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臂结构及工程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00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抓臂结构及工程台车,抓臂结构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安装工位和第二安装工位,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工位用于与工程台车的臂架连接;第一驱动结构,连接至所述连接的第二安装工位;抓手总成,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以被所述第一驱动结构驱动并进行回转运动;其中,所述抓手总成至少包括有抓取结构和与其连接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所述抓取结构进行摆动运动,以调整抓取结构的抓取作业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提高抓取结构的抓取作业面,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安装多个抓手的问题,从而优化整车的结构,减少设备的故障率,降低设备购入成本以及维护成本。本以及维护成本。本以及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抓臂结构及工程台车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台车抓臂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抓臂结构及工程台车。

技术介绍

[0002]工程台车是一种隧道施工的重要设备。而抓手或抓臂作为工程台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需要在施工环境困难的情况下进行抓取作业。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抓手或抓臂结构,通常只能满足在一个侧立面方向抓取,当需要抓取另外一个方向的物体时,需要再另外配置一套抓臂装置。因此造成结构安装非常复杂,整体结构尺寸加大不利于整体布局,液压电气管路增多,提高了设备的故障率和风险点。且多增加一套抓臂结构,也增加了设备购入的成本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抓臂结构。
[000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台车。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抓臂结构,包括:
[0007]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安装工位和第二安装工位,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工位用于与工程台车的臂架连接;
[0008]第一驱动结构,连接至所述连接的第二安装工位;
[0009]抓手总成,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以被所述第一驱动结构驱动并进行回转运动;
[0010]其中,所述抓手总成至少包括有抓取结构和与其连接的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所述抓取结构进行摆动运动,以调整抓取结构的抓取作业面。
[0011]本技术提出的抓臂结构,包括连接座、第一驱动结构、抓手总成构成。其中,连接座形成的第一安装工位用于和工程台车的支臂连接,并跟随支臂同步运动,以此满足作业面的要求,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工位包括第一安装点位和第二安装点位,所述第一安装点位与所述工程台车的臂架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二安装点位与多连杆机构铰接,所述多连杆机构由油缸驱动并带动所述抓臂结构进行俯仰运动。第二安装工位则用于安装第一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抓手总成进行沿其径向的回转运动,以满足抓手总成需要径向旋转的情况。在上述基础上,抓手总成至少由抓取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构成。其中,抓取结构用于抓取施工材料,例如钢板等。而第二驱动结构则能够驱动抓取结构做摆动运动,使其既能够对车体一侧的材料进行抓取或放置,又能够摆动到车体的另一侧,以对此侧的材料进行抓取或放置。本技术通过提高抓取结构的抓取作业面,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安装多个抓手的问题,从而优化整车的结构,减少设备的故障率,降低设备购入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0012]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抓臂结构,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抓取结构包括:
[0014]连接臂,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并被所述第一驱动结构驱动以做回转运动;
[0015]连接架,与所述连接臂端部铰接;
[0016]摆动板,一端与所述连接架形成铰接结构,另一端与第二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端形成铰接结构,以被所述第二驱动结构驱动并做摆动运动;
[0017]抓手,设置于所述摆动板,并跟随所述摆动板同步摆动。
[0018]在本技术方案中,抓取结构由连接臂、连接架、摆动板和抓手构成。连接臂作为连接和传动结构,保证与第一驱动结构的联动性。连接架和摆动板的一端形成铰接结构,以此适应摆动板的摆动动作。摆动板作为摆动动作的主体,能够被第二驱动结构驱动,从而以与连接架的连接点作为摆动中心,进行大幅度的摆动动作,进一步地带动着抓手进行同步的大幅度摆动,进而实现抓手位置的改变,以满足车体两侧施工材料的抓取或放置过程。需要说明的是,转手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抓手结构即可,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规格或型号的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二驱动结构可以为液压缸,气缸或电动推杆等装置。上述结构联动性强,且结构连接直接,能够较大程度的利用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力,减少动能损耗。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驱动结构,一端与所述连接臂的侧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铰接,其中,所述连接臂的端部设置第一铰接点,所述连接架在所述第一铰接点形成与连接臂端部的铰接结构,并以此装配形式允许所述连接架被所述第三驱动结构驱动并沿第一方向摆动。
