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高阻尼吸隔音复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11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高阻尼吸隔音复合结构,包括阻尼层,所述阻尼层通过胶水贴敷在车体表面,所述阻尼层的表面通过胶水贴敷有聚酯吸音棉,所述聚酯吸音棉的材质为聚酯纤维,所述聚酯吸音棉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铝穿孔护面,所述铝穿孔护面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阻尼层、聚酯吸音棉以及铝穿孔护面,可将车体振动能量高效的转换为热能耗散掉,从源头上衰减振动能量,避免振动能量向周围的扩散,导致二次结构辐射噪声,同时,聚酯吸音棉不仅能够吸收基体结构辐射的声波,还可以降低外界入射的声波能量,避免室内的混响,且通过加装铝穿孔护面,对整体结构起到美观作用。结构起到美观作用。结构起到美观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高阻尼吸隔音复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隔音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高阻尼吸隔音复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地铁、高铁等交通运载体的动力及运行时速的增加,乘客对舒适度要求的提升,车辆内部噪声问题日益突出,车辆内部噪声不仅包含动力设备直接辐射到人耳的空气一次辐射噪声,还包括动力设备激励力沿结构件传递,引起薄壁结构振动导致的二次结构辐射噪声。
[0003]现有的大多数车辆内部壁板结构均为隔音壁板结构,其阻断空气噪声的隔音效果优异,但吸声效果差,其次,由于普通隔音板材自身阻尼效果差,往往直接刚性安装到结构基体上,结构与隔音板材导通,结构振动引起隔音板材振动,导致其自身成为了二次噪声源,其实际降噪效果大大折扣,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高阻尼吸隔音复合结构,可在源头上将振动能量衰减,降低结构的辐射噪声并吸收声波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车用高阻尼吸隔音复合结构,通过设置阻尼层、聚酯吸音棉以及铝穿孔护面,可将车体振动能量高效的转换为热能耗散掉,从源头上衰减振动能量,避免振动能量向周围的扩散,导致二次结构辐射噪声,同时,聚酯吸音棉不仅能够吸收基体结构辐射的声波,还可以降低外界入射的声波能量,避免室内的混响,且通过加装铝穿孔护面,对整体结构起到美观作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车用高阻尼吸隔音复合结构,包括阻尼层,所述阻尼层通过胶水贴敷在车体表面,所述阻尼层的表面通过胶水贴敷有聚酯吸音棉,所述聚酯吸音棉的材质为聚酯纤维,所述聚酯吸音棉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铝穿孔护面,所述铝穿孔护面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空腔。
[0007]优选地,所述聚酯吸音棉设置在阻尼层远离车体的一侧表面,所述铝穿孔护面设置在聚酯吸音棉远离阻尼层的一侧表面,所述聚酯吸音棉与铝穿孔护面之间通过结构胶粘合。
[0008]优选地,所述铝穿孔护面设置在聚酯吸音棉远离阻尼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空腔的开设面积占铝穿孔护面总面积的10%。
[0009]优选地,所述阻尼层的表面贴敷有约束钢板,所述约束钢板的表面设置有吸音层,所述吸音层由超细玻璃棉与透声玻璃纤维布组成,所述透声玻璃纤维布的表面设置有钢网护面,所述钢网护面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二空腔。
[0010]优选地,所述约束钢板设置在阻尼层远离车体的一侧表面,所述超细玻璃棉设置在约束钢板远离阻尼层的一侧表面,所述透声玻璃纤维布设置在超细玻璃棉远离约束钢板的一侧表面。
[0011]优选地,所述钢网护面设置在透声玻璃纤维布远离超细玻璃棉的一侧表面,且所述第二空腔的开设面积占钢网护面总面积的20%。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0013]1、通过设置阻尼层、聚酯吸音棉以及铝穿孔护面,可将车体振动能量高效的转换为热能耗散掉,从源头上衰减振动能量,避免振动能量向周围的扩散,导致二次结构辐射噪声,同时,聚酯吸音棉不仅能够吸收基体结构辐射的声波,还可以降低外界入射的声波能量,避免室内的混响,且通过加装铝穿孔护面,对整体结构起到美观作用,也便于后期的维修保养。
