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属于核磁共振附属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自从核磁共振专利技术以来,核磁共振已经成为检测关节韧带、半月板、脊髓及椎间盘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普通核磁共振扫描时,受试者处于平卧位,髋膝关节缺乏轴向负荷,不能了解站立时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情况。而恰恰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多数发生在直立运动时。同样胸腰椎在普通核磁共振扫描时也缺乏轴向负荷,不能了解站立时脊髓及椎间盘的情况。而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疾患也在站立位时症状明显。因此了解膝关节及腰椎在正常轴向负荷状态下,关节韧带、半月板动力学改变以及脊髓、椎间盘状态至关重要。近年来,国际是虽已设计出直立位核磁共振扫描系统以检测膝关节负荷状态下数据,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并且其成像不如常规核磁共振系统成像清晰,国际上尚无膝关节负荷状态下,前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的拉伸位移情况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价格便宜,可在受试者平卧位时提供一定的膝关节及脊柱轴向负荷,来模拟站立位时的关节及脊柱负荷,从而获得站立位时关节韧带、半月板动力学改变以及脊髓、椎间盘状态的核磁共振下关节加压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核磁共振下关节加压装置,包括加压靴,支撑板,滑轮,配重载体,承重索;其中,滑轮固装在支撑板的一端;承重索通过滑轮,其一端连接加压靴,另一端连接重物。所述核磁共振下关节加压装置全部采用非金属材料制造。由于正常人体站立时,双侧膝关节约承担受试者80%体重的轴向负荷。调整重物重量达40%体重时,则可在单侧膝关节产生模拟站立位时轴向负荷。当需要提供腰椎轴向负荷时,则将固定带固定在胸部及肩部,双足都 ...
【技术保护点】
核磁共振下关节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靴[1],支撑板[2],滑轮[3],配重载体[4],承重索[5];其中,滑轮[3]固装在支撑板[2]的一端;承重索[5]通过滑轮[3],其一端连接加压靴[1],另一端连接配重载体[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沛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津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