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修补装置和修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231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修补装置和修补方法,修补装置包括:多个锚钉组件,钉紧在水下混凝土层上;第一导管,其一端伸入水下,且位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上方;第二导管,其一端伸入水下,且位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上方,第二导管与第一导管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导管伸入水下的一端能够在水下混凝土层上浇筑混凝土,第二导管伸入水下的一端能够向混凝土的浇筑区域投放水下保护剂。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锚钉组件能够将后续浇筑形成的水下自护混凝土层与水下混凝土层锚固在一起。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通过改变混凝土本身性能来保持粘结强度导致的修复成本较高及修复效果不稳定的问题。不稳定的问题。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修补装置和修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混凝土层的修补设备
,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修补装置和修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水电站大坝混凝土中,受材料、环境、运行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裂缝、冲坑、蜂窝等缺陷,为了保证大坝安全运行,一般需对产生的缺陷进行修复处理。对于水位以上部位的缺陷,由于可选择的材料较多,工艺比较成熟,因此可通过常规的灌、贴、嵌、涂等方法进行修复处理。而对于水下部位的缺陷,特别是深水区域混凝土缺陷,则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难长期保持修补混料土与老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强度。
[0003]相关技术中通过改变浇筑用混凝土材料性能来保持粘结强度,但随着时间推移,粘接强度会下降,修补混料土与老混凝土之间的修复粘结面还是会出现脱落,修复稳定性较差,这样需要反复维修。最终导致修复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修补装置和修补方法,解决了修复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修补装置,包括:多个锚钉组件,钉紧在水下混凝土层上;以及第一导管,其一端伸入水下,且位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上方;以及第二导管,其一端伸入水下,且位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上方,第二导管与第一导管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导管伸入水下的一端能够在水下混凝土层上浇筑混凝土,第二导管伸入水下的一端能够向混凝土的浇筑区域投放水下保护剂。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沿水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导管和第一导管依次设置。本通过本实施方式,水下保护剂能够利用水流的流动更好的扩散至混凝土的浇筑区域。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管为直管,第一导管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和/或第二导管为直管,第二导管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锚钉组件包括:钉身,其一端钉紧在水下混凝土层上;以及延伸体,套设在钉身的外周上,延伸体与钉身滑动连接;以及钉头激发装置,设置在钉身的另一端上;钉头激发装置在外力的驱动作用下能够将钉身钉紧在水下混凝土层上。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钉头激发装置可使钉身埋入老混凝土中水下混凝土层,延伸体可埋入修补混凝土中。钉头激发装置通过外部激发器激发,在水下可使钉身埋入老混凝土中。通过外部激发器激发钉头激发装置,简化了施工工艺。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延伸体包括:直板段,套设在钉身的外周上,且与钉身滑动连接;以及弯折板段,与直板段连接,弯折板段呈U形构造,弯折板段的开口朝向水下混凝土层,直板段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圆形小孔。通过实施方式,将延伸体设置成直板段和弯折板段,这样能够增加延伸体与水下自护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锚钉组件与水下自护混
凝土结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满足水下自护混凝土与水下混凝土层的粘接强度要求。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布钉设备,布钉设备用于向钉头激发装置施加外力以将钉身钉紧在水下混凝土层上。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布钉设备包括:手柄;以及驱动组件,与手柄的一端连接;其中,下压手柄能够驱动驱动组件动作以向钉头激发装置施加外力。通过本实施方式,布钉设备能够将多个锚钉组件按照预设的位置快速地布设钉紧在水下混凝土层上,即实现了快速布钉的功能。从而节约了修补装置的水下施工作业时间,进而提高了其水下施工作业的效率。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外筒体,具有第一开口和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以及撞针,从第一开口滑动穿设于外筒体内;以及限位器,设置在外筒体内,且与第一开口连接,限位器能够限定撞针的滑动位置;以及归位弹簧,套设在撞针的外周上,且限定在撞针和第二开口之间;其中,撞针的一端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依次从限位器和第二开口穿设出与锚钉组件接触,并将锚钉组件的钉身钉紧在水下混凝土层上,此时归位弹簧被压缩;当撞针不受外力时,归位弹簧回复以将撞针推回至初始位置。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喇叭口具有磁性,喇叭口能够稳定吸附锚钉组件。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为喇叭口,喇叭口与钉头激发装置相适配。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修补方法,修补方法采用上述的修补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一,将多个锚钉组件均匀钉紧在水下混凝土层上;
[0017]步骤二,通过第二导管向水下混凝土层上的浇筑区域投放水下保护剂;
[0018]步骤三,通过第一导管向水下混凝土层上的浇筑区域浇筑混凝土。
[0019]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修补装置和修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通过在水下混凝土层上布设多个锚钉组件,然后在水下混凝土层上浇筑水下自护混凝土。锚钉组件能够将后续浇筑形成的水下自护混凝土层与水下混凝土层锚固在一起。从而确保水下混凝土层与水下自护混凝土层的粘结强度能够长期保持稳定不变。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通过改变混凝土本身性能来保持粘结强度导致的修复成本较高及修复效果不稳定的问题。从而节约了成本,简化了施工工艺。进而满足了对水下混凝土层的修复要求,提高了工程的安全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23]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修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显示了图1中的锚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前);
[0025]图3显示了图1中的锚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后);
[0026]图4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锚钉组件与布钉设备的连接关系图;
[0027]图5显示了图4中布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8]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0029]附图标记:
[0030]10、锚钉组件;11、钉身;12、延伸体;121、直板段;122、弯折板段;13、钉头激发装置;20、第一导管;30、第二导管;40、布钉设备;41、手柄;42、驱动组件;421、外筒体;4211、第一开口;4212、第二开口;422、撞针;423、限位器;424、归位弹簧;200、水下混凝土层;300、自密实混凝土;400、水下保护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2]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浇筑用的混凝土为自密实混凝土300。本申请中的修补装置主要用于修复水下混凝土层200。
[0033]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水下自护混凝土包括自密实混凝土300和水下保护剂400。
[003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下混凝土层200的修补装置,其包括多个锚钉组件10、第一导管20和第二导管30。其中多个锚钉组件10钉紧在水下混凝土层200上;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锚钉组件,钉紧在所述水下混凝土层上;以及第一导管,其一端伸入水下,且位于所述水下混凝土层的上方;以及第二导管,其一端伸入水下,且位于所述水下混凝土层的上方,所述第二导管与所述第一导管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管伸入水下的一端能够在所述水下混凝土层上浇筑混凝土,所述第二导管伸入水下的一端能够向所述混凝土的浇筑区域投放水下保护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水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导管和所述第一导管依次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为直管,所述第一导管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导管为直管,所述第二导管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钉组件包括:钉身,其一端钉紧在所述水下混凝土层上;以及延伸体,套设在所述钉身的外周上,所述延伸体与所述钉身滑动连接;以及钉头激发装置,设置在所述钉身的另一端上;所述钉头激发装置在外力的驱动作用下能够将所述钉身钉紧在所述水下混凝土层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体包括:直板段,套设在所述钉身的外周上,且与所述钉身滑动连接;以及弯折板段,与所述直板段连接,所述弯折板段呈U形构造,所述弯折板段的开口朝向所述水下混凝土层,所述直板段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圆形小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水下混凝土层的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钉设备,所述布钉设备用于向所述钉头激发装置施加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庚丁琳李善平陈永光张状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