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动式制氧加压移动氧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032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动式制氧加压移动氧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压力调节系统、呼吸气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舱体划定为主舱和设备舱,所述压力调节系统包括增压气泵,加压、减管路及配置于加、减压管路上的加、减压阀,所述呼吸气系统包括配置于设备舱内部的气源机、缓冲罐、增压泵、呼吸气管路、呼吸调节阀以及配置于主舱内部的呼吸气主管和呼吸面罩;所述供电系统包括配置在所述可车载移动式底架上的发电机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呼吸气系统和压力调节系统同时整合在舱体上,压力调节系统对主舱提供压力环境,呼吸气系统对主舱提供氧气,解决了传统固定式氧舱只能由外部中心供氧的局限性,同时充分考虑可移动性。同时充分考虑可移动性。同时充分考虑可移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联动式制氧加压移动氧舱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氧舱,属于氧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高原地区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其特点为低压、低氧、气候寒冷干燥、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强。高原缺氧状态是由于在高原环境下,随着海拔的升高,因空气中氧分压不断降低,正常呼吸不能满足消耗而导致的一种缺氧状态。人体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会对身体机能造成损伤,轻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严重者会引发脑水肿和肺水肿等高原病症,危及生命。
[0003]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迅猛开展以及人文关怀重视程度的提高,高原缺氧问题已成为困扰工程保障、旅游开发、军事活动及民生等多个领域的重大难题。因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由于供电不足,环境恶劣,供氧不便利,人员需要通过高压氧舱治疗或缓解高反症状时,通常无法就地治疗,只能去往当地医院进行高压氧治疗,但是,这种情况对于随时随地需要通过高压氧治疗缓解高原反应的人群来说,就显得过于耗时,非常不便,由于交通不便,可能会错失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病情加重。
[0004]鉴于以上,实有必要设计一款适于高原地区、机动灵活便捷的移动氧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联动式制氧加压移动氧舱,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联动式制氧加压移动氧舱,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舱体、压力调节系统、呼吸气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舱体内部划定为主舱和设备舱,所述压力调节系统和呼吸气系统分别配置在所述主舱的两侧并与之相连通,用以分别向主舱内部供压和供气;
[0008]所述压力调节系统包括增压气泵,加压、减管路及配置于加、减压管路上的加、减压阀,所述增压气泵经由加压管路及加压阀与主舱内部相连通,向舱内提供空气加压;所述减压阀安装于设备舱内,并经由减压管路接入主舱内部。
[0009]所述呼吸气系统包括配置于设备舱内部的气源机、缓冲罐、增压泵、呼吸气管路、呼吸调节阀以及配置于主舱内部的呼吸气主管和呼吸面罩;所述气源机经由呼吸气管路依次连通缓冲罐、增压泵、呼吸调节阀而后贯穿入所述主舱内部,与主舱内部的呼吸气主管相连通,所述主舱内部的呼吸气主管开设有若干呼吸气接口,所述呼吸气接口用以与呼吸面罩相连通;
[0010]所述供电系统包括配置在所述可车载移动式底架上的发电机组。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呼吸气系统为供氧呼吸气系统,所述气源机为制氧机。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气泵设有四台,两两并联后汇入加压管路。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气泵与加压阀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零压启动阀。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气泵通过支架挂固于主舱的舱外壁。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舱内部配置有座椅、观察窗、加减压风口、摄像头、对讲机及暖风机。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舱内配置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配置有用以监测氧舱运行状况的仪器仪表、用以控制设备运行的电气开关及监视屏和对讲主机。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舱体的底部配置有可车载移动式底架,所述可车载移动式底架设置有隐藏式脚轮,一方面可以将可车载移动式底架直接固定于车辆上,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采用牵引方式移动舱体。
