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换电站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286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换电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换电站基础;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框;底座包括连接件和多个底板,多个底板依次拼接形成板状结构,且所有的底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支撑框包括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首尾依次连接围成用于支撑换电站主体的框体结构,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支撑板的端部与支撑柱连接固定,支撑柱的高度与支撑框的高度相等。该装配式换电站基础中的底座和支撑框分别通过多个模块化的底板、支撑板以及支撑柱连接形成,且底板与支撑板能够在工厂中进行预制,在需要施工时便可以直接将底板以及支撑板送至工地上进行装配,以缩短换电站的施工周期,节约成本,并加快换电站的建设。换电站的建设。换电站的建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换电站基础


[0001]本技术属于换电站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换电站基础。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电动汽车的技术愈加成熟,且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使得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电动汽车在电能使用完后需要对其进行充电,而电动汽车充满电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为了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在电动汽车的电能快耗尽时更换电池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0003]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为了便于给电动汽车更换电池,满足电动汽车的换电需求,需要建造更多的换电站来满足市场需求。
[0004]现有的换电站大多采用集装箱结构,将集装箱安装在换电站基础上,并在集装箱的内部安装相应的换电设备、充电设备以形成换电站,以便于对电动汽车的电池进行更换,并能够对电池进行充电。
[0005]但是,现有的换电站的基础一般采用现浇筏板式基础,该类基础存有以下问题:
[0006](1)现浇筏板式基础是通过现场逐层浇注形成,换电站中的设备的安装需要在基础上通过焊接或开孔的方式来实现连接,导致设备的安装精度和安装效率降低;
[0007](2)换电站的建设需要等待基础完工之后才能够开始,同时还需要在现场逐一的安装换电站中的设备,导致换电站的施工周期长且成本高,不利于快速建站并投入使用;
[0008](3)由于地基的特殊性,使得换电站在建成后无法移动,即集装箱与基础连接为一体,无法应对换电站需要迁址的情况。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施工周期短且安装方便的换电站基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换电站基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电站的基础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不利于换电站的快速建设及投入使用的技术问题。
[0010]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0011]一种装配式换电站基础,包括底座和支撑框;
[0012]所述底座包括连接件和多个底板,多个所述底板依次拼接形成板状结构,且所有的所述底板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固定;
[0013]所述支撑框包括多个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首尾依次连接围成用于支撑换电站主体的框体结构,所述支撑框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且所述支撑框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底座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的连接处,所述支撑板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柱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柱的高度与所述支撑框的高度相等。
[0014]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底板包括承口
板和插口板,所述承口板与所述插口板为大小相等的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承口板的侧边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的一侧延伸至所述承口板的上端面,所述插口板的侧边设置有与所述卡口匹配的凸起部,多个所述承口板与多个所述插口板依次交错的沿所述承口板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相邻的所述承口板与所述插口板通过所述卡口与所述凸起部的配合连接,且所述承口板与所述插口板的贴合面设置有防水胶条A。
[0015]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相邻的所述承口板以及所述插口板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固定;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连接螺栓A,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承口板与所述插口板的连接处,且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承口板以及所述插口板的上端面,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穿孔,两个所述穿孔分别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两端设置,所述连接螺栓A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螺栓A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穿孔与所述承口板以及所述插口板连接;所述连接件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承口板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001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相邻的所述承口板以及所述插口板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固定;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螺栓A和锁紧螺母A,所述承口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沉孔A,所述沉孔A位于所述承口板靠近所述插口板的一侧,所述插口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沉孔B,所述沉孔B位于所述插口板靠近所述承口板的一侧,且所述沉孔A的位置与所述沉孔B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螺栓A的连接端由所述沉孔A的侧壁穿入并依次穿过所述卡口和所述凸起部由所述沉孔B的侧壁穿出,所述锁紧螺母A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锁紧螺母A分别设置在所述沉孔A和所述沉孔B中,且两个所述锁紧螺母A分别与所述连接螺栓A的两端连接以锁紧所述承口板和所述插口板;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依次沿所述承口板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0017]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连接螺栓B和锁紧螺母B,所述承口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沉孔C,所述沉孔C位于所述承口板靠近所述插口板的一侧,所述插口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沉孔D,所述沉孔D位于所述插口板靠近所述承口板的一侧,且所述沉孔C的位置与所述沉孔D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螺栓B的连接端由所述沉孔C的侧壁穿入并依次穿过所述承口板的侧壁和所述插口板的侧壁由所述沉孔D的侧壁穿出,所述锁紧螺母B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锁紧螺母B分别设置在所述沉孔C和所述沉孔D中,且两个所述锁紧螺母B分别与所述连接螺栓B的两端连接以锁紧所述承口板和所述插口板,所述连接螺栓B所在的高度低于所述连接螺栓A所在的高度。
