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血管支架及其导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50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伸缩血管支架及其导入器,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通过伸缩支架连接,所述伸缩支架包括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所述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呈环形等距设置在第一支架一端,且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另一端与第二支架连接,所述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外表面通过多组纵向弹性合金连接条进行连接,导入器包括导管,所述充气球囊两侧的导管上设置第一拉伸环以及第二拉伸环,所述第一拉伸环以及第二拉伸环通过对向驱动结构与导管连接,所述第一拉伸环以及第二拉伸环一侧表面均环形等距设置多组用于支架定位的支架卡扣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病人血管狭窄长度调节支架长度,提高了适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伸缩血管支架及其导入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伸缩血管支架及其导入器。

技术介绍

[0002]血管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内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主要分为冠脉支架、脑血管支架、肾动脉支架、大动脉支架等。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462733B的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血管支架,其丝材为:不锈钢、镍钛合金、铂金、黄金、可降解生物材料、多层复合材料等,其加工方式为:编织、切割、雕刻、自然成型、二次加工成型等。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了市场上现有的血管支架产品很多不足,改技术方案能克服由于血管支架两端伸缩(血管自身胀大和收缩被迫的)引起的血管壁组织损伤的问题,但是其为长度固定的支架,而不同的病人血管狭窄长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往往会面临病人血管的狭窄长度大于或小于支架长度,其使用长度不可调,使用存在局限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伸缩血管支架及其导入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伸缩血管支架及其导入器,能够根据病人血管狭窄长度调节支架长度,提高了适用性,避免出现病变过长或者过短导致支架不适宜的情况发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血管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通过伸缩支架连接,所述伸缩支架包括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所述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呈环形等距设置在第一支架一端,且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另一端与第二支架连接,所述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外表面通过多组纵向弹性合金连接条进行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与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与纵向弹性合金连接条均才有镍钛合金制成。
[0008]一种可伸缩血管支架的导入器,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外表面一侧设置充气球囊,所述充气球囊两侧的导管上设置第一拉伸环以及第二拉伸环,所述第一拉伸环以及第二拉伸环通过对向驱动结构与导管连接,所述第一拉伸环以及第二拉伸环一侧表面均环形等距设置多组用于支架定位的支架卡扣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对向驱动结构包括第一气筒以及第二气筒,所述第一气筒与第二气筒对称设置在导套管内两侧,所述第一气筒内设置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一端设置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第一齿条连接,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座内,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在第一拉伸环内壁一侧,所述第一安装座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齿条设置在第一槽体内,所述第二气筒内设置第二
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一端设置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第二齿条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座内,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在第二拉伸环内壁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座滑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齿条设置在第二槽体内,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对称设置在导管外壁两侧,所述第一槽体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槽体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一侧表面,所述第一气筒一端设置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二气筒一端设置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以及第二输气管与四通阀连接,所述四通阀设置在主输气管一端,所述第一输气管一侧设置第一电磁开关阀,所述第二输气管一侧设置第二电磁开关阀,所述主输气管另一端与外部输气管设备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两侧表面对称设置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对称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两侧,所述第二安装座两侧表面对称设置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滑槽对称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两侧表面,所述第一齿条一侧表面设置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所述第一导向槽设置在第一槽体内一侧表面,所述第二齿条一侧表面设置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块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所述第二导向槽设置在第二槽体内一侧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拉伸环的内壁另一侧设置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槽内,所述第二拉伸环的内壁另一侧设置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槽内,所述第一导轨槽与第二导轨槽对称设置在导管外壁两侧。
[0012]优选的,所述四通阀一端连接第三输气管,所述第三输气管与充气球囊连接,所述第三输气管一侧设置第三电磁阀。
[0013]优选的,所述支架卡扣结构包括横杆,所述横杆一端设置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一侧表面设置导入槽,所述导入槽与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连通,所述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连通,所述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内底部一侧均设置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底部设置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卡销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导管外壁一侧镶嵌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导管内壁一侧镶嵌设置流速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速传感器均通过无线信号与外部控制显示终端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病人血管狭窄长度调节支架长度,提高了适用性,避免出现病变过长或者过短导致支架不适宜的情况发生。
[0017](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入器,能够将对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的长度进行快速拉伸,同时能够拉伸后能够将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进行快速膨胀,并对血管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导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导入器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4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4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图4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图4中F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架卡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伸缩支架;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对向驱动结构;5、导管;6、第一拉伸环;7、支架卡扣结构;8、充气球囊;9、第二拉伸环;11、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12、纵向弹性合金连接条;51、压力传感器;52、流速传感器;71、横杆;72、承载台;73、第一定位槽;74、导入槽;75、第二定位槽;76、卡销;77、收纳槽;78、复位弹簧;101、第一滑槽;102、第一安装槽;103、第一导轨槽;104、第一滚珠;105、第二滑槽;106、第二安装槽;107、第二导轨槽;108、第二滚珠;109、第一导向槽;110、第一导向块;111、第一齿条;112、第一齿轮;113、第一安装座;114、第一槽体;115、第一连接杆;116、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缩血管支架,包括第一支架(2)以及第二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之间通过伸缩支架(1)连接,所述伸缩支架(1)包括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11),所述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11)呈环形等距设置在第一支架(2)一端,且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11)另一端与第二支架(3)连接,所述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11)外表面通过多组纵向弹性合金连接条(12)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伸缩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以及第二支架(3)与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11)为一体成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伸缩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波浪形合金连接条(11)与纵向弹性合金连接条(12)均才有镍钛合金制成。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伸缩血管支架的导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5),所述导管(5)外表面一侧设置充气球囊(8),所述充气球囊(8)两侧的导管(5)上设置第一拉伸环(6)以及第二拉伸环(9),所述第一拉伸环(6)以及第二拉伸环(9)通过对向驱动结构(4)与导管(5)连接,所述第一拉伸环(6)以及第二拉伸环(9)一侧表面均环形等距设置多组用于支架定位的支架卡扣结构(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伸缩血管支架的导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向驱动结构(4)包括第一气筒(116)以及第二气筒(125),所述第一气筒(116)与第二气筒(125)对称设置在导套管内两侧,所述第一气筒(116)内设置第一活塞(117),所述第一活塞(117)一端设置第一连接杆(115),所述第一连接杆(115)一端与第一齿条(111)连接,所述第一齿条(111)与第一齿轮(112)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12)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座(113)内,所述第一安装座(113)设置在第一拉伸环(6)内壁一侧,所述第一安装座(113)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02)内,所述第一齿条(111)设置在第一槽体(114)内,所述第二气筒(125)内设置第二活塞(124),所述第二活塞(124)一端设置第二连接杆(126),所述第二连接杆(126)一端与第二齿条(119)连接,所述第二齿条(119)与第二齿轮(122)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22)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座(123)内,所述第二安装座(123)设置在第二拉伸环(9)内壁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座(123)滑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06)内,所述第二齿条(119)设置在第二槽体(118)内,所述第一安装槽(102)与第二安装槽(106)对称设置在导管(5)外壁两侧,所述第一槽体(114)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02)内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槽体(118)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06)内一侧表面,所述第一气筒(116)一端设置第一输气管(130),所述第二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高盼王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