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图像显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1857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由包含大量X—Y矩阵方式排列的发光显示元的显示板组成的图象显示装置和带有用于施加输入视频信号的共用驱动电路,它显著地将驱动电路数量减少二分之一;其中,转换电路在输入视频信号的每个场周期,将输入视频信号从第一部分的许多发光显示元转换到相邻的发光显示元,以便至少将显示装置中所需驱动单元减少二分之一.(*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下列六件专利申请书,这些专利申请书都转让给了本专利技术的受让人,其中第一件于1984年7月30日提出申请,申请号635608,题为《发光显示元》;第二件于1985年1月8日提出申请,申请号689599,题为《图象显示系统》;第三件于1985年1月25日提出申请,申请号694955,题为《图象显示系统》;第四件于1985年1月25日提出申请,申请号694956,题为《图象显示系统》;第五件于1985年4月22日提出申请,申请号725806,题为《显示系统》以及第六件于1927年,题为《改进了的发光显示元》,在黑尔、范·桑坦、斯蒂门和辛普森(Hill,Van Santen,Steadman & Simpson)的案卷中标号为P85,专利技术者是Akio Ohkoshi,Hideaki Nakagawa,Koji Tsuruta和Kunio Shikakura。概括地说,本专利技术介绍能够提供非常大的图象屏幕的图象显示装置,并具体地介绍用于这种装置的改进了的驱动系统。目前提出专利申请的图象显示装置使用了大量发光显示元,这些发光显示元依次排列,构成非常大的图象屏幕。发光显示元具有所谓三色荧光点组单元,这种三色荧光点组单元是由例如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层构成的。如图18A和图18B所示,红、绿、蓝三种荧光层2(2R、2G、2B)由碳层3围绕,沉积于玻璃罩1的前面板1A的内表面,构成发光显示元。与彩色荧光层2R、2G和2B相对方向设置有三条线状阴极K(KR、KG、KB)、三个第一栅极(控制极)G1(G1R、G1G和G1B)以及一个用作加速极的公共第二栅极G2。彩色荧光层2R、2G和2B分别由隔板4围绕。发自对应线状阴极K的电子束分别射向相应的荧光层2。在这种结构中,阳极接线端5,通过隔板4,从玻璃罩1的前面板1A和侧壁1C之间引出,阳极电压通过该接线端5加于荧光层2。各接线端6用作阴极K、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2的引线,并从后面板1B和侧壁1C之间引出。在发光显示元内部,阳极电压通过阳极接线端5加于荧光层2,阳极和第二栅极G2的电压是固定的,而发光显示元通过作用于第一栅极G1的电压有选择性地接通和断开。在上面叙述的装置中,当图象屏幕按照144行,192列矩阵形式排列时,总共需要27648个显示元(144行×192列)。并且,色素的数量是发光显示元数量的三倍,约为83000个。在这种显示装置中,各种不同的显示信号以帧频施加于83000个彩色单元的各单元,以便产生响应于相应显示信号的图象显示。由于每个色素的显示包括上面所述的通、断显示,因此亮度调制是利用响应于所施加的显示信号控制色素接通持续时间的脉宽调制(PWM)而实现的。然而,对这种情况,由于包含上述脉宽调制(PWM)电路等的驱动电路比较昂贵。因为,如果对83000个色素或发光显示象素的每一个都设置一个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将会庞大而复杂,并且价格也高。并且,在显示过程中,发光显示元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连续进行发光显示,发光显示元会变得非常热。这样,就会由于高温而引起显示装置的故障。本专利技术介绍具有大图象屏幕的图象显示装置,并具体介绍图象显示装置,其中,在各相邻发光显示元中使用了公用的驱动电路,这种驱动电路是用来向许多排列在预定方向上的相邻发光显示元施加输入的视频信号,并且用输入的视频信号以场频的速率进行切换,以便能够以非常简单的结构得到良好的显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个图象显示装置,它包括一个显示板。在显示板中,众多发光显示元以x-y矩阵形式排列,图象显示装置带有共用的驱动电路,用于向排列在y方向的各相邻发光元施加输入视频信号。共用的驱动电路含有转换电路,用于以视频信号的场频速率切换众多相邻发光显示元中的每个相邻显示元,以便同一个驱动电路能够驱动两倍的显示元。依照本专利技术,由于驱动电路的数量减少到先有技术所使用驱动电路数量的二分之一;与先有技术相比,显示装置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并且价格也会大大地降低。此外,因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较先有技术的装置工作于较低的温度而较少出现因发热引起的故障,本专利技术与先有技术比较有较高的可靠性。虽然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新颖概念的范围和精神下,可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案实现各种改进;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所介绍的最佳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一清二楚,图中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图象显示装置的原理图。