[001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舱内外各配置有一个应急泄压阀,所述主舱外部的应急泄压阀安装于设备舱内部。
[0019]本技术的一种联动式制氧加压移动氧舱,将呼吸气系统和压力调节系统同时整合在舱体上,压力调节系统对主舱提供压力环境,呼吸气系统对主舱提供氧气,解决了传统固定式氧舱只能由外部中心供氧的局限性,同时充分考虑可移动性,可车载移动式底架的设计,可以将氧舱放在房间内使用,还可以放在平板卡车上移动式使用。本技术除利用正常市电供电外,还同时配套发电机组补充无市电时的应急使用。这种设备机动性更强,应用更加方便。从而使舱体可以随时移动行走,尤其适用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
附图说明
[0020]图1:一种联动式制氧加压移动氧舱结构示意图;
[0021]图2:图1的俯视图;
[0022]图3:一种联动式制氧加压移动氧舱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24]实施例一
[0025]一种联动式制氧加压移动氧舱,包括舱体1及配套于舱体的压力调节系统和供氧呼吸气系统。所述舱体1的底部设置有可车载移动式底架2,所述可车载移动式底架2上还设置有发电机组3,所述发电机组3配置在所述舱体1的一侧。
[0026]所述舱体1为可以密闭的舱室,本实施例中的舱体1包括主舱1a和设备舱1b,两舱之间隔设有舱门。
[0027]所述压力调节系统用以向舱体内部提供符合要求的空气源并建立微压环境,可按要求有效控制舱内压力及气体质量。其主要包括增压气泵20,加压管路25,减压管路26,加压阀21及减压阀24。增压气泵20用以产生压缩空气,一共设置有4台,两两并联后汇集到两条加压管路25上,两加压管路25上各设有一个加压阀21,并且在加压阀21与增压气泵20之间连接有零压启动阀23,两条加压管路最后汇入主加压管路并经由主加压管路接入至主舱1a的内部,向舱内提供空气加压;所述减压阀24安装于设备舱1b内,其经由减压管路26从设
备舱1b接入至主舱1a的内部。在压力调节系统中,加、减压阀分别控制加、减压速率,配合使用可实现舱内通风换气;所述压力调节系统还包括应急泄压阀27,所述应急泄压阀27在主舱1a和设备舱1b中各配置一个,用于在必要情况下紧急泄压。
[0028]所述供氧呼吸气系统用以向舱内提供一定压力的呼吸氧气,以及将舱内呼出的废氧有效排出舱外。其主要组成包括配置于设备舱内部的制氧机30、缓冲罐31、增压泵32、供氧管路33、呼吸调节阀34以及配置于主舱内部的供氧主管35和吸氧面罩;所述制氧机30配置有两台,经并联后经由供氧管路33接入缓冲罐31内,所述缓冲罐31再经由管路接入增压泵32内,经增压后的气体经由供氧管路33及呼吸调节阀34贯穿接入所述主舱1a内部,与主舱1a内部的供氧主管35相连通,所述主舱内部的供氧主管35上开设有若干吸氧接口35a,所述吸氧接口35a用以与吸氧面罩相连通。
[0029]所述主舱1a内部还配置有座椅4、观察窗5、加减压风口6、摄像头、对讲机及暖风机7。所述设备舱1b内配置有控制台8,所述控制台8上配置有显示舱内压力的舱内压力表、显示供氧压力的供氧压力表、监测舱内氧浓度的气体分析仪、显示舱内环境的温湿度表、用于观察舱内情况的监视器,用于舱内舱外对讲的对讲机、照明开关、应急呼叫指示灯、电源指示灯及电源总开关。
[0030]本实施例的一种联动式制氧加压移动氧舱,将供氧呼吸气系统和压力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动式制氧加压移动氧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压力调节系统、呼吸气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舱体内部划定为主舱和设备舱,所述压力调节系统和呼吸气系统分别配置在所述主舱的两侧并与之相连通,用以分别向主舱内部供压和供气;所述压力调节系统包括增压气泵,加压、减管路及配置于加、减压管路上的加、减压阀,所述增压气泵经由加压管路及加压阀与主舱内部相连通,向舱内提供空气加压;所述减压阀安装于设备舱内,并经由减压管路接入主舱内部;所述呼吸气系统包括配置于设备舱内部的气源机、缓冲罐、增压泵、呼吸气管路、呼吸调节阀以及配置于主舱内部的呼吸气主管和呼吸面罩;所述气源机经由呼吸气管路依次连通缓冲罐、增压泵、呼吸调节阀而后贯穿入所述主舱内部,与主舱内部的呼吸气主管相连通,所述主舱内部的呼吸气主管开设有若干呼吸气接口,所述呼吸气接口用以与呼吸面罩相连通;所述供电系统包括配置在可车载移动式底架上的发电机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动式制氧加压移动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气系统为供氧呼吸气系统,所述气源机为制氧机。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相强刘军曹春妮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豪特氧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