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棒状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182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棒状光源,设有发光部、导光条和反光条,导光条位于反光条的凹槽内,其特征在于导光条的末端截面位置安装光强调节层,反光条两个截面表面平整,导光条的首端截面和导光条的末端截面基本形成光滑的镜面,在导光条侧面安装光反射层,光反射层在导光条轴向位置的区域面积按如下规律设置:越靠近光源的发光部,光反射层的区域面积越小,越远离光源的发光部,光反射层区域面积越大,以保证光源在整个输出范围内有均一的输出。(*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通信类的图像读取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的棒状光源。
技术介绍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简称CIS)是利用光电转换原理将图像数据转换为电子信号的装置。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具有模块化设计,扫描光源、传感器、放大器集成为一体,结构、原理和光路都很简单,是传真机中普遍使用的图像拾取部件,扫描光源(以下称棒状光源)是广泛应用于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上的发光系统。从附图说明图1中可以看出,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中,棒状光源1发出的光,透过原稿放置部2(玻璃板等),照射在原稿3上,在原稿3的文字黑色区域(图中未画出)光被吸收,而在原稿其它的白色底色区域,光几乎100%被反射,这些反射光再穿过玻璃板2,被透镜4收集,照射到光敏集成电路板5上的感光部6的感光区。感光部6接收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后经过驱动电路输出,原稿2不断移动,其上所记载的图像信息(文字)就会被连续读取下来。7是容纳光源1、原稿放置部2、透镜4、光敏集成电路板5的框架。图2中棒状光源原有技术是通过模具注塑等一次成型的方法分别制成导光条和反光条,再将导光条、反光条与发光部通过加热、粘接等各种方式相结合到一起,三者一旦固定就不能再移动和更换。因此导光条和反光条一旦成型制作完成,其首端截面位置以及导光条的发光幅面长度就确定无法改变,要制作其他幅面的光源,就需要重新成型,可见,这种制作方式费用高、周期长。随着扫描技术的发展,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用途越来越广泛,具有高速化、彩色化、多样化的特点,不仅有A4幅面,A3、B4、A5、A6等幅面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也越来越多。与之对应,市场对长幅和短尺棒状光源需求量也加大。棒状光源一般由发光部、导光条和反光条三部分组成,原有技术是通过模具注塑、一次成型的方法制成导光条和反光条,棒状光源一旦成型制作完成,其发光幅面就已经确定无法改变。要制作其他幅面的光源,就需要重新成型,费用高、周期长。因此能否快速方便地制作各种尺寸形状的棒状光源成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生产的关键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发光均一性好,根据需要可以灵活、快捷地制成各种幅面棒状光源的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设有发光部、导光条和反光条,导光条位于反光条的凹槽内,其特征在于导光条的末端截面位置安装光强调节层,反光条两个截面表面平整,导光条的首端截面和导光条的末端截面基本形成光滑的镜面,在导光条侧面安装光反射层,光反射层在导光条轴向位置的区域面积按如下规律设置越靠近光源的发光部,光反射层的区域面积越小,越远离光源的发光部,光反射层区域面积越大,以保证光源在整个输出范围内有均一的输出。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还可根据需要在导光条的末端截面位置安装光强调节层。当发光部发出的光从导光条的首端截面传到导光条的末端截面时,从导光条光射出部射出的光强度与前面区域会有明显不同,如果光强度明显比前面区域偏小,就需要在导光条的末端截面安装具有高反射率的光反射层。如果光强度明显比前面区域偏大,就需要在导光条的末端截面安装具有高吸收率的光吸收层。发光部与导光条和反光条的端面相接触并粘连在一起。或者发光部与导光条和反光条的端面相接触,三者之间采用可分离式连接方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快捷简便地制成各种有效发光幅面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棒状光源,既可以用于A4幅光源的图像读取领域,也可以用于其它长幅和短尺光源的各种图像读取领域,另外,棒状光源导光条的末端采用了具有调节光射出强度的光强调节层,使得光射出部的发光均一性更加一致,提高了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棒状光源的发光性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技术介绍