[0020]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连接架在第一铰接点形成与连接臂端部的铰接结构,因此连接架能够被第三驱动结构驱动并沿第一方向摆动,同时摆动板能够同步进行第一方向的摆动,从而提高摆动动作的灵活性,并且同步提高作业面的多变性。其中,第一方向定义为与摆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此外,上述结构在被抓取材料过重时,即抓取结构受到与摆动方向不同步的作用力时,通过连接架第一方向的摆动,带动抓取结构在此方向的运动以适应上述作用力,避免此部分作用力与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力相互抵触或冲突,进而缓解第二驱动结构驱动力的消耗。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架的端部设置第二铰接点,所述摆动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架在所述第二铰接点铰接,所述摆动板的另一端设置第三铰接点,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端与所述摆动板在所述第三铰接点铰接,并以此装配形式允许所述第二驱动结构驱动所述摆动板沿第二方向摆动。
[0022]在本技术方案中,当摆动板进行摆动动作时,由于摆动板的一端在第二铰接点形成与连接架的铰接结构,并允许摆动板此端沿第二方向摆动,以对摆动板的摆动方向进行导向,避免摆动动作偏移,进而提高抓取结构抓取动作的精准性。第三铰接点不仅作为第二驱动结构与摆动板的连接点,确保两者稳定的连接;还作为驱动点,保证第二驱动结构在此点进行驱动动作,以完成摆动板的摆动动作。第三交接点和第二交接点保证了摆动板两端的灵活性,减少摆动动作的阻碍,提高摆动动作的平滑性和稳定性。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铰接点为固定点,所述第三铰接点为动态点,当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端由第三铰接点驱动所述摆动板摆动时,所述第三铰接点以第二铰接点为圆心做弧线运动,以满足所述摆动板的摆动动作。
[0024]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形成配合,以允许并限制摆动动作的发生。此外,第二铰接点为固定点,即摆动中心,确定了摆动发生的中心位置,而第三铰接点为动态点,即确定了摆动的最大直径,确保操作人员根据上述数据了解抓取结构的抓取面积,并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作业质量以及效率。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另一端与连接架的侧壁铰接,且所述第二驱动结构、连接架和摆动板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三角形结构的形状跟随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过程变化。
[0026]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驱动结构、连接架和摆动板形成三角形结构,以提高三者连接的稳定性。且在第二驱动结构驱动时,即使三角形结构的面积会同步变化,但依旧保持上述结构,以确保第二驱动结构受到稳定的支撑。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
[0028]回转驱动器,连接至所述连接座的第二安装工位;
[0029]回转臂,连接至所述回转驱动器,其中,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回转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抓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1),所述连接座(1)包括第一安装工位(101)和第二安装工位(102),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工位(101)用于与工程台车的臂架(2)连接;第一驱动结构(3),连接至所述第二安装工位(102);抓手总成,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结构(3),以被所述第一驱动结构(3)驱动并进行回转运动;其中,所述抓手总成至少包括有抓取结构(4)和与其连接的第二驱动结构(5),所述第二驱动结构(5)能够驱动所述抓取结构(4)进行摆动运动,以调整抓取结构(4)的抓取作业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结构(4)包括:连接臂(401),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结构(3),并被所述第一驱动结构(3)驱动以做回转运动;连接架(402),与所述连接臂(401)端部铰接;摆动板(403),一端与所述连接架(402)形成铰接结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端形成铰接结构,以被所述第二驱动结构(5)驱动并做摆动运动;抓手(404),设置于所述摆动板(403),并跟随所述摆动板(403)同步摆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抓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驱动结构(7),一端与所述连接臂(401)的侧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402)铰接,其中,所述连接臂(401)的端部设置第一铰接点(4011),所述连接架(402)在所述第一铰接点(4011)形成与连接臂(401)端部的铰接结构,并以此装配形式允许所述连接架(402)被所述第三驱动结构(7)驱动并沿第一方向摆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抓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402)的端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冰冯怀魏剑杨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蓝海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