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爱友专利>正文

一种防冲击安全桥梁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0029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冲击安全桥梁及其工作方法,属于桥梁技术领域,现有的桥梁梁体在遇到高位洪流时其侧向冲击稳固性不足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梁体迎流侧和背流侧的两端分别对称安装有前插块和后插块,前插块和后插块上方外侧分别设有第一伸缩限位槽和第二伸缩限位槽,墩帽两端对称设有的凸起,凸起插入前插块和后插块的第一伸缩限位槽和第二伸缩限位槽内,由此实现对梁体的耐冲击防侧翻限位的功能,再通过在前插块上对称设有由迎流端向墩身间上方蜿蜒的前流道,后插块上设有沿水流方向倾斜向上的后流道,在水流经过时对前插块和后插块产生向下的牵引力,前插块和后插块对梁体施加向下的牵引力,以此进一步增加梁体的抗冲击稳定性。击稳定性。击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冲击安全桥梁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
,具体涉及一种防冲击安全桥梁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桥梁普遍采用桩基、承台、墩身、墩帽、支座和梁板由下而上依次搭建而成,通过在河床底部成孔浇筑多根桩基,桩基上方浇筑承台,承台上方浇筑墩身,多个墩身顶部的墩帽通过支座来安装梁板,此种构建方式针对低位洪流具备稳定的抗冲击性能,但是面对高位洪流时,洪流冲击梁板,梁板将侧向力传递于支座,由于支座在设计时主要针对梁体的水平伸缩和竖向支撑、减震的安装限定功能,其无法有效的为梁板提供稳定、高强度的抗侧向冲击力的功能,同时由于高位洪流中经常会掺杂树枝等漂浮杂物,影响泄洪,进一步增大梁板所受的侧向冲击力,最终导致梁板冲翻或侧滑脱落,结构损毁、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发生。
[0003]同时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910575896.9所提出防冲击安全桥梁,其通过在所述桥身(即梁体)上开设有泄流通道,并在出水端设置有导流装置,以此来实现减小侧面冲击的功能,在上述分析中,高位洪流中经常会掺杂树枝等漂浮杂物,泄流通道存在容易背堵塞的情况,同时在梁体内设置泄流通道一方面会降低梁体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并未有效的利用桩基、承台、墩身来解决侧向冲击问题。
[0004]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冲击安全桥梁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冲击安全桥梁及其工作方法,系统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现有的桥梁梁体在遇到高位洪流时其侧向冲击稳固性不足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防冲击安全桥梁,包括依次浇筑安装的桩基、承台、墩身和墩帽,相邻所述墩帽顶部通过设有支座来安装梁体,所述梁体迎流侧和背流侧的两端分别对称安装有前插块和后插块;
[0008]所述墩帽两端通过设置插槽分别插入两组所述前插块和两组所述后插块,同时所述前插块和所述后插块上方外侧分别设有第一伸缩限位槽和第二伸缩限位槽来卡装所述插槽两端所述墩帽上设有的凸起;
[0009]两组所述前插块上对称设有由迎流端向所述墩身间上方蜿蜒的前流道,水流经过所述前流道对所述前插块施加向下的压力;
[0010]在所述墩身间的所述后插块上设有沿水流方向倾斜向上的后流道,水流经过所述后流道对所述后插块施加向下的压力。
[0011]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梁体迎流侧和背流侧的两端分别对称安装有前插块和后插块,前插块和后插块上方外侧分别设有第一伸缩限位槽和第二伸缩限位槽,墩帽两端
对称设有的凸起,凸起插入前插块和后插块的第一伸缩限位槽和第二伸缩限位槽内,由此实现对梁体的防侧翻限位的功能,再通过在前插块上对称设有由迎流端向墩身间上方蜿蜒的前流道,后插块上设有沿水流方向倾斜向上的后流道,在水流经过时对前插块和后插块产生向下的牵引力,以此进一步增加梁体的抗冲击稳定性。
[0012]进一步的,所述墩帽两端下方的所述墩身上对称设有卡槽,所述前插块通过设有第一内凹面滑动安装在所述墩身上,同时所述前插块的所述第一内凹面上设有多个卡装在所述卡槽内的第一弧形插块;所述后插块通过设有第二内凹面滑动安装在所述墩身上,同时所述后插块的所述第二内凹面上设有多个卡装在所述卡槽内的第二弧形插块。
[001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墩身上对称设有卡槽,前插块上设有多个卡装在卡槽内的第一弧形插块,后插块上设有多个卡装在所述卡槽内的第二弧形插块,以此来进一步增加前插块和后插块的安装防滑来提高梁体的抗冲击性能。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插块和所述第二弧形插块的竖向宽度均小于所述卡槽的竖向宽度。
[0015]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梁体发生震动时,第一弧形插块和第二弧形插块的竖向宽度均小于卡槽的竖向宽度,以满足其竖向小幅度震动的功能。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前插块迎流端和侧面设有利流的弧形面。
[0017]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便于流体转向经过墩身间流过,减小阻力。
[0018]进一步的,所述前插块上上下相邻的所述前流道间形成水流动过向下挤压的前压板,水流经过所述前压板流动施压分为前上升段和后上升段,前上升段水流经过所述前压板前段向墩身两侧上升流动对所述前压板施加向下的一段冲击力,后上升段水流经过所述前压板后段向墩身间上升流动对所述前压板施加向下的二段冲击力,所述后插块上上下相邻的所述后流道间形成水流动过向下挤压的后压板。
[001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水流经过前流道和后流道时,分别对前压板和后压板施加向下的下压力,以此来通过前插块和后插块对梁体施加向下的牵引力,最终实现增加梁体抗冲击的性能。