[0018]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连接件包括预应力钢筋以及锁紧螺母A,所述预应力钢筋贯穿所有的所述底板,且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底座的两端的外部,所述锁紧螺母A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锁紧螺母A分别与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两端连接以锁紧所有的所述底板;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接件分别靠近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以及所述底座的下端面设置;每组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依次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0019]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螺栓连接器,所述底座对应所述安装槽的位置竖直设置有插接螺栓,所述插接螺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板并延伸至所述螺栓连接器中,所述螺栓连接器内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支撑板的插接螺母,所述插接螺母与所述
插接螺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连接。
[0020]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螺栓连接器包括盒体、连接管以及锚筋,所述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底部,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盒体内部连通,所述锚筋设置在所述盒体的顶部;所述盒体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且所述安装口口的位置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的位置相同,所述锚筋和所述连接管均埋设在所述支撑板中,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盒体的一端向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延伸,所述插接螺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管并延伸至所述盒体内,所述插接螺母设置在所述盒体内并与所述插接螺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连接。
[0021]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相邻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换电站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支撑框(2);所述底座(1)包括连接件(12)和多个底板(11),多个所述底板(11)依次拼接形成板状结构,且所有的所述底板(11)通过所述连接件(12)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框(2)包括多个支撑板(21),多个所述支撑板(21)首尾依次连接围成用于支撑换电站主体(3)的框体结构,所述支撑框(2)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且所述支撑框(2)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底座(1)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16),所述支撑柱(16)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21)的连接处,所述支撑板(21)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柱(16)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柱(16)的高度与所述支撑框(2)的高度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换电站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包括承口板(111)和插口板(112),所述承口板(111)与所述插口板(112)为大小相等的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承口板(111)的侧边开设有卡口(1111),所述卡口(1111)的一侧延伸至所述承口板(111)的上端面,所述插口板(112)的侧边设置有与所述卡口(1111)匹配的凸起部(1121),多个所述承口板(111)与多个所述插口板(112)依次交错的沿所述承口板(111)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相邻的所述承口板(111)与所述插口板(112)通过所述卡口(1111)与所述凸起部(1121)的配合连接,且所述承口板(111)与所述插口板(112)的贴合面设置有防水胶条A(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换电站基础,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承口板(111)以及所述插口板(112)通过所述连接件(12)连接固定;所述连接件(12)包括连接板(121)和连接螺栓A(122),所述连接板(121)设置在所述承口板(111)与所述插口板(112)的连接处,且所述连接板(121)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承口板(111)以及所述插口板(112)的上端面,所述连接板(121)上设置有两个穿孔,两个所述穿孔分别靠近所述连接板(121)的两端设置,所述连接螺栓A(1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螺栓A(122)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穿孔与所述承口板(111)以及所述插口板(112)连接;所述连接件(12)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12)沿所述承口板(11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换电站基础,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承口板(111)以及所述插口板(112)通过所述连接件(12)连接固定;所述连接件(12)包括连接螺栓A(122)和锁紧螺母A(123),所述承口板(111)的上端面设置有沉孔A(1112),所述沉孔A(1112)位于所述承口板(111)靠近所述插口板(112)的一侧,所述插口板(112)的上端面设置有沉孔B(1122),所述沉孔B(1122)位于所述插口板(112)靠近所述承口板(111)的一侧,且所述沉孔A(1112)的位置与所述沉孔B(112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螺栓A(122)的连接端由所述沉孔A(1112)的侧壁穿入并依次穿过所述卡口(1111)和所述凸起部(1121)由所述沉孔B(1122)的侧壁穿出,所述锁紧螺母A(1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锁紧螺母A(123)分别设置在所述沉孔A(1112)和所述沉孔B(1122)中,且两个所述锁紧螺母A(123)分别与所述连接螺栓A(122)的两端连接以锁紧所述承口板(111)和所述插口板(112);所述连接件(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12)依次沿所述承口板(11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换电站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2)还包括连接螺栓B(124)和锁紧螺母B(125),所述承口板(1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东温小宝齐智刚郭志军吕维英邰爽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华装清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