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1873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传真传输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在信号发送端判定信号接收端的最小传送时间和用于暂存接收数据的缓冲存贮器的容量;传送缓冲存贮器中能够容下的原始图象的多行图象数据,并将多行最小传送时间的总和与传送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只有当信号传送所需时间较短时,才发送填充位.(*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真传输系统,更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用于传送图象信号的传真传输系统,通过对这些信号编码以抑制冗长。按照国际电极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建议,有这样一种情况,当根据MH(Modified Haffman)编码传送图象信号时,“每行的传送时间必须长于在控制程序中确定的最小传送时间”。因此,当某一行传送编码位所需的时间比最小传送时间短时,实践中的作法是插入一位作为填充位。插入这样一个填充位的后果是带来信号传送时间变长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完成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消除在已知的传真传输系统中固有的这类缺点,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传真传输系统,它成功地减少了填充位的数量,这些填充位是在传送多行具有短编码位长度的图象信号的时间中被插入的,而对于结果的图象不产生不良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传真传输系统,它能在不提高信号接收机记录速度的同时,大大地缩短传送时间。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同时参阅附图,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传真传输系统的上述和其它目的以及其特定组成和功能,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和易于了解。图1A和图1B是说明图,以比较的方式,分别说明在通常系统中和该专利技术系统中的信号传送时间。图2表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电路的框图。图3是用于解释正常控制工作的流程图。图4是用于解释通过调制解调器的中断处理操作的流程图。图5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方案的传输系统的控制框图。图6至图8是信号发送端的控制流程图。图9是信号接收端的控制流程图。下面,将参考其较佳实施方案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图1A和1B是说明图,用于将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传真传输系统和通常的系统进行比较,前者表示通常的系统,后者表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在说明图1A和1B中,一种情况是一整行都是空白的,另一种情况是一行中包含黑色象素,在这两种情况中,信号接收机的最小传送时间是有区别的。换句话说,当一整行都是空白时,执行“空白跳跃”,以缩短传送时间。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最小传送时间与接收机记录一行所需的时间相等。图中,TW代表对于整个空白行的最小传送时间,TB表示对于其中包含黑色象素的行的最小传送时间。进而,l1表示对整个空白行的代码传送时间,L2至l4是对其中包含黑色象素的那些行的代码传送时间(其中l1<TW;l2>TB;l3、l4<TB)。从图1A和1B的比较中可以看得很明显,因为在通常的传输系统中,l1与TW、l3,l4与TB间的关系为l1<TW;l3、l4<TB,所以要插入填充位f1、f3和f4,如斜线行所示,其结果为整个信号传送时间变长。与此相反,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传输系统,以下列方式进行信号传送。这就是说,在信号接收机的缓冲器存贮容量为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建议T30的议定书中已知的情况下,如果全都进入这个信号接收机的缓冲存储器的最大编码行为四行,即l1至l4时,信号发送机送出l1至l4,而不插入任何填充位。如图1B所示,在现在发送的行中,因为空白行是l1,其中包含黑色象素的行是l2至l4,所以进行下列计算,同时,如果f0>0,则插入一个相应于时间f0的填充位f0=(TW×1+TB×3)-(l1+l2+l3+l4)从另一方面来说,当f0≤0时,则不插入填充位。其结果是使传送时间缩短一部分,如图1B中虚线所示。附带说一下,图2表示根据上述系统进行信号传送的一种控制电路的框图。图2中,参考号1表示读数据的阅读器,读入的数据在编码器2中编码,然后存入信号发送端的缓冲存贮器3。参考号4表示填充位发生器,其中,指定的填充位由运算器5的控制操作而产生。运算器5包括,一个用于计由编码器2产生的代码的长度的计数器和一个用于累计符合各行所需的最小传送时间的位长的计数器。