[0020]更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前压板位于所述墩身间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槽,与所述前压板对应的所述后压板一端设有第二转动槽,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通过销钉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槽和所述第二转动槽内。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伸缩限位槽和所述第二伸缩限位槽的竖向宽度均大于所述凸起的竖向宽度。
[002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满足梁体震动的伸缩要求。
[0023]更进一步的,所述梁体迎流侧和背流侧的两端对称安装有钢板座,所述钢板座通过预埋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梁体上,所述钢板座与所述前插块和所述后插块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栓连接。
[002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预埋安装钢板座,具备良好的连接稳固性,施工成本较低,根据实现设计要求进行焊接或加劲板螺栓连接安装。
[0025]一种防冲击安全桥梁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S1、在梁体架设完毕后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将前插块和后插块安装在梁体迎流侧和背流侧的两端,且同一墩身顶部安装两块梁体的相邻端设有伸缩缝,同时前插块和后插
块上的第一弧形插块和第二弧形插块分别插入墩身两侧的卡槽内;
[0027]S2、在水流经过时,水流冲击迎流侧的两组前插块,并经过向所述墩身间上方蜿蜒的前流道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水流对上下相邻的所述前流道间形成的前压板施加向下的压力,实现对梁体迎流侧受冲击时向下的牵引力,同时水流冲击两组前插块使得第一弧形插块牢固的插入卡槽内,进一步增加梁体的耐冲击性能;
[0028]S3、水流经过所述墩身间的所述后插块上设有倾斜向上的后流道时,在流动过程中向下挤压的后压板,实现对梁体背流侧向下的牵引力,同时所述后插块上设有第二弧形插块插在卡槽内,进一步增加梁体的耐冲击时的稳定性能;
[0029]S4、在常态下,重载汽车经过梁体时,梁体发生大幅度震动时,梁体带动前插块和后插块大幅度震动时,所述墩帽上设有的凸起通过插入前插块和后插块上分别设有的第一伸缩限位槽和第二伸缩限位槽来进行震动限位,配合支座的减震限位,大大提升了梁体防侧翻的安全稳定性。。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1](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梁体迎流侧和背流侧的两端分别对称安装有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冲击安全桥梁,包括依次浇筑安装的桩基(1)、承台(2)、墩身(3)和墩帽(4),相邻所述墩帽(4)顶部通过设有支座(6)来安装梁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8)迎流侧和背流侧的两端分别对称安装有前插块(10)和后插块(15);所述墩帽(4)两端通过设置插槽(5)分别插入两组所述前插块(10)和两组所述后插块(15),同时所述前插块(10)和所述后插块(15)上方外侧分别设有第一伸缩限位槽(13)和第二伸缩限位槽(18)来卡装所述插槽(5)两端所述墩帽(4)上设有的凸起(41);两组所述前插块(10)上对称设有由迎流端向所述墩身(3)间上方蜿蜒的前流道(14),水流经过所述前流道(14)对所述前插块(10)施加向下的压力;在所述墩身(3)间的所述后插块(15)上设有沿水流方向倾斜向上的后流道(19),水流经过所述后流道(19)对所述后插块(15)施加向下的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冲击安全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墩帽(4)两端下方的所述墩身(3)上对称设有卡槽(7),所述前插块(10)通过设有第一内凹面(11)滑动安装在所述墩身(3)上,同时所述前插块(10)的所述第一内凹面(11)上设有多个卡装在所述卡槽(7)内的第一弧形插块(12);所述后插块(15)通过设有第二内凹面(16)滑动安装在所述墩身(3)上,同时所述后插块(15)的所述第二内凹面(16)上设有多个卡装在所述卡槽(7)内的第二弧形插块(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冲击安全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插块(12)和所述第二弧形插块(17)的竖向宽度均小于所述卡槽(7)的竖向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冲击安全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插块(10)迎流端和侧面设有利流的弧形面(1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冲击安全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插块(10)上上下相邻的所述前流道(14)间形成水流动过向下挤压的前压板(141),水流经过所述前压板(141)流动施压分为前上升段和后上升段,前上升段水流经过所述前压板(141)前段向墩身(3)两侧上升流动对所述前压板(141)施加向下的一段冲击力,后上升段水流经过所述前压板(141)后段向墩身(3)间上升流动对所述前压板(141)施加向下的二段冲击力,所述后插块(15)上上下相邻的所述后流道(19)间形成水流动过向下挤压的后压板(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爱友
申请(专利权)人:凌爱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