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的饮料与吃食合一的火锅型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598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餐饮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手持的饮料与吃食合一的火锅型容器,包括锅体以及饮料筒,所述锅体整体设置为半球状结构,在锅体内部设置有环形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饮料筒均设置为圆台结构,二者的圆台面倾斜角度相同;所述饮料筒从限位件中穿过,并与限位件相互卡住;所述饮料筒顶部从限位件中穿出,且在饮料筒顶部设置有吸管插孔;所述饮料筒底部留在锅体外侧供使用者手持,且在饮料筒底部设置有摩擦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餐饮容器,通过饮料筒一方面达到手持的目的,另一方面与火锅型容器相连;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快速同时提供火锅型食品与饮料服务的容器,降低了火锅型食品对场地的要求,也降低了消费者的支出。消费者的支出。消费者的支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的饮料与吃食合一的火锅型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餐饮用具
,具体为一种手持的饮料与吃食合一的火锅型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典型的火锅食材包括各种肉类、海鲜类、蔬菜类、豆制品类、菌菇类、蛋类制品等,将其放入煮开的清水或特制的高汤锅底烫熟后食用,有些吃法还会蘸上调味料一起食用,餐饮业中需要先使用容器添加好锅底再搬运到顾客坐在的桌子上,对于食用场景的要求较为严格,且成本投入较高,便携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的饮料与吃食合一的火锅型容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的饮料与吃食合一的火锅型容器,包括锅体以及饮料筒,所述锅体整体设置为半球状结构,在锅体内部设置有环形的限位件,在锅体与限位件之间留有食物槽;所述限位件与饮料筒均设置为圆台结构,二者的圆台面倾斜角度相同;所述饮料筒从限位件中穿过,并与限位件相互卡住;所述饮料筒顶部从限位件中穿出,且在饮料筒顶部设置有吸管插孔,所述饮料筒底部留在锅体外侧供使用者手持。
[0005]优选的,所述饮料筒外侧与锅体底部对应的部位设置有承托架,所述锅体底部设置为平面与承托架相互抵住;在承托架上设置有限位头,所述锅体底部对应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限位头相互卡住。
[0006]优选的,所述限位头设置为半球形结构,所述限位槽与限位头相互配合,所述限位头绕着限位槽表面均匀设置有多组。
[0007]优选的,所述锅体与限位件顶部保持平齐,在食物槽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两侧分别与锅体与限位件保持贴合,底部与固定销进行固定。
[0008]优选的,所述隔板底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与固定销相互插接;所述固定销顶部设置为半球形结构。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1、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快速同时提供火锅型食品与饮料服务的容器;
[0011]2、由于是手持的,就降低了食用火锅食品对场地的要求,也降低了消费者的支出;
[0012]3、丰富了快餐市场的品种,方便了火锅文化的推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饮料筒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锅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1、锅体;2、限位件;3、饮料筒;4、食物槽;5、吸管插孔;6、隔板;7、承托架;8、限位头;9、限位槽;10、固定销;11、固定块;12、插孔;13、摩擦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持的饮料与吃食合一的火锅型容器,包括锅体1以及饮料筒3,所述锅体1整体设置为半球状结构,在锅体1内部设置有环形的限位件2,在锅体1与限位件2之间留有食物槽4;所述限位件2与饮料筒3均设置为圆台结构,二者的圆台面倾斜角度相同;所述饮料筒3从限位件2中穿过,并与限位件2相互卡住;所述饮料筒3顶部从限位件2中穿出,且在饮料筒3顶部设置有吸管插孔5,所述饮料筒3底部留在锅体1外侧供使用者手持。
[0022]进一步的,所述饮料筒3外侧与锅体1底部对应的部位设置有承托架7,所述锅体1底部设置为平面与承托架7相互抵住;在承托架7上设置有限位头8,所述锅体1底部对应设置有限位槽9,所述限位槽9与限位头8相互卡住。
[002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头8设置为半球形结构,所述限位槽9与限位头8相互配合,所述限位头8绕着限位槽9表面均匀设置有多组。
[0024]进一步的,所述锅体1与限位件2顶部保持平齐,在食物槽4中设置有隔板6,所述隔板6两侧分别与锅体1与限位件2保持贴合,底部与固定销10进行固定。
[0025]进一步的,所述隔板6底部设置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上设置有插孔12,所述插孔12与固定销10相互插接;所述固定销10顶部设置为半球形结构。
[0026]进一步的,所述饮料筒3底部设置有摩擦纹13。
[0027]工作原理:加制作好的汤汁以及食材可以直接放入锅体1与限位件2之间的食物槽
4中,将饮料筒3从限位件2中穿过,由于二者均为圆台状结构,当限位件2内壁与饮料筒3外壁相接时二者卡住,从而饮料筒3起到承载作用,托住锅体1,食客可以手持饮料筒3底部以携带使用,同时饮料筒3顶部设置有吸管插孔5,可以供食客饮用筒内的饮料;除了能够针对火锅使用,锅体1中还可以放入一些例如关东煮、麻辣烫等类型小吃。
[0028]锅体1底部设置为平面与承托架7相互抵住,承托架7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承托作用,并且通过限位头8卡在限位槽9中,来避免锅体1与饮料筒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便于维持锅体1的稳定,避免在锅体1中汤汁洒出。
[0029]锅体1与限位件2顶部保持平齐,从而食物槽4两侧高度相同,在实际使用时,加入汤汁高度不宜过多,避免给使用带来不便;隔板6设置在食物槽4中,能够对槽体进行分隔呈多个槽室,可以用于放置不同的食材。隔板6通过固定块11与底部的固定销10插接,便于拆卸安装以及灵活改变位置,使用场景更加多变。饮料筒3底部设置有摩擦纹13,可以增加与手掌的摩擦力,便于握持。
[00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的饮料与吃食合一的火锅型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以及饮料筒(3),所述锅体(1)整体设置为半球状结构,在锅体(1)内部设置有环形的限位件(2),在锅体(1)与限位件(2)之间留有食物槽(4);所述限位件(2)与饮料筒(3)均设置为圆台结构,二者的圆台面倾斜角度相同;所述饮料筒(3)从限位件(2)中穿过,并与限位件(2)相互卡住;所述饮料筒(3)顶部从限位件(2)中穿出,且在饮料筒(3)顶部设置有吸管插孔(5),所述饮料筒(3)底部留在锅体(1)外侧供使用者手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的饮料与吃食合一的火锅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料筒(3)外侧与锅体(1)底部对应的部位设置有承托架(7),所述锅体(1)底部设置为平面与承托架(7)相互抵住;在承托架(7)上设置有限位头(8),所述锅体(1)底部对应设置有限位槽(9),所述限位槽(9)与限位头(8)相互卡住。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峰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