图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发光显示元的平面图。图3A-3G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定时信号曲线。图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电路原理图。图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图4的驱动电路放大详图。图6A-6I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定时波形。图7是说明其中包含八个三彩色单元的显示部件的平面剖视图。图8是说明图7所示显示部件的断面剖视图。图9是表示说明剖开的显示器件的透视图。图10是说明显示器件的断面图。图11是说明显示器件的平面图。图1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显示单元的部件分解图。图13A、13B和13C分别是显示单元的详图。图14是显示部件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透视图。图15A说明含有三基色部分的八个显示部件。图15B是图15A所示部件的侧视图。图16是显示部件的电原理图。图17是显示部件排列的平面图。图18A以平面图的形式说明一个显示部件。图18B是图18A所示显示部件的侧视平面图。本申请人在此之前已经提出荧光显示装置的专利申请,该装置含有许多一体化安装的三色荧光点组单元的彩色图像色素,并已经说明,在一适当的支承装置上排列许多发光显示元时,把荧光显示管用作单个显示元,以实际制作大屏幕图象显示装置的可行性。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荧光显示管示于图7、图8和图9,图7是前视图,图8是侧视图,而图9是透视图。这些附图都以某种方式进行剖视,并说明本专利技术作为整体单元的发光显示管。如图所示,玻璃罩11由前面板11A、后面板11B和侧壁11C组成。玻璃罩11的前面板11A尺寸为,例如,41毫米高,86毫米宽。在玻璃罩11内部,排列着八个发光三色点组12(12a、12b、12c、12d、12e、12f、12g、12h)和八个对应于发光三色点组12的电极单元13(13a、13b、13c、13d、13e、13f、13g和13h),发光三色点组用作发光显示部件,并由作为象素的荧光层组成。八个发光三色点组12通过在前面板11A的内表面,按照在上下两行各排列四个三色点组的方式,涂覆荧光层构成,以具体例子来说,每个发光三色点组由三种荧光层14R、14G和14B组成,各类荧光层分别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在如图7所示的结构中,把导电的碳层15以框式形状印制于前面板11A的内表面,而把红色荧光层14R、绿色荧光层14G和蓝色荧光层14B印制于对应框式碳层的各自的空白区域,并与碳层15部分重叠。如图10所示,铝的或其它类似的金属衬垫层16以薄膜层的形式沉积于荧光层上。例如图11所示,在各发光三色点组12中,红色荧光层14R排列于中心而绿色荧光层14G和蓝色荧光层14B分别设于红色荧光层的左侧和右侧,并且与蓝色荧光层或绿色荧光层位于红色荧光层左侧或右侧的排列位置交替变化。如图11所示,在这种排列方式中,荧光层14G和14B每两行间左右位置交换。电极单元13排列于后面板11B附近,位置分别与发光三色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图象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提供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源;许多以x—y矩阵形式按行与列排列的显示元以及许多随所述视频信号而驱动所述许多显示元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驱动电路可共用于驱动许多在列方向互相邻接的所述显示元和用于以所述视频信号的场频周期性转换地激活所述许多显示元的转换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85-1-31 017129/85中所规定的全部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更改。权利要求1.图象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提供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源;许多以x-y矩阵形式按行与列排列的显示元以及许多随所述视频信号而驱动所述许多显示元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驱动电路可共用于驱动许多在列方向互相邻接的所述显示元和用于以所述视频信号的场频周期性转换地激活所述许多显示元的转换装置。2.根据权项1的图象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许多相互邻接的显示元为在列方向上的两个相邻显示元。3.根据权项2的图象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一个扫描转换器,用于对所述视频信号的场频加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田渡边祜司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