[0014]2、通过设置约束钢板、透声玻璃纤维布、超细玻璃棉以及钢网护面,可更高效的将振动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掉,提高阻尼减振效果,同时在透声玻璃纤维布的作用下,可有效防止纤维外泄,增加吸声性能以及起到防火阻燃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用高阻尼吸隔音复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用高阻尼吸隔音复合结构的立体图;
[0017]图3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用高阻尼吸隔音复合结构的铝穿孔护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5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
[0021]图7为实施例二的钢网护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阻尼层、2聚酯吸音棉、3铝穿孔护面、301第一空腔、4约束钢板、5透声玻璃纤维布、6超细玻璃棉、7钢网护面、701第二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24]参照图1

4,一种车用高阻尼吸隔音复合结构,包括阻尼层1,其特征在于,阻尼层1通过胶水贴敷在车体表面,阻尼层1的表面通过胶水贴敷有聚酯吸音棉2,聚酯吸音棉2的材质为聚酯纤维,聚酯吸音棉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铝穿孔护面3,铝穿孔护面3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空腔301,聚酯吸音棉2设置在阻尼层1远离车体的一侧表面,铝穿孔护面3设置在聚酯吸音棉2远离阻尼层1的一侧表面,聚酯吸音棉2与铝穿孔护面3之间通过结构胶粘合,铝穿孔护面3设置在聚酯吸音棉2远离阻尼层1的一侧表面,第一空腔301的开设面积占铝穿孔护面3总面积的10%。
[0025]本实施例中,将阻尼层1粘贴至车体表面,在阻尼层1、聚酯吸音棉2以及铝穿孔护面3的作用下,可将车体振动能量高效的转换为热能耗散掉,从源头上衰减振动能量,避免
振动能量向周围的扩散,导致二次结构辐射噪声,同时,聚酯吸音棉2不仅能够吸收基体结构辐射的声波,还可以降低外界入射的声波能量,避免室内的混响,且通过加装铝穿孔护面3,对整体结构起到美观作用,也便于后期的维修保养。
[0026]实施例2
[0027]参照图5

7,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阻尼层1的表面贴敷有约束钢板4,约束钢板4的表面设置有吸音层,约束钢板4可增加阻尼材料的剪切变形,提高振动能量的转化效率,约束钢板4的材质还可以为铝、复合材料等,其模量至少为阻尼材料的2倍以上,吸音层由超细玻璃棉6与透声玻璃纤维布5组成,透声玻璃纤维布5的厚度为小于0.5mm,需要注意的是,吸音层的材质还可以是,多孔纤维、泡沫材料、聚酯纤维、蜜胺泡棉、岩棉等,且材料密度在50~800kg/m3之间,透声玻璃纤维布5的表面设置有钢网护面7,钢网护面7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二空腔701,约束钢板4设置在阻尼层1远离车体的一侧表面,超细玻璃棉6设置在约束钢板4远离阻尼层1的一侧表面,透声玻璃纤维布5设置在超细玻璃棉6远离约束钢板4的一侧表面,钢网护面7设置在透声玻璃纤维布5远离超细玻璃棉6的一侧表面,且第二空腔701的开设面积占钢网护面7总面积的20%,钢网护面7其表面开孔率≥5%,且其厚度在0.5~5mm,第二空腔701的直径在1~10mm之间,且中心间距是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高阻尼吸隔音复合结构,包括阻尼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层(1)通过胶水贴敷在车体表面,所述阻尼层(1)的表面通过胶水贴敷有聚酯吸音棉(2),所述聚酯吸音棉(2)的材质为聚酯纤维,所述聚酯吸音棉(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铝穿孔护面(3),所述铝穿孔护面(3)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空腔(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高阻尼吸隔音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涵舒振兰贺俊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启赋科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