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柔结合的新老桥拼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81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刚柔结合的新老桥拼缝结构,用于旧桥与新桥间的连接,包括柔性联结体系和刚性联结体系;其中,柔性联结体系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槽型钢以及橡胶阻尼,两第一槽型钢均通过锚固螺栓分别同旧桥与新桥进行刚性连接,橡胶阻尼通过其两端分别卡设于两第一槽型钢的槽口内同两第一槽型钢进行柔性连接;刚性联结体系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槽型钢与锁头钢,第二槽型钢与锁头钢均通过锚固螺栓分别同旧桥与新桥进行刚性连接,锁头钢的一端安装于第二槽型钢的槽口内且锁头钢与第二槽型钢的槽口间留有容许锁头钢上下移动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有效减少新老拼宽桥挠度差过大引起的接缝混凝土开裂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刚柔结合的新老桥拼缝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的
,尤其是一种刚柔结合的新老桥拼缝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桥梁改扩建工程逐渐增多,特别是针对新老桥拼宽工程。新老桥拼宽技术的难点在于新老桥连接方式的选择,采用传统湿接缝浇筑的方式连接新老桥时,由于沉降的产生、荷载作用、混凝土收缩徐变、新老桥刚度差等因素都会引起新老桥挠度差产生,拼宽处易发生开裂,严重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刚柔结合的新老桥拼缝结构,通过设置柔性联结体系和刚性联结体系,可以有效减少新老拼宽桥挠度差过大引起的接缝混凝土开裂问题。
[0004]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5]一种刚柔结合的新老桥拼缝结构,用于旧桥与新桥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联结体系和刚性联结体系,所述柔性联结体系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槽型钢以及橡胶阻尼,两所述第一槽型钢均通过锚固螺栓分别同所述旧桥与所述新桥进行刚性连接,所述橡胶阻尼通过其两端分别卡设于两所述第一槽型钢的槽口内同两所述第一槽型钢进行柔性连接。
[0006]两所述第一槽型钢顶部安装有第一盖缝钢板,所述第一盖缝钢板上设有第一弹性混凝土层。
[0007]所述刚性联结体系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槽型钢与锁头钢,所述第二槽型钢与所述锁头钢均通过锚固螺栓分别同所述旧桥与所述新桥进行刚性连接,所述锁头钢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槽型钢的槽口内且所述锁头钢与所述第二槽型钢的槽口间留有容许所述锁头钢上下移动的空间。
[0008]所述第二槽型钢与所述锁头钢顶部安装有第二盖缝钢板,所述第二盖缝钢板上设有第二弹性混凝土层。
[0009]所述柔性联结体系和所述刚性联结体系在新桥与旧桥的拼缝上交叉间隔布置。
[0010]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有效减少新老拼宽桥挠度差过大引起的接缝混凝土开裂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桥梁拼宽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桥梁正常时柔性联结体系的状态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桥梁出现较大挠度差时柔性联结体系的状态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桥梁正常时刚性联结体系的状态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桥梁出现较大挠度差时刚性联结体系的状态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柔性联结体系和刚性联结体系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18]如图1

6所示,图中标记1

16分别表示为:新桥1、旧桥2、新桥现浇湿接头3、新老桥现浇湿接头4、第一槽型钢5、橡胶阻尼6、锚固螺栓7、第一盖缝钢板8、第一弹性混凝土层9、第二槽型钢10、锁头钢11、第二盖缝钢板12、第二弹性混凝土层13、柔性联结体系14、刚性联结体系15、桥面铺装16。
