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900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底板,模具底板的上方设有方铁,方铁的上方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方设有上模座,且上模座上设有注塑口,上模座的下方在支撑板上设有下模仁,下模仁的正上方设有上模仁,且上模仁与上模座连接,上模仁的两侧均在上模座内设有限位卡槽,且限位卡槽内设有侧模仁,侧模仁的一端与上模仁及下模仁连接,侧模仁的另一端设有斜面结构,且斜面结构与限位卡槽贴合,侧模仁上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呈倾斜设置,该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通过设置的定位孔及限位棒的配合,在上模座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侧模仁能够向外侧移动,从而使模具的成型腔打开,即其与成型的物料分离,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将物料取出。将物料取出。将物料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而注塑模具又可称为塑料模具,是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由于塑料品种和加工方法繁多,塑料成型机和塑料制品的结构又繁简不一,所以,塑料模具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
[0003]但现有技术中,在注塑模具注塑完成后,需要将其进行分离,并由操作人员将成型后的物料取出,在此过程中,由于注塑后的物料容易吸附在注塑模具的成型腔内,导致操作人员并不能轻易的将成型的物料取出,继而导致其在取料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继而对加工的效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该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具有方便取料的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底板,所述模具底板的上方设有方铁,所述方铁的上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有上模座,且上模座上设有注塑口,所述上模座的下方在支撑板上设有下模仁,所述下模仁的正上方设有上模仁,且上模仁与上模座连接,所述上模仁的两侧均在上模座内设有限位卡槽,且限位卡槽内设有侧模仁,所述侧模仁的一端与上模仁及下模仁连接,所述侧模仁的另一端设有斜面结构,且斜面结构与限位卡槽贴合,所述侧模仁上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呈倾斜设置,所述定位孔内设有限位棒,所述限位棒的上端与上模座连接。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两侧所述定位孔的倾斜方向与两侧斜面结构的倾斜方向一致,且定位孔与斜面结构呈平行设置,所述定位孔的正下方在支撑板上设有定位槽,且定位槽与定位孔连通,所述定位槽内与限位棒的下端接触。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侧模仁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远离侧模仁的一侧在支撑板上设有挡板,且挡板呈条状设置,所述挡板与支撑板连接,且挡板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挡板的下端与限位槽接触。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方铁呈空心设置,且方铁的内侧设有顶针底板,所述顶针底板的上方设有顶针面板,且顶针面板与顶针底板接触,所述顶针面板的上方安装有顶针,所述顶针的上端贯穿支撑板及下模仁。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针面板的上方设有导向柱,且导向柱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及顶针底板连接,所述导向柱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安及顶针面板连接。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在上模座上安装有定位柱,且定位柱设有多组,多组所述定位柱的正下方均在支撑板上设有插孔。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通过设置的限位卡槽以及斜面结构的配合,能够使上模座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侧模仁能够自动的进行合模,同时定位孔及限位棒的配合,在上模座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侧模仁能够向外侧移动,从而使模具的成型腔打开,即其与成型的物料分离,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将物料取出,继而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易取料的问题,同时,整个过程中无需人工进行过多的介入,有利于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的侧模仁与限位棒连接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顶针分布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侧模仁合拢后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定位柱与插孔连接正视示意图。
[0018]其中:1、模具底板;2、方铁;3、支撑板;4、上模座;5、下模仁;6、上模仁;7、限位卡槽;8、侧模仁;9、斜面结构;10、定位孔;11、限位棒;12、定位槽;13、限位槽;14、挡板;15、顶针底板;16、顶针面板;17、顶针;18、导向柱;19、弹簧;20、定位柱;21、插孔;22、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0]根据图1

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底板1,模具底板1的上方设有方铁2,方铁2呈空心设置,其前后两端均与外界连通,方铁2的上方设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上方设有上模座4,且上模座4上设有注塑口,注塑口是与后续形成的成型腔所连通,而成型腔是由下模仁5、上模仁6以及两侧的侧模仁8所围绕而成,上模座4的下方在支撑板3上设有下模仁5,且下模仁5与支撑板3连接,下模仁5的正上方设有上模仁6,且上模仁6与上模座4连接,上模仁6的两侧均在上模座4内设有限位卡槽7,且限位卡槽7内设有侧模仁8,如图1所示,限位卡槽7的内侧适合与侧模仁8贴合连接的,继而当上模座4脱离支撑板3之后,两侧的侧模仁8即解除了相应的限位,继而可以分别从其两侧拉出,方便取出成型的物料,具体的,两侧侧膜仁远离下模仁5的一侧是安装有连接柱,且连接柱远离侧膜仁的一端与外界连通,进一步的,每侧侧膜仁上是设有两组连接柱22的,在连接柱22的作用下,方便人员将侧膜仁拉出;
[0021]侧模仁8的一端与上模仁6及下模仁5连接,继而形成了相应的成型腔,侧模仁8的另一端设有斜面结构9,且斜面结构9与限位卡槽7贴合,斜面结构9如图4所示,当上模座4向下移动时,在限位卡槽7与侧模仁8接触的情况下,能够自动的带动侧模仁8朝向成型腔移动,从而无需人工介入,仅需要使上模座4向下移动时,侧模仁8上斜面结构9的位置是与限位卡槽7的位置对应即可,继而在上模座4向下移动时,能够达到一个自动合模的效果,具体的侧模仁8上设有定位孔10,且定位孔10呈倾斜设置,定位孔10内设有限位棒11,限位棒11的上端与上模座4连接,两侧定位孔10的倾斜方向与两侧斜面结构9的倾斜方向一致,且定位孔10与斜面结构9呈平行设置,定位孔10的正下方在支撑板3上设有定位槽12,且定位槽12与定位孔10连通,定位槽12内与限位棒11的下端接触,在定位孔10与限位棒11的配合下,加强了侧模仁8与上模座4之间的连接关系,当上模座4向上移动时,会带动限位棒11一起向上移动,此时,由于侧模仁8受到后续的挡板14进行限位,继而侧模仁8并不会跟随着限位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底板(1),所述模具底板(1)的上方设有方铁(2),所述方铁(2)的上方设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上方设有上模座(4),且上模座(4)上设有注塑口,所述上模座(4)的下方在支撑板(3)上设有下模仁(5),所述下模仁(5)的正上方设有上模仁(6),且上模仁(6)与上模座(4)连接,所述上模仁(6)的两侧均在上模座(4)内设有限位卡槽(7),且限位卡槽(7)内设有侧模仁(8),所述侧模仁(8)的一端与上模仁(6)及下模仁(5)连接,所述侧模仁(8)的另一端设有斜面结构(9),且斜面结构(9)与限位卡槽(7)贴合,所述侧模仁(8)上设有定位孔(10),且定位孔(10)呈倾斜设置,所述定位孔(10)内设有限位棒(11),所述限位棒(11)的上端与上模座(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定位孔(10)的倾斜方向与两侧斜面结构(9)的倾斜方向一致,且定位孔(10)与斜面结构(9)呈平行设置,所述定位孔(10)的正下方在支撑板(3)上设有定位槽(12),且定位槽(12)与定位孔(10)连通,所述定位槽(12)内与限位棒(11)的下端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长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特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