棒状光源的制作工艺流程图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棒状光源的制作工艺流程图。图4是本技术棒状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棒状光源,2.原稿放置部,3.原稿,4.透镜,5.光敏集成电路板,6.感光部,7.框架,8.发光部,9.导光条的首端截面,10.导光条的末端截面,11.光射出部,12.反光条,13.光反射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棒状光源1的导光条首端截面9与发光部8连接,发光部8是将发光芯片通过粘片胶固定在芯片基板上,然后用金丝压焊将芯片连接起来,通过在管角加电压启动发光芯片,发光部8发光。反光条12是不透明的槽形结构,导光条安装于反光条12的凹槽内,白色的壳对照射的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光的损失。发光部8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条的首端截面9射入导光条内部,光在导光条内传播并在导光条的光射出部11向外输出。如图3所示,本技术棒状光源的制作工艺流程。第一步,通过各种方式得到较长幅面的导光条和反光条12条状型材,该工序要求工艺设备精度高稳定性好,制成的型材各个截面形状一致,但是对其幅面没有严格尺寸要求,型材两端的端面也没有表面粗糙度要求。第二步,根据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扫描幅面要求的幅面长度尺寸,采用各种方法从上述型材取得导光条和反光条12所需长度部分,对反光条12和导光条的截面进行处理,使反光条12两个截面表面平整即可,使导光条的首端截面9和导光条的末端截面10基本形成光滑的镜面效果。第三步,在导光条侧面安装光反射层13,光反射层13的在导光条轴向位置的区域面积按如下规律设置越靠近光源的发光部8,光反射层13的区域面积越小,越远离光源的发光部8,光反射层13区域面积越大,使光源在整个输出范围内大体有均一的输出。然后根据需要在导光条的末端截面10位置安装光反射层或光吸收层。一般情况下,当发光部8发出的光从导光条的首端截面9传到导光条的末端截面10时,从导光条光射出部11射出的光强度与前面区域会有明显不同,如果光强度明显比前面区域偏小,就需要在导光条的末端截面10安装具有高反射率特殊物质的光反射层;如果光强度明显比前面区域偏大,就需要在导光条的末端截面10安装具有高吸收率特殊物质的光吸收层。光反射层和光吸收层的面积大小与导光条的末端截面10光强度和前面区域光强度的差值成正比,如果差值正好为零,则不需要安装光反射层或光吸收层。第四步,将导光条放入反光条12的凹槽中,使导光条的光射出部11对准需要照射的区域,然后将导光条和反光条12通过各种方式与发光部8结合为一体或者使导光条和反光条12仅仅与发光部8相接触,三者之间可以移动、拆卸和更换。上述棒状光源导光条和反光条型材可以采用热变形方式、拉伸射出方式、各种切割方式等得到,与原来技术的区别是该技术得到的导光条和反光条幅面较长,甚至可达1500-2000mm,通过分解截断后可以得到各种长度幅面的导光条和反光条。上述棒状光源导光条和反光条截面可以是经机械加工方式、激光等切割方式、热变形方式、端面研磨方式等各种手段得到,目的都是为了去掉多余的部分并将反光条横截面修理平整,使导光条的首端截面9和导光条的末端截面10基本形成光滑的镜面效果。上述棒状光源1的导光条的末端截面10根据需要涂覆光强调节层,该光强调节层根据需要可以为光反射层或光吸收层,光反射层采用具有高吸收率的物质,例如白色或其他浅色墨水、染料、油墨等制成,目的是能够把传播到导光条末端的光进行反射,增大导光条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棒状光源,设有发光部、导光条和反光条,导光条位于反光条的凹槽内,其特征在于导光条的末端截面位置安装光强调节层,反光条两个截面表面平整,导光条的首端截面和导光条的末端截面基本形成光滑的镜面,在导光条侧面安装光反射层,光反射层在导光条轴向位置的区域面积按如下规律设置:越靠近光源的发光部,光反射层的区域面积越小,越远离光源的发光部,光反射层区域面积越大,以保证光源在整个输出范围内有均一的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晓春戚务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菱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