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17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模具,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底框,所述底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顶端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两端设有与底框顶端固定的两对限位框,所述下模具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组L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框、一号轮、二号轮、缆绳、渐高槽、基杆、L板、发条绳、发条框和发条盘相互配合,分模取出成型后的缓冲器时,使得上下模具错位分开,扩大人员与上模具之间的距离,避免烫伤的情况,且增加下模具周围的空间,利于采用辅助工具取出缓冲器,同时自动托起成型后的缓冲器与其下模具腔分离,避免人工手动取出造成划伤的情况,从而提升对缓冲器浇注的品质。提升对缓冲器浇注的品质。提升对缓冲器浇注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缓冲器是车钩缓冲装置的三大主要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一是吸收列车纵向冲动能量,缓和车辆间的冲击,降低车钩纵向力,减轻车辆及所运货物的损坏,改善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二是降低由纵向冲击力引起的车钩横向分力和车辆脱轨系数,从而提高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平稳性,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0003]缓冲器的制备皆是采用模具注塑成型,确保其在自身的韧性更好的应对列车的冲击力,然而对缓冲器注塑时,成型后的缓冲器置于模具腔内,需人工手动取出麻烦,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影响对缓冲器浇注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模具,包括底框,所述底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顶端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两端设有与底框顶端固定的两对限位框,所述下模具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组L板,所述L板的外壁设有贯穿至下模具且延伸至底框内部的基杆,所述底框内壁与基杆接触位置处开设有渐高槽,所述底框的内部远离下模具的一侧固定有发条框,所述发条框的内部设有发条绳,所述发条绳的外壁缠绕有延伸至发条框外侧且与下模具固定连接的发条盘。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模取出成型后的缓冲器时,使得上下模具错位分开,扩大人员与上模具之间的距离,避免烫伤的情况,且增加下模具周围的空间,利于采用辅助工具取出缓冲器,同时自动托起成型后的缓冲器与其下模具腔分离,避免人工手动取出造成划伤的情况,从而提升对缓冲器浇注的品质。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组一号轮,所述底框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组二号轮,所述上模具的顶端设有从一号轮的外壁和二号轮底端外壁绕过与下模具固定的缆绳。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带动下模具复位,快速的完成合模工作。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具底端设有两组滚轮,且两组管轮关于下模具的竖直中轴线分布。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减少因摩擦产生的噪音污染。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具的内壁开设有与两组L板相匹配的凹槽,两组所述L板与下模具内壁构成模具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制备缓冲器尺寸达标,提升制备的品质。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具与基杆接触位置处开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宽度与基杆外壁直径相匹配。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基杆进行垂直升降,避免左右晃动对成型后的缓冲器造成挤压损伤。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框、一号轮、二号轮、缆绳、渐高槽、基杆、L板、发条绳、发条框和发条盘相互配合,分模取出成型后的缓冲器时,使得上下模具错位分开,扩大人员与上模具之间的距离,避免烫伤的情况,且增加下模具周围的空间,利于采用辅助工具取出缓冲器,同时自动托起成型后的缓冲器与其下模具腔分离,避免人工手动取出造成划伤的情况,从而提升对缓冲器浇注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下模具的立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中:1、底框;2、下模具;3、上模具;4、限位框;5、一号轮;51、二号轮;6、缆绳;7、渐高槽;8、滑槽;9、基杆;10、L板;11、发条绳;12、发条框;13、发条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3]一种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模具,如图1

3所示,包括底框1,底框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下模具2,下模具2的顶端放置有上模具3,上模具3的两端设有与底框1顶端固定的两对限位框4,下模具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组L板10,L板10的外壁设有贯穿至下模具2且延伸至底框1内部的基杆9,底框1内壁与基杆9接触位置处开设有渐高槽7,底框1的内部远离下模具2的一侧固定有发条框12,发条框12的内部设有发条绳11,发条绳11的外壁缠绕有延伸至发条框12外侧且与下模具2固定连接的发条盘13。
[0024]请参阅图1,限位框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组一号轮5,底框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组二号轮51,上模具3的顶端设有从一号轮5的外壁和二号轮51底端外壁绕过与下模具2固定的缆绳6,合模时,驱使下模具2沿着底框1内壁滑动复位,完成合模即可进行浇注工作。
[0025]请参阅图1,下模具2底端设有两组滚轮,且两组管轮关于下模具2的竖直中轴线分布,通过滚轮滚动减少下模具2与底框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下模具拉动至上模具3下方的一侧,更好的取出成型后的缓冲器。
[0026]请参阅图2,下模具2的内壁开设有与两组L板10相匹配的凹槽,两组L板10与下模具2内壁构成模具腔,下模具2与基杆9接触位置处开有滑槽8,滑槽8的宽度与基杆9外壁直径相匹配,对L板10进行导向,使得托起成型后的缓冲器与之下模具2内壁分离,避免人工手
动取出造成划伤的情况。
[0027]请参阅图1,上模具3的顶端开设有浇注孔,通过浇注孔对下模具2内浇注原料制备缓冲器。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外界的气缸带动上模具3沿着限位框4垂直升过高,驱使缆绳6处于松弛状态,同时发条盘13释放压力且卷收发条绳11进入发条框12内,拉动下模具2在底框1的内移动,同时使得基杆9沿着渐高槽7滑动,带动下模具2内壁的两组L板10升高,将下模具2内成型后的缓冲器托起,从而方便人工快捷的取出,减少从模具腔内部取出造成划伤的情况,接着外界气缸驱使上模具3降低,同时通过缆绳6与之一号轮5二号轮51相互配合,使得下模具2复位,同时带动发条绳11伸出发条框外侧,同时带动发条盘13旋转产生压力,供卷收发条绳11进入发条框12内,接着通过上模具3顶端开设有浇注孔浇注原料再次浇注工作。
[00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技术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模具,包括底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下模具(2),所述下模具(2)的顶端放置有上模具(3),所述上模具(3)的两端设有与底框(1)顶端固定的两对限位框(4),所述下模具(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组L板(10),所述L板(10)的外壁设有贯穿至下模具(2)且延伸至底框(1)内部的基杆(9),所述底框(1)内壁与基杆(9)接触位置处开设有渐高槽(7),所述底框(1)的内部远离下模具(2)的一侧固定有发条框(12),所述发条框(12)的内部设有发条绳(11),所述发条绳(11)的外壁缠绕有延伸至发条框(12)外侧且与下模具(2)固定连接的发条盘(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艺华许月萍肖朝华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宏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