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985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模型试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包括支撑系统、击实系统和提拉系统,所述击实系统包括击实台、击实力臂杆和击实板,所述击实力臂杆连接于击实台与击实板之间;所述提拉系统包括支撑板、电机箱、电动卷扬机和提拉缆绳,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支撑系统上,所述电机箱和电动卷扬机均设置于支撑板上,所述提拉缆绳绕设于电动卷扬机上,所述提拉缆绳的一端与电动卷扬机连接,另一端与击实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流控制卷扬机的转速均匀击实地基土,降低人工对土体的干扰程度,使得击实工作高效进行,同时可在不损伤桩基模型的情况下击实任意高度处地基土,有较高的经济实用价值。有较高的经济实用价值。有较高的经济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模型试验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度的加快,我国高层建筑、高速公路铁路、跨海大桥等基础建设得到大力地发展,同时对基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多种不同形式的基础中,桩基础由于其抗震性能好、承载力高、沉降量小以及施工噪声小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民建、公路桥梁、港口等工程中。实际工程中,由于地震引起的地面塌陷、砂土液化、以及水灾冲刷、洪涝等灾害的发生,对结构的变形和承载能力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怎样通过设计优化桩基础的施工过程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是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工程问题。
[0003]土工模型试验采用相似关系来对桩基础及其所在环境进行模拟,探究桩基础在不同场地下的动力响应规律,故可通过该实验对实体工程进行评价与建议,保证桩基础在桥梁等基础建设中的结构稳定性。由于该试验经济性、实用性明显,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理论研究。
[0004]在开展试验的过程中,需要对桩周土体进行分层填筑与击实,由于模型箱中群桩基础的承台干扰,使得普通机械无法顺利完成击实工作,常采用人工携带尺寸合适的小木板进入模型箱内一点点地进行击实,过程较为繁琐,并且土样易受扰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包括支撑系统、击实系统和提拉系统,所述击实系统包括击实台、击实力臂杆和击实板,所述击实力臂杆连接于击实台与击实板之间;所述提拉系统包括支撑板、电机箱、电动卷扬机和提拉缆绳,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支撑系统上,所述电机箱和电动卷扬机均设置于支撑板上,所述电动卷扬机与电机箱连接,所述提拉缆绳绕设于电动卷扬机上,所述提拉缆绳的一端与电动卷扬机连接,另一端与击实台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击实力臂杆呈阶梯状。
[0009]优选的,所述击实力臂杆包括多个第一力臂杆和多个第二力臂杆,多个所述第一力臂杆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力臂杆分为两组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力臂杆和第二力臂杆设置于击实板的不同侧。
[0010]优选的,所述击实板包括上下叠放的底板和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底板的顶部,所述顶板的长度大于底板长度,所述顶板的宽度小于底板的宽度;所述第一力臂杆的一端与底板连接,另一端与击实台连接;所述第二力臂杆的一端与顶板连接,另一端与击实台连
接。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系统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钢支架和两个横梁,两个所述横梁间隔设置于两个钢支架之间,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横梁上。
[0012]优选的,所述钢支架包括纵梁和多个钢支柱,多个所述钢支柱间隔设置,所述纵梁连接于钢支柱顶部,所述横梁与纵梁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纵梁上设有纵向滑轨,所述纵向滑轨的长度轴线与纵梁的长度轴线平行,所述横梁与纵向滑轨滑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横梁上设有横向滑轨,所述横向滑轨的长度轴线与横向的长度轴线平行,所述支撑板与横向滑轨滑动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通过设置提拉系统和击实系统,通过电流控制卷扬机的转速均匀击实地基土,降低人工对土体的干扰程度,使得击实工作高效进行,同时可在不损伤桩基模型的情况下击实任意高度处地基土,有较高的经济实用价值。
