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可分钢引向通道的棒材切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215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轧钢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有可分钢引向通道的棒材切割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一种设有可分钢引向通道的棒材切割装置,包括上冷却水管、上轧辊、下轧辊、下冷却水管和调节装置,所述上轧辊和下轧辊的外侧分别罩设有上冷却水管和下冷却水管,所述调节装置由侧壁和底板组成,侧壁上贯穿开设有通长孔,所述底板上贯穿开设有中心孔,所述调节装置通过中心孔和螺栓与下冷却水管连接固定,所述调节装置通过通长孔和螺栓与燕尾座连接固定,所述上轧辊、下轧辊背离上冷却水管和下冷却水管的一侧设有切割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通长形轨道来自由调节轧机冷却水管与辊环间距,有效保证轧辊最优的被冷却效果,避免轧辊出现热裂纹现象。出现热裂纹现象。出现热裂纹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有可分钢引向通道的棒材切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轧钢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设有可分钢引向通道的棒材切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钢材需求量的增加,提产、高产已经是每个钢铁企业的追求目标,提高、高产其中一个技改点就是切分轧制。
[0003]工艺的升级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工艺升级之后附着的工艺设备也是困扰着技术人员的待解决的难题。比如轧机间的过钢通道,传动的过钢通道仅仅是一个导向作用,由上一轧机将预切轧件切分成所求数量的根数,再通过过钢通道直接引入下一轧机进行轧制。因为轧制条件导致粘钢拉渣、轧件带水打滑等问题导致堆钢轧废,随之工艺设备损耗增加、故停时间增加、生产时间减少、生产产量降低,严重影响企业效益,不能满足社会对钢材量的需求。因此根据实际生产条件,设计并制作一种防止棒材切分粘钢、带水,可翻转的分钢通道已成为轧钢生产的重要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有可分钢引向通道的棒材切割装置,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
[0006]一种设有可分钢引向通道的棒材切割装置,包括上冷却水管、上轧辊、下轧辊、下冷却水管和调节装置,所述上轧辊和下轧辊的外侧分别罩设有上冷却水管和下冷却水管,所述调节装置由侧壁和底板组成,所述侧壁上贯穿开设有通长孔,所述底板上贯穿开设有中心孔,所述调节装置通过中心孔和螺栓与下冷却水管连接固定,所述调节装置通过通长孔和螺栓与燕尾座连接固定,所述上轧辊、下轧辊背离上冷却水管和下冷却水管的一侧设有切割装置。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根据切分数量设有过钢通道,该通道位于切分轧机和成品前轧机发散出的轧件。为了使发散出轧件精确的进入成品前轧机,特制作一套分钢引向的通道,为了避免粘钢拉渣,每条通道内部设有导轮一处;为了避免轧机冷却水留存于通道导致轧件带水进入下一架轧机,特在每条通道做“开口伸舌”处理。当轧机装配大辊径轧辊时,可松开两侧臂四根螺栓,将该装置整体朝远离轧辊方向拉动,直到下冷却水管出水口与辊环间距为30mm时,拧紧两侧臂四根螺栓;当轧机装配小辊径轧辊时,可松开两侧臂四根螺栓,将该装置整体朝靠近轧辊方向推进,直到下冷却水管出水口与辊环间距为30mm时,拧紧两侧臂四根螺栓。通过通长形轨道来自由调节轧机冷却水管与辊环间距,有效保证轧辊最优的被冷却效果,避免轧辊出现热裂纹损伤轧辊。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进一步,所述通长孔共设有四个,且两个通长孔为一组在调节装置两侧的侧壁上
对称分布。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对下冷却水管调整之后进行固定的效果。
[0011]进一步,所述中心孔位于底板的中心处。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将调节装置与下冷却水管连接固定。
[0013]进一步,所述调节装置为U字形。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下冷却水管通过调节装置固定更加稳固。
[0015]进一步,所述切割装置由电机及锯片组成,通过电机带动锯片对材料进行切割。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8]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外观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外观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大辊径轧辊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小辊径轧辊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侧壁;2、底板;3、通长孔;4、中心孔;5、上冷却水管;6、上轧辊;7、下轧辊;8、下冷却水管;9、调节装置;1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8]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
[0029]实施例一
[0030]一种设有可分钢引向通道的棒材切割装置,包括上冷却水管5、上轧辊6、下轧辊7、下冷却水管8和调节装置9,上轧辊6和下轧辊7的外侧分别罩设有上冷却水管5和下冷却水管8,调节装置9由侧壁1和底板2组成。
[0031]调节装置9为U字形,侧壁1上贯穿开设有通长孔3,通长孔3共设有四个,且两个通长孔3为一组在调节装置9两侧的侧壁1上对称分布,使用时根据切分数量设有过钢通道,该通道位于切分轧机和成品前轧机发散出的轧件。为了使发散出轧件精确的进入成品前轧机,特制作一套分钢引向的通道,为了避免粘钢拉渣,每条通道内部设有导轮一处;为了避免轧机冷却水留存于通道导致轧件带水进入下一架轧机,特在每条通道做“开口伸舌”处理。当轧机装配大辊径轧辊时,可松开两侧臂四根螺栓10,将该装置整体朝远离轧辊方向拉动,直到下冷却水管8出水口与辊环间距为30mm时,拧紧两侧臂四根螺栓10;当轧机装配小辊径轧辊时,可松开两侧臂四根螺栓10,将该装置整体朝靠近轧辊方向推进,直到下冷却水管8出水口与辊环间距为30mm时,拧紧两侧臂四根螺栓10。通过通长形轨道来自由调节轧机冷却水管与辊环间距,有效保证轧辊最优的被冷却效果,避免轧辊出现热裂纹损伤轧辊,底板2上贯穿开设有中心孔4,中心孔4位于底板2的中心处,调节装置9通过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有可分钢引向通道的棒材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冷却水管(5)、上轧辊(6)、下轧辊(7)、下冷却水管(8)和调节装置(9),所述上轧辊(6)和下轧辊(7)的外侧分别罩设有上冷却水管(5)和下冷却水管(8),所述调节装置(9)由侧壁(1)和底板(2)组成,所述侧壁(1)上贯穿开设有通长孔(3),所述底板(2)上贯穿开设有中心孔(4),所述调节装置(9)通过中心孔(4)和螺栓(10)与下冷却水管(8)连接固定,所述调节装置(9)通过通长孔(3)和螺栓(10)与燕尾座连接固定,所述上轧辊(6)、下轧辊(7)背离上冷却水管(5)和下冷却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辉刘春生马加波彭建斌付正恩高乃鑫王保和刘国庆刘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首矿大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