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6380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08
一种支架,其包括:线材,其被编织成管状围栏以形成支架主体;多个管状单元,其围绕所述支架主体的纵向中心轴线连接;以及多个连接部位,其被构造为连接所述多个管状单元中的相邻管状单元,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纵向中心轴线沿着多个圆周配置。所述多个圆周包括具有第一半径的第一圆周和具有第二半径的第二圆周,并且所述第一半径在长度上不同于所述第二半径。半径。半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
[0001]相关申请数据
[0002]根据美国法典第35条第119款,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21年2月16日递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3/149,686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架,更特别地,涉及一种自扩张式支架。

技术介绍

[0004]近年来,通过将线材等制成的支架放置在患者的管状器官的管腔中已经发生狭窄或闭塞的患处中,支架置入(stent placement)被用于扩张和保持管状器官的管腔。
[0005]通常,支架将具有用于置入的未扩张的(缩小的或闭合的)直径和置入在血管或导管中之后的扩张的(打开的)直径。一些支架是自扩张式的;一些支架利用来自支架内的径向向外力机械地扩张,如通过球囊的膨胀机械地扩张;已知为混合支架的一些支架具有自扩张以及可机械扩张支架两者的共同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0006]图1A是示意性地图示常规自扩张式支架的一部分的立体侧视图,自扩张式支架通过将线材编织成筒形支架而形成。常规支架包括由多个连接部分连接的多个管状单元,多个连接部分沿着由支架的筒状限定的圆周线配置。出于说明的目的,图1A仅示出了在多个连接部位(图1A中所示的A1

A5)处连接的两个这种管状单元。图1B是示意性地图示图1A中的第一线的管状单元并且示出多个圆周节段1

11的正视图(或截面图)。如图1B所示,多个圆周节段1

11沿着支架的一条圆周线(图1A中的第一线)配置。虽然没有在图1B中标注,但是还存在沿着另一条圆周线(图1A中的第二线)配置的多个连接部位和多个圆周节段。
[0007]图2A和图2B是示意性地示出处于输送构造时的常规支架的正视图(或截面图)。因为支架必须在未扩张直径状态(直径缩小状态)下经由内护套50并且被外护套60覆盖而被输送到期望的身体部位。一旦到达期望的身体部位,就向后拉动外护套60以露出支架,使得支架可以扩张并植入体腔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当常规支架缩小直径以收纳在内护套50和外护套60之间时,需要外力来通过推动线材的圆周节段1

