内部,所述外框体的端口内壁上开设有阶梯口,阶梯口中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电路板、扩散板、扩散片与棱镜片,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多根冷阴极灯管,每根冷阴极灯管的下方均设置有反射片;所述电路板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散热球,且散热球的下方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位于外框体内部底面,且导流槽贯穿外框体的两侧。本装置通过在电路板的底端设置有散热球,由散热球对电路板上的热量进行集中,并同时由风扇把散热球上的热量带出外框体,从而便于对内部进行散热,降低背光模组的整体温度。低背光模组的整体温度。低背光模组的整体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尤其涉及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时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件。
[0003]背光模组依照背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由于灯管数量较多,其具有较佳的亮度表现,但是,由于灯管数量较多其存在内部温度较高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由于灯管数量较多,导致内部较高的缺点,而提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包括外框体与安装在外框体一侧的风扇,风扇的输出端朝向外框体的内部,所述外框体的端口内壁上开设有阶梯口,阶梯口中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电路板、扩散板、扩散片与棱镜片,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多根冷阴极灯管,每根冷阴极灯管的下方均设置有反射片;
[0007]所述电路板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散热球,且散热球的下方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位于外框体内部底面,且导流槽贯穿外框体的两侧。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阶梯口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多块压板,压板用于对电路板、扩散板、扩散片与棱镜片压紧,通过压板对电路板、扩散板、扩散片与棱镜片进行压紧固定。/>[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框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缘,限位凸缘的上表面与上述阶梯口的底面齐平。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凸缘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条,密封条处于自然状态时其顶端高于限位凸缘的顶端,通过限位凸缘增大对电路板的支撑面,提高其紧固性,同时,通过凸起设置的密封条,便于把电路板压紧在限位凸缘上。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射片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冷阴极灯管位于反射片的内侧,通过弧形设置的反射片对光源进行反射,同时对反射光进行聚集,提高显示效果。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扇与所述导流槽所在直线方向垂直,使风扇吹出的气流可与更多的散热球接触,提高对散热球的散热效果。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球采用铜材料制成,且散热球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孔,提高对散热球的散热效果,同时便于把散热球上的热量带出。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装置通过在电路板的底端设置有散热球,由散热球对电路板上的热量进行集中,并同时由风扇把散热球上的热量带出外框体,从而便于对内部进行散热,降低背光模组的整体温度。
[0016]2、通过把风扇与导流槽设置在外框体上相垂直的两侧,其气流可接触更多的散热球,从而带出更多的热量,提高对内部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中外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中散热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外框体;11、导流槽;12、阶梯口;121、压板;13、限位凸缘;2、电路板;21、冷阴极灯管;22、反射片;23、散热球;3、扩散板;4、扩散片;5、棱镜片;6、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参照图1

4,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包括外框体1与安装在外框体1一侧的风扇6,风扇6的输出端朝向外框体1的内部,对外框体1的内部进行吹风散热,且风扇6的外侧设置有防尘罩,外框体1的端口内壁上开设有阶梯口12,阶梯口12中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电路板2、扩散板3、扩散片4与棱镜片5,电路板2上设置有多根冷阴极灯管21,每根冷阴极灯管21的下方均设置有反射片22;
[0025]同时,阶梯口12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多块压板121,压板121分布与阶梯口12的四侧内壁上,压板121用于对电路板2、扩散板3、扩散片4与棱镜片5压紧;
[0026]并且,外框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缘13,限位凸缘13的上表面与上述阶梯口12的底面齐平,限位凸缘13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条,密封条处于自然状态时其顶端高于限位凸缘13的顶端,通过限位凸缘13增大对电路板2的支撑面,提高其紧固性,同时,通过凸起设置的密封条,便于把电路板2压紧在限位凸缘13上;
[0027]其中,电路板2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散热球23,散热球23均匀分布在电路板2的底部,且散热球23的下方设置有导流槽11,导流槽11位于外框体1内部底面,且导流槽11贯穿外框体1的两侧,导流槽11的数量为两根到十根,且导流槽11线性排列在外框体1上,导流槽11的竖截面为弧形,可把气流导向电路板2,提高对其的散热效果。
[0028]需要注意的是:
[0029]1、反射片22呈弧形设置,且冷阴极灯管21位于反射片22的内侧,通过弧形设置的反射片22对光源进行反射,同时对反射光进行聚集,提高显示效果。
[0030]2、风扇6与导流槽11所在直线方向垂直,使风扇6吹出的气流可与更多的散热球23接触,提高对散热球23的散热效果;
[0031]3、散热球23采用铜材料制成,且散热球23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孔,提高对散热球23的散热效果,同时便于把散热球23上的热量带出,从而便于对电路板2进行散热。
[0032]本实施例中,在对背光模组进行安装时,把电路板2、扩散板3、扩散片4与棱镜片5依次卡接在阶梯口12中,并依次转动压板121,通过压板121对电路板2、扩散板3、扩散片4与棱镜片5进行压紧固定;
[0033]背光模组在使用时,显示屏在打开后,同时打开风扇6,通过风扇6把散热球23上的热量从导流槽11处带出外框体1,从而便于对内部进行散热,降低背光模组的整体温度。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包括外框体(1)与安装在外框体(1)一侧的风扇(6),风扇(6)的输出端朝向外框体(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1)的端口内壁上开设有阶梯口(12),阶梯口(12)中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电路板(2)、扩散板(3)、扩散片(4)与棱镜片(5),所述电路板(2)上设置有多根冷阴极灯管(21),每根冷阴极灯管(21)的下方均设置有反射片(22);所述电路板(2)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散热球(23),且散热球(23)的下方设置有导流槽(11),导流槽(11)位于外框体(1)内部底面,且导流槽(11)贯穿外框体(1)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口(12)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多块压板(121),压板(121)用于对电路板(2)、扩散板(3)、扩散片(4)与棱镜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斌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天禄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