[0017]通过提拉缆绳来控制击实装置的位置,同时向击实板提供动力使不同深度的地基土得以击实。
[0018]进一步的,阶梯状的击实力臂杆既起到连接击实台和击实板的作用,还可以平衡击实板上的受力,保证击实板的方向始终垂直向下。
[0019]进一步的,第一力臂杆和第二力臂杆起到连接均匀受力的作用,确保击实板的受力均衡,保证击实效率。
[0020]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底板和顶板,扩大了击实板的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群桩基础的土工模型试验的地基土击实,还可通过拆卸重锤用于单桩土工模型试验的地基土击实。
[0021]进一步的,通过纵向滑轨和横向滑轨可将击实装置精确定位,使得不同位置的地基土均可击实,可以实现支撑板的快速移动、准确定位,从而实现击实板的位置变换,提升了装置的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的静止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中支撑系统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中提拉系统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中击实系统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的群桩实施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的土体击实装配图。
[0029]图中,1、横梁;2、支撑板;3、击实系统;4、击实板;401、顶板;402、底板;5、电机箱;6、支撑系统;7、纵梁;8、钢支柱;9、土工模型试验箱;10、地基土体;11、承台;12、模型桩;13、纵向滑轨;14、横向滑轨;15、电动卷扬机;16、提拉缆绳;17、击实台;18、击实力臂杆;19、第一力臂杆;20、第二力臂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3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参照图1、2,包括支撑系统6、击实系统3和提拉系统,参照图3,支撑系统6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钢支架和两个横梁1,钢支架包括纵梁7和多个钢支柱8,多个钢支柱8间隔设置,纵梁7连接于钢支柱8顶部,两个横梁1通过螺栓间隔设置于两个纵梁7之间,钢支柱8起支撑作用,用以支撑纵梁7和横梁1。
[0032]纵梁7上设有纵向滑轨13,纵向滑轨13设置于纵梁7的内侧,纵向滑轨13的长度轴线与纵梁7的长度轴线平行,横梁1与纵向滑轨13滑动连接,为提拉系统提供纵向的移动轨道,同时承受横梁1传来的荷载,并把荷载传递给纵梁7。
[0033]参照图4,提拉系统包括支撑板2、电机箱5、电动卷扬机15和提拉缆绳16,横梁1上设有横向滑轨14,横向滑轨14的长度轴线与横向的长度轴线平行,支撑板2通过横向滑轨14滑动设置于横梁1上。电动卷扬机15通过电线与电机箱5连接,用以向击实板4提供击实动力。
[0034]电机箱5和电动卷扬机15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支撑板2上,本实施例中电动卷扬机15和提拉拉升均设有两个。提拉缆绳16绕设于电动卷扬机15上,提拉缆绳16的一端与电动卷扬机15连接,另一端与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系统(6)、击实系统(3)和提拉系统,所述击实系统(3)包括击实台(17)、击实力臂杆(18)和击实板(4),所述击实力臂杆(18)连接于击实台(17)与击实板(4)之间;所述提拉系统包括支撑板(2)、电机箱(5)、电动卷扬机(15)和提拉缆绳(16),所述支撑板(2)设置于支撑系统(6)上,所述电机箱(5)和电动卷扬机(15)均设置于支撑板(2)上,所述电动卷扬机(15)与电机箱(5)连接,所述提拉缆绳(16)绕设于电动卷扬机(15)上,所述提拉缆绳(16)的一端与电动卷扬机(15)连接,另一端与击实台(1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击实力臂杆(18)呈阶梯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击实力臂杆(18)包括多个第一力臂杆(19)和多个第二力臂杆(20),多个所述第一力臂杆(19)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力臂杆(19)分为两组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力臂杆(19)和第二力臂杆(20)设置于击实板(4)的不同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工模型试验地基土的击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击实板(4)包括上下叠放的底板(402)和顶板(401),所述顶板(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忠居姚婉婷朱继新董建松林立华李宗海柴海峰袁鑫张聪蔡杰廖文田谢富贵周桂梅刘旭照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