进而,参考号6表示信号发射机的调制解调器,号码7表示信号接收机的调制解调器,8表示具有接收多行码容量的缓冲存贮器。当然,这种信号接收机的缓冲存储器容量,在图象传送开始之前的议定书中已经是已知的了。通过上述结构,阅读器1读入的数据在编码器2中编码,以抑制使用MH系统造成的冗长,等等,然后存入信号发送端的缓冲存储器中。同时,运算器5累计符合代码长度与最小传送时间的位数。在这个代码长度超过了信号接收机缓冲存储器8的容量的一刹间,对那些在此之前已完全编好码的行实行下列运算(满足最小传送时间的位数之和)-(码长之和) ……(1)如果公式(1)的运算结果为负(-),则不插入填充位,继续传送代码。另一方面,如果运算结果为正(+),在最后一行的传送结束之后,信号发送端的调制解调器6给出指令,让填充位发生器4产生出根据以上公式(1)得到的填充位数,同时,控制发送在调制解调器6中产生的填充位。下面,根据图3所示的流程图,对运算器5完成的过程的步骤给予详细说明。首先,在步骤S1,将计数器BYTE、计数器LINE和计数器MIN分别置零。计数器BYTE用于计数编码器2产生的代码的总字节数,计数器LINE用于计数已经编码并存入信号发送端缓冲存储器、但还没有发送的行数,计数器MIN用于计数编码行的最小传送时间的总和。接着,在步骤S2,将一行中的编码字节长度加到计数器BYTE然后,在步骤S3,将一行的字节数加到计数器LINE。在此之后,程序运行到步骤4,两个字节的OOH写入信号发送端缓冲存储器3,然后,计数器BYTE加2。应该指出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中,EOL(行结束)信号由两个节字的OOH来代表,而不是使用CCITT提供的码。在调制解调器6的中断处理中,将最后的0改写为1,使这个信号转换成通常的EOL。下一步,程序运行到步骤S5,确定计数器BYTE的计数值是否大于信号接收端缓冲存贮器的容量。如果计数值小于缓冲存储器容量。程序运行到S6,计数器BYTE的内容转移给计数器SIZE,然后程序进行到步骤S7。在步骤S7,确定该行是否完全空白,如果该行不是完全空白,程序运行到步骤S8,相应于除完全空白行外其它行的最小传送时间的字节数BMIN加到计数器MIN。如果该行是完全空白,程序运行到步骤S9,相应于完全空白行的最小传送时间的字节数WMIN加到计数器MIN。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中确定出计数器BYTE的内容大于缓冲存储器容量,程序运行到步骤10,从计数器BYTE的内容中减去计数器SIZE的内容。接着,在步骤S11,计数器MIN的内容与计数器SIZE的内容相比较。如果计数器SIZE的内容大于计数器MIN的内容,程序运行到步骤S12,将用于填充位的字节计数器FILL置零,然后走到步骤S13,置特征位OVER,表示信号接收机的缓冲器变满。在步骤S11,如果计数器MIN的内容大于计数器SIZE的内容,程序运行到S14,将用于填充位的字节计数器FILL的内容置为MIN-SIZE,然后走到步骤S13。图4表示调制解调器6的中断处理例行程序。定时电路(未画出)产生中断信号,利用这个信号,周期性地执行中断处理。更具体地说,在步骤T1,确定该行是否为零。如果该行为零,程序运行到步骤T2,字节计数器FILL送出一个字节,以完成该处理。在步骤T1,如果该行不为零,在步骤T3中从发送缓冲器3读出一个字节,然后程序运行到步骤T4。在步骤T4,确定前面送出的数据和现在读出的数据是否都为OOH。如果不都是OOH,程序运行到步骤T5,读出的数据原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真传输系统,其中,在信号发送端对从原始图象读入的图象信号进行编码,将这些编码数据传送给信号接收端,上述系统包括以下步骤:a)在信号发送端,判定信号接收端的最小传送时间和用于暂存接收数据的缓冲存贮器的容量;b)传送上述缓冲贮存器 能够容下的原始图象的多行图象数据;c)将上述多行最小传送时间的总和与上述传送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只有当上述用于信号传送所需的时间较短时,才发送填充位。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84-11-19 243929/841.一种传真传输系统,其中,在信号发送端对从原始图象读入的图象信号进行编码,将这些编码数据传送给信号接收端,上述系统包括以下步骤a)在信号发送端,判定信号接收端的最小传送时间和用于暂存接收数据的缓冲存贮器的容量;b)传送上述缓冲贮存器能够容下的原始图象的多行图象数据;c)将上述多行最小传送时间的总和与上述传送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只有当上述用于信号传送所需的时间较短时,才发送填充位。2.根据权项1的传真传输系统,其中上述填充位的数量对应于上述最小传送时间的总和与上述信号传送所需时间之差。3.根据权项1的传真传输系统,其中上述多行的行数对应于能够存贮在上述缓冲存贮器中的最大数。4.根据权项1的传真传输系统,其中,上述信号接收端不将上述填充位存贮于上述缓冲存贮器中。5.一种传真传输系统,其中,在信号发送端对从原始图象读入的图象信号进行编码,将这些编码信号传送给数据接收端,上述系统包括以下步骤a)在信号发送端,判定在信号接收端用于暂存接收数据的缓冲存贮器的容量。b)传送能够存贮于上述缓冲存贮器中的最大数目的原始图象多行图象数据;c)在上述信号接收端从上述缓冲存储器中读完上述多行的数据后,传送来自上述信号发送端的后续行的数据。6.根据权项5的传真传输系统,其中,顺序比较上述缓冲存贮器的容量与传送的数据量,当数据量超过了存贮容量时,将到前一行为止的数据传送出去。7.一种传真传输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祜司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