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再生稻收获割台和安装该割台的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637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再生稻收获割台和安装该割台的收获机,包括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割台和穗头切割器;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安装在割台下方,且位于穗头切割器后下方,穗头切割器安装在割台的前端;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包括至少一组多层圆盘切割组件,每组包括两个多层圆盘切割组件,每个多层圆盘切割组件包括至少三层竖直布置的刀片。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与穗头切割器的配合使用,可以降低物料草谷比从而降低收获机功耗,保证留茬高度满足再生稻再生季生长需求,利用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对穗头切割高度与留茬高度之间的茎秆进行多次切割,避免了过长茎秆落入田地覆盖再生稻休眠芽,为茎秆还田、再生季水稻顺利生长提供保障。再生季水稻顺利生长提供保障。再生季水稻顺利生长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稻收获割台和安装该割台的收获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可调圆盘割刀再生稻收获割台及安装该割台的收获机。

技术介绍

[0002]再生稻作为一种“一种两收”的特殊水稻种植模式,可在其头季收获后保留的稻桩上再次抽穗,形成再生季水稻,该模式具有复种指数高、省种、省工、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是保障我国水稻生产稳步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再生稻的头季收获问题是这一植模式推广与发展的主要瓶颈,若采用现有普通水稻联合收获机进行头季收割,则会对其稻桩造成45~50%的碾压,严重影响再生季水稻产量,另一方面,由于再生稻需要在较高的留茬位置30~40cm进行收获,使得针对全喂入式设计的普通水稻收获机在结构参数、运动参数与作业对象不再匹配,造成功率浪费。
[0003]现有技术一种驱动轮可变轮距再生稻收割机,包括底盘,底盘前端设置有一对前轮,底盘后端设置有一后轮,所述底盘前端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控制对应侧前轮侧向移动的伸缩机构,所述底盘前端还设有割台和脱粒装置,该专利技术虽可通过调节驱动轮实现对稻桩的避让,但是由于其采用普通行走轮故无法应对各种生产情况,且该机器不设粮箱,工作效率低下,反而容易造成对再生稻稻桩的多次碾压,造成稻桩碾压率上升;现有技术一种四驱低碾压再生稻收割机,包括高地隙四驱底盘、割台、输送部件、脱粒部件、粮仓等部件,该专利技术采水田用窄轮以降低留茬碾压率,但是这种行走轮使得机器接地比压上升,在深泥脚区域易造成机器下陷,且该机器承重量较低,需频繁卸粮,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稻收获割台和安装该割台的收获机,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与穗头切割器的配合使用,可以降低物料草谷比从而降低收获机功耗,保证留茬高度满足再生稻再生季生长需求,并在此之上,利用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对穗头切割高度H1与留茬高度H2之间的茎秆进行多次切割,避免了过长茎秆落入田地覆盖再生稻休眠芽,为茎秆还田、再生季水稻顺利生长提供保障。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再生稻收获割台,包括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割台和穗头切割器;所述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安装在割台下方,且位于穗头切割器后下方,穗头切割器安装在割台的前端;所述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包括至少一组多层圆盘切割组件,每组包括两个多层圆盘切割组件,每个多层圆盘切割组件包括至少三层竖直布置的刀片,两个多层圆盘切割组件的刀片旋转方向相反。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包括多层圆盘切割组件、安装板、传动机构、调节板、定刀;
[0008]所述多层圆盘切割组件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在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定刀;所述安装板两端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端与割台铰接,所述多层圆盘切割组件与传动机构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还包括若干分禾板;所述分禾板均布在安装板长度方向上,两相邻分禾板之间安装有一组转向相反的多层圆盘切割组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多层圆盘切割组件包括割刀安装法兰、割刀轴、至少三层刀片;
[0011]所述割刀轴一端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至少三个割刀安装法兰,所述割刀安装法兰两两之间安装有隔套,刀片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割刀安装法兰上,刀片的直径从上至下依次变小。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多层圆盘切割组件的刀片为三层,包括大刀片、中刀片和小刀片。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大刀片、中刀片和小刀片,均为半圆环形锯片;
[0014]所述大刀片、中刀片和小刀片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割刀轴的割刀安装法兰上;所述大刀片的直径大于中刀片,所述中刀片的直径大于小刀片。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的每组多层圆盘切割组件之间的刀片在空间上部分重叠。
[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割刀安装法兰包括刀盘和刀盘辐条;所述刀盘辐条安装在刀盘上。
[0017]上述方案中,所述调节板上端设有纵向布置的安装槽,安装槽用于与割台铰接。
[0018]上述方案中,还包括圆盘切割器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圆盘切割器角度调节装置的一端与安装板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收获机底盘连接。
[0019]上述方案中,还包括圆盘切割器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圆盘切割器高度调节装置的一端与调节板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割台连接,用于调节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与割台之间的相对距离。
[0020]一种收获机,包括所述再生稻收获割台。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专利技术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可对穗头切割高度H1与留茬高度H2之间的茎秆进行多次切割,避免了过长茎秆落入田地,为茎秆还田、再生季水稻顺利生长提供保障。
[0023]2、本专利技术穗头切割器仅收获带有少量茎秆的穗头,可实现割台轻量化并降低后续工作部件功率消耗。
[0024]3、本专利技术由于穗头切割器仅收获带有短茎秆的穗头,且穗头切割高度H1与留茬高度 H2之间的茎秆由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进行多次切割,因此收获机可不需要配备秸秆粉碎装置,有利于实现整机轻量化及小型化。
[0025]4、本专利技术中可采用调节板和液压缸调节可调圆盘切割器的工作高度和切割角度,使用隔套调整割刀安装法兰间距,使用液压传动组件无极调整可调圆盘切割器的工作转速,可有效应对不同高度的作业对象,不同的收获机作业速度,针对不同再生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0026]5、本专利技术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与穗头切割器的配合使用不仅可用于再生稻收获,还可用于普通单季、双季稻收获,还可用于各种茎秆类作物,如小麦、油菜等,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多层可调圆盘割刀再生稻收获割台结构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正视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左视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多层圆盘切割组件结构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小刀片结构图;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割刀安装法兰结构图;
[0033]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定刀、分禾板与安装板相对位置图;
[0034]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角度调节装置结构图;
[0035]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高度调节装置结构图;
[0036]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液压系统结构原理图。
[0037]图中:1.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2.割台;3.穗头切割器;1