11中的相邻的圆周节段抵靠彼此而使线材变形。结果,支架被无序地收纳或不能均匀收纳,使得内护套50和外护套60之间的空间根据连接部位的位置而变得疏密,由于线材在连接部位处无序地重叠,这导致径向厚度增加。该情况也导致难以在体内重新捕获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因此,本公开涉及一种支架,支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的支架输送装置和系统的限制和缺点而引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9]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架,其包括:线材,其被编织成管状围栏以形成支架主体;多个管状单元,其围绕所述支架主体的纵向中心轴线连接;以及多个连接部位,其被构造为连接所述多个管状单元中的相邻管状单元,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纵向中心轴线
沿着多个圆周配置。所述多个圆周包括具有第一半径的第一圆周和具有第二半径的第二圆周,并且所述第一半径在长度上不同于所述第二半径。
[0010]本公开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架,其包括:线材,其被编织成管状围栏;第一缠结连接部,其通过将所述线材的第一弯曲部与第二弯曲部钩挂而形成;以及第二缠结连接部,其通过将所述线材的第三弯曲部与第四弯曲部钩挂而形成。所述第一弯曲部沿着圆周方向与所述第三弯曲部相邻,并且所述第二弯曲部沿着所述圆周方向与所述第四弯曲部相邻。所述第一缠结连接部与所述支架的纵向中心轴线之间的第一径向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缠结连接部与所述支架的纵向中心轴线之间的第二径向距离。
[0011]附加特征和优点将在以下说明中阐述,并且部分将从所述说明中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获知。所公开的支架以及支架输送装置和系统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将通过书面说明及其技术方案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2]可以结合附图阅读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说明,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0013]图1A是示意性地示出常规自扩张式支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的正视图(或截面图)。
[0014]图2A和图2B是示意性示出处于输送构造时的图1A的常规支架的截面图。
[0015]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的整体构造的图。
[0016]图4是圆周表面投影到平面图的图3的支架的一部分的另一视图。
[0017]图5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的多个管状单元的编织图案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18]图6示出了基于图5中的图案的示例性编织图案,其中位于第一纵向侧的一个管状单元从第二纵向连接到另一管状单元。
[0019]图7是图4中的由虚线所示的区域P1的放大图。
[0020]图8A是示意性地图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通过将线材编织成筒形管状围栏而形成的自扩张式支架的一部分的立体侧视图,图8B是示意性地图示图8A的多个圆周节段的结构配置的正视图(或截面图)。
[0021]图9是示意性地图示处于输送构造时的支架的正视图(或截面图)。
[0022]图10是示意性地图示在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的相邻缠结部之间形成台阶(例如径向距离的变化)的示例性构造的图。
[0023]图11是示出对于常规支架和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作为支架的直径(mm)的函数的径向力(N)的曲线图。
[0024]图12是图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的实验结果的表。
[0025]图13是示意性地图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包括两台阶构造的支架的正视图。
[0026]图14是示意性地图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包括三台阶构造的支架的正视图。
[0027]图15A至图15E是示意性地图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圆周方向和纵向中心
轴线方向两者上在支架缠结部之间存在的台阶的示例性图案的图。
[0028]在所有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适当地调节了各个构成元件的尺寸。为了便于查看,在一些情况下,仅图中的一些命名特征标记有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图3是示意性地部分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100的构造的图。图4是沿圆周方向展开的图3的支架100的平面图。图3中的支架100是自扩张式支架,自扩张式支架通过将线材编织成筒形管状围栏而形成。支架100通常放置在诸如胆管、食道、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等的消化系统的管腔内,并且主要用于扩张和保持管腔的目的。
[0030]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支架100是未涂布的支架,意味着支架100未曾如在外周表面侧涂布有树脂膜等的所谓覆膜支架中发现的涂布有膜等。然而,支架100也可以通过覆盖有树脂膜等而被用作覆膜支架。
[0031]如图3和图4所示,支架100可以包括多个管状单元40和将多个管状单元40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支架100的主体的多个连接部位20。多个管状单元40在纵向中心轴线方向L上沿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其包括:线材,其被编织成管状围栏以形成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多个管状单元,其连接在一起,所述多个管状单元被设置为围绕所述支架主体的纵向中心轴线;以及多个连接部位,其被构造为连接所述多个管状单元中的相邻管状单元,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纵向中心轴线沿着多个圆周配置,其中,所述多个圆周包括具有第一半径的第一圆周和具有第二半径的第二圆周,并且所述第一半径在长度上不同于所述第二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部位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圆周配置的第一连接部位和沿着所述第二圆周配置的第二连接部位,并且各所述第一连接部位均位于所述第一半径处并且各所述第二连接部位均位于所述第二半径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径和所述第二半径的差在各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与各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之间形成台阶,并且所述台阶的高度至少等于所述支架的线材的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周和所述第二圆周是同心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周与所述第二圆周沿着所述支架的纵向中心轴线间隔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圆周还包括第三圆周,所述第三圆周具有在长度上不同于所述第一半径和所述第二半径的第三半径,所述多个连接部位还包括沿着所述第三圆周配置的第三连接部位,并且各所述第一连接部位均位于所述第一半径处,各所述第二连接部位均位于所述第二半径处,并且各所述第三连接部位均位于所述第三半径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径与所述第二半径的差在各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与各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之间形成第一台阶,并且所述第二半径与所述第三半径的差在各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与各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之间形成第二台阶,并且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的高度均不小于所述支架的线材的半径。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周、所述第二圆周和所述第三圆周是同心圆。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圆周还包括第四圆周,所述第四圆周具有在长度上不同于所述第一半径、所述第二半径和所述第三半径的第四半径,所述多个连接部位还包括沿着所述第四圆周配置的第四连接部位,并且各所述第四连接部位均位于所述第四半径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半径与所述第四半径的差在各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与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泽康介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