[0019]实施例: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刚柔结合的新老桥拼缝结构,用于旧桥2与新桥1间的连接,其主要包括柔性联结体系14和刚性联结体系15,通过设置柔性联结体系14和刚性联结体系15,可以有效减少新老拼宽桥挠度差过大引起的接缝混凝土开裂问题。如1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以一个柔性联结体系14和一个刚性联结体系15作为一组新老桥现浇湿接头4,每组新老桥现浇湿接头4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而新桥1与新桥1件间可通过新桥现浇湿接头3(传统的湿接缝)进行连接,也可通过新老桥现浇湿接头4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新桥1与旧桥2之间的拼缝上,柔性联结体系14与刚性联结体系15进行交叉间隔布设,该设置允许新老桥存在较大挠度差时,具有一定的变形距离(刚性联结体系15槽型钢和槽口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柔性联结体系14内橡胶阻尼变形距离),最终抵抗新老桥沉降、荷载等造成的挠度差。
[0020]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柔性联结体系1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型钢5(槽口对立放置)以及橡胶阻尼6,两个第一槽型钢均5通过锚固螺栓7分别同旧桥2与新桥1进行刚性连接,橡胶阻尼6通过其两端分别卡设于两个第一槽型钢5的槽口内同两个第一槽型钢5进行柔性连接。两个第一槽型钢5顶部安装有第一盖缝钢板8,第一盖缝钢板8上设有第一弹性混凝土层9。如图2和图3所示,当桥梁出现较大挠度差时,主要由第一弹性混凝土层9和橡胶阻尼6提供联合阻尼作用抵抗湿接缝开裂。
[0021]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刚性联结体系1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槽型钢10与锁头钢11,第二槽型钢10与锁头钢11均通过锚固螺栓7分别同旧桥2与新桥1进行刚性连接,锁头钢11的一端安装于第二槽型钢10的槽口内,并且锁头钢11与第二槽型钢10的槽口间留有容许锁头钢11上下移动的空间。第二槽型钢10与锁头钢11顶部安装有第二盖缝钢板12,第二盖缝钢板12上设有第二弹性混凝土层13。如图4和图5所示,当桥梁出现较大挠度差时,第二槽型钢10和锁头钢11卡死提供限位作用。
[0022]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混凝土层9和第二弹性混凝土层13均由弹性混凝土浇筑而成,弹性混凝土由聚合物弹性树脂、增韧性固化剂、纤维以及骨料组成,具有良好的塑性,能增加路面柔性适用局部变形,具有较好的抗开裂性能、良好的延性和抗剪能力,弹性混凝土在新老桥拼宽处的应用弥补了普通混凝土韧性差,高脆性的缺陷。
[0023]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还具有以下施工方法:
[0024]1、将两个第一槽型钢5用锚固螺栓7分别固定至新桥1、旧桥2的桥面板端部,两个第一槽型钢5槽口对立放置。根据第一槽型钢5内的空间大小将合适尺寸的橡胶阻尼6放入
第一槽型钢5内部。在第一槽型钢5上部铺设第一盖缝钢板8,第一盖缝钢板8作为弹性混凝土内模,防止混凝土漏浆。完成新桥1、旧桥2的桥面铺装16作业,并在第一盖缝钢板8上方浇筑弹性混凝土,以形成第一弹性混凝土层9。
[0025]2、将第二槽型钢10和锁头钢11用锚固螺栓7分别固定至新桥1、旧桥2的桥面板端部,锁头钢11一端安装在第二槽型钢10的槽口内,并且锁头钢11与第二槽型钢10的槽口间留有容许锁头钢11上下移动的空间。在第二槽型钢10和锁头钢11上部铺设第二盖缝钢板12,第二盖缝钢板12作为弹性混凝土内模,防止混凝土漏浆。完成新桥1、旧桥2的桥面铺装16作业,并在第二盖缝钢板12上方浇筑弹性混凝土,以形成第二弹性混凝土层13。
[0026]3、混凝土养护,施工完成。
[0027]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技术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刚柔结合的新老桥拼缝结构,用于旧桥与新桥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联结体系和刚性联结体系,所述柔性联结体系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槽型钢以及橡胶阻尼,两所述第一槽型钢均通过锚固螺栓分别同所述旧桥与所述新桥进行刚性连接,所述橡胶阻尼通过其两端分别卡设于两所述第一槽型钢的槽口内同两所述第一槽型钢进行柔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刚柔结合的新老桥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槽型钢顶部安装有第一盖缝钢板,所述第一盖缝钢板上设有第一弹性混凝土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刚柔结合的新老桥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振杰孙丹丹林伟群李红卫李圣荣邢如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