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诊断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14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诊断床,由床体、导轨、支座、脚轮、连接轴组成。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在磁体上,支座垫在导轨下方,脚轮通过连接轴固定在床体上,脚轮可在导轨内运动,将诊断床与磁体组装好后,装配磁体外罩即成为一体化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床体与主机设计成一体,床体通过导轨与磁体把合连接,解决了诊断床与磁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并使得现场安装方便、快捷。该复合一体的设计,不仅造型新颖,且外观小巧,节省占地空间,且具有生动、活泼的效果,更适用于儿童使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诊断床
技术介绍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床亦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用于普通磁共振的诊断床,一般结构为床体与主机分体设计,该诊断床现场安装时,难以确保诊断床与磁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安装复杂、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同时根据头肢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特点,本技术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诊断床,用于诊断头部、四肢,以及为儿童提供磁共振诊断服务。该诊断床将床体与主机设计成一体,不仅节省占地空间,而且安装维护容易,操作更方便、省力。本技术诊断床由床体、导轨、支座、脚轮、连接轴组成。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在磁体上,支座垫在导轨下方,脚轮通过连接轴固定在床体上,脚轮可在导轨内运动,将诊断床与磁体组装好后,装配磁体外罩即成为一体化设计。本技术床体与主机设计成一体。床体通过导轨与磁体把合连接,解决了诊断床与磁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使得现场安装方便、快捷。该复合一体的设计,不仅造型新颖,且外观小巧,节省占地空间,且具有生动、活泼的效果,更适用于儿童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诊断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其中1是床体,2是磁体,3是脚轮,4是支座,5是导轨,6是连接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诊断床由床体1、脚轮3、支座4、导轨5、连接轴6组成。导轨5通过螺栓固定在磁体2上,支座4支撑在导轨5的下方起辅助支撑作用。脚轮3通过连接轴6固定在床体1上,脚轮3可在导轨5内运动。将诊断床与磁体组装好后,装配磁体外罩即成为一体化设计,床体为二维运动,使用时,可以很容易地将床体移动到所需位置后,并能够保证床体与磁体相对位置的固定。权利要求1.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诊断床,其特征在于该诊断床由床体、导轨、支座、脚轮、连接轴组成;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在磁体上,支座垫在导轨下方起辅助支撑作用,脚轮通过连接轴固定在床体上,脚轮可在导轨内运动。专利摘要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诊断床,由床体、导轨、支座、脚轮、连接轴组成。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在磁体上,支座垫在导轨下方,脚轮通过连接轴固定在床体上,脚轮可在导轨内运动,将诊断床与磁体组装好后,装配磁体外罩即成为一体化设计。本技术床体与主机设计成一体,床体通过导轨与磁体把合连接,解决了诊断床与磁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并使得现场安装方便、快捷。该复合一体的设计,不仅造型新颖,且外观小巧,节省占地空间,且具有生动、活泼的效果,更适用于儿童使用。文档编号A61B5/055GK2768667SQ20042005524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9日专利技术者肖圣前, 赵世杰, 陈光燃, 陈瑜, 高大奇 申请人:沈阳东软波谱磁共振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诊断床,其特征在于该诊断床由床体、导轨、支座、脚轮、连接轴组成;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在磁体上,支座垫在导轨下方起辅助支撑作用,脚轮通过连接轴固定在床体上,脚轮可在导轨内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圣前赵世杰陈光燃陈瑜高大奇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东软波谱磁共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