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956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碳源投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外壁贯穿固定设置有柱体,所述柱体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透明板,所述柱体的外壁设置有漂浮组件,且漂浮组件上设置有红外发射器,所述柱体的端部贯穿固定设置有伸缩件一,且伸缩件一的伸缩端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设置于安装槽中,且框体中设置有和红外发射器相配合的第一红外接收器,所述罐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添料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将碳源排出的过程中,漂浮组件会液位一同下移,直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被第一红外接收器接收时,表示此时刚好达到所需排放量,可以触发第一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有效实现精准排料,使用效果更佳。使用效果更佳。使用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源投加
,尤其涉及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罐。

技术介绍

[0002]碳源是可为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微生物生长代谢提供营养物的含碳元素化合物,碳源分为单一碳源和复合碳源,单一碳源是只含有一种有效碳源成分的碳源,复合碳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效碳源成分组成、有效碳源成分之间须兼容且无化学反应、不存在安全风险的碳源,其中,液体单一碳源产品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不得有与产品原料气味不相符的气味,液体单一碳源在使用前需要通过储料罐进行存储。
[0003]目前,现有的储料罐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通常只起到对碳源的存储作用,而在将碳源通过储料罐导出时,无法对碳源的导出量进行精准控制,当导出较多时还需重新将多余的碳源重新导回储料罐中,使用十分麻烦,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罐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罐。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外壁贯穿固定设置有柱体,所述柱体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透明板,所述柱体的外壁设置有漂浮组件,且漂浮组件上设置有红外发射器,所述柱体的端部贯穿固定设置有伸缩件一,且伸缩件一的伸缩端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设置于安装槽中,且框体中设置有和红外发射器相配合的第一红外接收器,所述罐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添料管,且添料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罐体的另一侧外壁设置有控制屏,所述罐体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排料管,且排料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一电磁阀,还包括:
[0007]通气机构,所述通气机构设置于罐体的外壁,用于维持罐内气压并避免外界空气进入罐体中;
[0008]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罐体的底部外壁,用于支撑罐体。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漂浮组件包括设置于柱体外侧的套环,所述套环的内壁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滚轮,且滚轮和柱体的外壁之间相贴合,所述套环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浮块,所述红外发射器设置于套环的外壁。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柱体的一侧外壁还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中设置有和红外发射器相配合的第二红外接收器,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阀的启闭。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红外接收器、第二红外接收器和伸缩件一均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和控制屏之间电性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内壁设置有点触开关,且点触开
关和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气机构包括设置于罐体外壁的箱体,且箱体和罐体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通,所述箱体中活动设置有活塞板,且活塞板和箱体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活塞板的外壁设置有贯穿所述箱体的活动杆,所述箱体的外壁还开设有通孔。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于罐体外壁四个拐角处的支撑腿,且支撑腿的外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中设置有伸缩件二,所述伸缩件二的伸缩端设置有移动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罐,液体单一碳源在第二电磁阀处于打开的情况下时,可以通过添料管补充至罐体中,当需要将罐体中的液体碳源排出时,可以先通过控制屏输入需要排出的碳源量,此时伸缩件一会带动框体中的第一红外接收器下移至合适位置,然后使第一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罐体中的液体碳源便会通过排料管排出,排出过程中,漂浮组件也随之下移,直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被第一红外接收器接收时,表示此时刚好达到所需排放量,可以触发第一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有效实现精准排料,使用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罐的通气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罐的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罐体、2

透明板、3

第一电磁阀、4

排料管、5

支撑机构、6

柱体、7

点触开关、8

安装槽、9

漂浮组件、10

添料管、11

第二电磁阀、12

框体、13

第一红外接收器、14

伸缩件一、15

通气机构、16

第二红外接收器、17

红外发射器、18

控制屏、19

套环、20

滚轮、21

浮块、22

箱体、23

通孔、24

活塞板、25

活动杆、26

密封圈、27

连通管、28

支撑腿、29

伸缩件二、30

固定槽、31

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如图1和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罐,包括罐体1,罐体1的外壁贯穿固定设置有柱体6,柱体6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槽8,且安装槽8的内壁设置有透明板2,柱体6的外壁设置有漂浮组件9,且漂浮组件9上设置有红外发射器17,柱体6的端部贯穿固定设置有伸缩件一14,所述伸缩件一14的具体结构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伸缩件一14采用电动伸缩杆,且伸缩件一14的伸缩端设置有框体12,框体12设置于安装槽8中,且框体12中设置有和红外发射器17相配合的第一红外接收器13,罐体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添料管10,且添料管10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1,罐体1的另一侧外壁设置有控制屏18,罐体1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排料管4,且排料管4的外壁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
还包括:
[0024]通气机构15,通气机构15设置于罐体1的外壁,用于维持罐内气压并避免外界空气进入罐体1中;
[0025]支撑机构5,支撑机构5设置于罐体1的底部外壁,用于支撑罐体1。
[0026]液体单一碳源在第二电磁阀11处于打开的情况下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罐,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外壁贯穿固定设置有柱体,所述柱体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透明板,所述柱体的外壁设置有漂浮组件,且漂浮组件上设置有红外发射器,所述柱体的端部贯穿固定设置有伸缩件一,且伸缩件一的伸缩端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设置于安装槽中,且框体中设置有和红外发射器相配合的第一红外接收器,所述罐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添料管,且添料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罐体的另一侧外壁设置有控制屏,所述罐体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排料管,且排料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一电磁阀,还包括:通气机构,所述通气机构设置于罐体的外壁,用于维持罐内气压并避免外界空气进入罐体中;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罐体的底部外壁,用于支撑罐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组件包括设置于柱体外侧的套环,所述套环的内壁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滚轮,且滚轮和柱体的外壁之间相贴合,所述套环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浮块,所述红外发射器设置于套环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源投加用智能储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岩徐春峰王卫兵章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合信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