1.多层圆盘切割组件;1

2.割刀轴承座;1

3.安装板;1

4.割刀锥齿轮;1

5.传动锥齿轮;1

6.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稻收获割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1)、割台(2)和穗头切割器(3);所述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1)安装在割台(2)下方,且位于穗头切割器(3)后下方,穗头切割器(3)安装在割台(2)的前端;所述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1)包括至少一组多层圆盘切割组件(1

1),每组包括两个多层圆盘切割组件(1

1),每个多层圆盘切割组件(1

1)包括至少三层竖直布置的刀片,两个多层圆盘切割组件(1

1)的刀片旋转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稻收获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1)包括多层圆盘切割组件(1

1)、安装板(1

3)、传动机构、调节板(1

9)、定刀(1

10);所述多层圆盘切割组件(1

1)安装在安装板(1

3)上,所述安装板(1

3)在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定刀(1

10);所述安装板(1

3)两端连接有调节板(1

9),所述调节板(1

9)上端与割台(2)铰接,所述多层圆盘切割组件(1

1)与传动机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稻收获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可调圆盘切割器(1)还包括若干分禾板(1

12);所述分禾板(1

12)均布在安装板(1

3)长度方向上,两相邻分禾板(1

12)之间安装有一组转向相反的多层圆盘切割组件(1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稻收获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圆盘切割组件(1

1)包括割刀安装法兰(1
‑1‑
1)、割刀轴(1
‑1‑
2)、至少三层刀片;所述割刀轴(1
‑1‑
2)一端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至少三个割刀安装法兰(1
‑1‑
1),所述割刀安装法兰(1
‑1‑
1)两两之间安装有隔套(1
‑1‑
6),刀片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割刀安装法兰(1
‑1‑
1)上,刀片的直径从上至下依次变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再生稻收获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圆盘切割组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明王晗昊黄铭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