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9960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包括呈立方体状的箱体,箱体内设置有雷达目标模拟器、电源盒以及雷达波模拟天线,雷达波模拟天线与雷达目标模拟器电信号连接,箱体的侧立面上覆盖有第一屏蔽板;雷达波模拟天线安装在天线升降机构上;箱体的一侧设置有与雷达波模拟天线相对的通孔,通孔呈长条状,纵向延伸设置;通孔外侧表面上活动覆盖有第二屏蔽板,第二屏蔽板固定安装在天线升降机构上,第二屏蔽板上开设有与雷达波模拟天线正对的雷达波孔。天线升降机构实现对雷达波模拟天线的位置调节,针对由于雷达波模拟天线升降导致的设备暴露,设置了可活动拆卸的第二屏蔽板,保证始终能够尽可能的对箱体进行屏蔽。体进行屏蔽。体进行屏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雷达目标模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电磁测试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雷达目标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汽车测试,通常为场地测试与仿真测试。场地测试需要较大的测试场地进行各种交通场景构建。在电磁兼容测试方面,目前大多还停留在零部件水平,或驾驶场景直接注入汽车进行测试。对于整车在环的智能汽车测试需构建场景模拟系统,针对以毫米波雷达为主要传感器的汽车,通常采用雷达目标模拟器来实现场景模拟。
[0003]目前雷达目标模拟存在以下问题:1、相关测试设备的杂波干扰车载雷达识别;2、雷达波模拟天线定位调节困难;3、雷达目标模拟系统搭建繁琐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雷达目标模拟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包括呈立方体状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雷达目标模拟器、电源盒以及雷达波模拟天线,所述雷达波模拟天线与所述雷达目标模拟器电信号连接,所述箱体的侧立面上覆盖有第一屏蔽板;
[0006]所述雷达波模拟天线安装在天线升降机构上;
[0007]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雷达波模拟天线相对的通孔,所述通孔呈长条状,纵向延伸设置;所述通孔外侧表面上活动覆盖有第二屏蔽板,所述第二屏蔽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天线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二屏蔽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雷达波模拟天线正对的雷达波孔。
[0008]进一步,所述天线升降机构包括纵向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丝杠、位于所述箱体底部设置的电机、以及通过丝杠螺母连接在所述丝杠上的安装座,所述电机与所述丝杠传动连接,所述雷达波模拟天线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0009]进一步,所述安装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一端设置的安装块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基板上的承载板;
[0010]所述安装块连接在所述丝杠螺母上;
[0011]所述雷达波模拟天线安装在所述承载板上。
[0012]进一步,所述第二屏蔽板包括多块依次纵向拼接的单元板,所述单元板相对两侧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插条和插槽,所述插条和插槽均沿所述单元板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0013]相邻两块所述单元板之间通过插条和插槽连接,所述插条活动插设在相邻单元板上的插槽内;
[0014]其中一块所述单元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板的端面上。
[0015]进一步,所述天线升降机构上还设置有激光定位仪;
[0016]所述第二屏蔽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激光定位仪的光线射出的出光孔。
[0017]进一步,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0018]进一步,所述第一屏蔽板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箱体的侧立面上。
[0019]进一步,所述第一屏蔽板粘贴在所述箱体的侧立面上。
[0020]进一步,所述箱体包括立方体状的框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底部的底板、挂设在所述框架四周侧壁上的挂板以及盖在所述框架顶部的盖板;
[0021]所述第一屏蔽板连接在所述挂板外壁上。
[0022]进一步,所述挂板顶端弯折形成挂钩部,所述挂钩部挂设在所述框架上。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4]天线升降机构实现对雷达波模拟天线的位置调节,针对由于雷达波模拟天线升降导致的设备暴露,设置了可活动拆卸的第二屏蔽板,保证始终能够尽可能的对箱体进行屏蔽。天线升降机构上还安装有激光定位仪,通过激光定位仪射出的光线能够对雷达波模拟天线的高度和照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最后,箱体为拆卸结构,模块化程度高,方便雷达目标模拟系统快速搭建、拆卸和搬运,极大的方便了智能汽车ADAS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场景构建。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智能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雷达目标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智能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雷达目标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8]图3为箱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天线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第二屏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单元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挂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4]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35]如图1

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包括呈立方体状的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雷达目标模拟器2、电源盒3以及雷达波模
拟天线4,雷达波模拟天线4与雷达目标模拟器2电信号连接,箱体1的侧立面上覆盖有第一屏蔽板(图中未画出)。
[0036]雷达波模拟天线4安装在天线升降机构5上。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与雷达波模拟天线4相对的通孔6,通孔6呈长条状,纵向延伸设置,天线升降机构5带动雷达波模拟天线4沿着通孔6上下运动,从而调整雷达波模拟天线4的高度。通孔6外侧表面上活动覆盖有第二屏蔽板7,第二屏蔽板7固定安装在天线升降机构5上,能够随着天线升降机构5上下移动,始终对箱体1进行电磁波屏蔽。第二屏蔽板7上开设有与雷达波模拟天线4正对的雷达波孔8,雷达波模拟天线4发射的雷达波从雷达波孔8内向外射出。
[0037]本实施例中,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7均采用吸波材料制作而成,通过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7将整个箱体1屏蔽起来。
[0038]具体的,天线升降机构5包括纵向设置在箱体1内的丝杠9、位于箱体1底部设置的电机10、以及通过丝杠螺母11连接在丝杠9上的安装座,电机10与丝杠9传动连接,雷达波模拟天线4安装在安装座上。电机10驱动丝杠9转动,丝杠9转动时通过丝杠螺母11带动安装座上下移动。
[0039]安装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板13、位于基板13一端设置的安装块14以及固定安装在基板13上的承载板15。安装块14连接在丝杠螺母11上。雷达波模拟天线4安装在承载板15上。
[0040]第二屏蔽板7包括多块依次纵向拼接的单元板16,单元板16相对两侧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插条17和插槽18,插条17和插槽18均沿单元板16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相邻两块单元板16之间通过插条17和插槽18连接,插条17活动插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包括呈立方体状的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雷达目标模拟器(2)、电源盒(3)以及雷达波模拟天线(4),所述雷达波模拟天线(4)与所述雷达目标模拟器(2)电信号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侧立面上覆盖有第一屏蔽板;所述雷达波模拟天线(4)安装在天线升降机构(5)上;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雷达波模拟天线(4)相对的通孔(6),所述通孔(6)呈长条状,纵向延伸设置;所述通孔(6)外侧表面上活动覆盖有第二屏蔽板(7),所述第二屏蔽板(7)固定安装在所述天线升降机构(5)上,所述第二屏蔽板(7)上开设有与所述雷达波模拟天线(4)正对的雷达波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升降机构(5)包括纵向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丝杠(9)、位于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的电机(10)、以及通过丝杠螺母(11)连接在所述丝杠(9)上的安装座,所述电机(10)与所述丝杠(9)传动连接,所述雷达波模拟天线(4)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板(13)、位于所述基板(13)一端设置的安装块(14)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基板(13)上的承载板(15);所述安装块(14)连接在所述丝杠螺母(11)上;所述雷达波模拟天线(4)安装在所述承载板(15)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板(7)包括多块依次纵向拼接的单元板(16),所述单元板(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晋黄元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