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OMP与DPL1算法的雷达距离超分辨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985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OMP与DPL1算法的雷达距离超分辨计算方法,属于雷达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对雷达的回波信号进行脉冲压缩,确定群目标雷达信号段;对群目标雷达信号段进行频率去斜处理,得到单频信号;利用正交匹配跟踪算法对单频信号进行分辨,得到目标的粗略频点位置;利用动态参数L1正则化算法对得到的频点位置进一步超分辨处理,得到群目标雷达信号的精确频点位置;根据群目标雷达信号的频点位置确定雷达距离。与传统的脉冲压缩处理算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雷达距离超分辨算法分辨的效果可以提高1倍以上,与单一的正交匹配跟踪算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显著降低了雷达距离超分辨处理的误差。处理的误差。处理的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OMP与DPL1算法的雷达距离超分辨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雷达信号处理
,具体涉及基于正交匹配跟踪(OMP)与动态参数L1 正则化算法(DPL1)的雷达距离超分辨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常规处理情况下雷达距离分辨率取决于雷达所发射的基带信号带宽。在日常的分辨场景 中,存在密集多目标或者单个扩展目标,包括飞行器编队飞行形成的编队目标,车辆、船舶 形成的目标群,客机等较大型目标回波在距离向扩展等。如何分辨处间距较小的群目标,或 者分离处遮蔽目标,或者对目标特征进行有效识别,这对目标进行追踪或任务调度具有重要 的价值和意义。为此,在现有雷达测量精度条件下(或者基于现有雷达装备下),研究具有更 高雷达距离分辨率的超分辨信号处理算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雷达距离分辨率处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匹配跟踪与 动态参数L1正则化算法的雷达距离超分辨计算方法。
[0004][0005][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正交匹配跟踪与动态参数L1正则化算法的雷达距离超分 辨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S1,对雷达的回波信号进行脉冲压缩,确定群目标雷达信号段;
[0008]步骤S2,对群目标雷达信号段进行频率去斜处理,得到单频信号;
[0009]步骤S3,利用正交匹配跟踪算法对单频信号进行分辨,得到目标的第一频点位置;
[0010]步骤S4,利用动态参数L1正则化算法对得到的第一频点位置进行超分辨处理,得到群 目标雷达信号的第二频点位置;
[0011]步骤S5,根据群目标雷达信号的第二频点位置确定雷达距离。
[0012]与传统的脉冲压缩处理算法相比,本专利技术得到的雷达距离超分辨算法分辨的效果可以提 高1倍以上,与单一的正交匹配跟踪算法相比,本专利技术显著降低了分辨误差。
[0013]进一步地,步骤S1中,对雷达的回波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包括:
[0014]步骤S11,将线性调频信号作为雷达的发射信号
[0015]步骤S12,根据雷达的发射信号确定雷达的接收基带回波信号
[0016]步骤S13,对雷达的发射信号和接收基带回波信号进行卷积。
[0017]基于上述对雷达的回波信号进行脉冲压缩方式,可以对回波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可以初步 判断是否存在目标以及群目标回波所在的粗略位置,为避免截取的信号段中只含有噪声导致 超分辨不准确的情况。
[0018]进一步的,步骤S13中,对雷达的发射信号和接收基带回波信号进行卷积
的计 算公式为:
[0019][0020]其中,表示脉冲压缩后的雷达回波信号,A1为脉压后的信号幅度,sinc(
·
)表示辛 格函数运算,B表示发射信号的带宽,表示快时间,R0表示目标与雷达的径向距离,C
v
表 示光速。
[0021]进一步地,步骤S2包括:
[0022]步骤S21,基于群目标雷达信号段,利用雷达的发射信号构建参考信号
[0023]步骤S22,将参考信号和接收基带回波信号共轭相乘,得到去斜处理后的单频 信号
[0024]本专利技术通过频率去斜率处理,将信号转化为单频信号,也将测距转化为测频率,提升了 正交匹配跟踪与动态参数L1正则化算法对雷达信号的适应能力。
[0025]进一步地,步骤S21中,参考信号的计算公式为:
[0026][0027]其中,exp(
·
)表示指数运算,j表示虚数,μ表示线性调频信号的调频斜率,R
ref
表示参 考信号对应的距离,C
v
表示光速。
[0028]步骤S22中,单频信号的计算公式为:
[0029][0030]其中,rect(
·
)表示门函数运算,t0=2R0/C
v
,δ=2(R
ref

R0)/C
v
,φ0=

2πμt0δ

πμδ2为 常数相位项,δ表示参考信号相对于距离R0处回波信号的延迟时间。
[0031]进一步地,步骤S3包括:
[0032]步骤S31,定义步骤S2得到的单频信号为观测值y,目标个数为K,初始化字典矩阵A, 残差r0=y,正交投影矩阵子空间索引集合系数向量z=0;
[0033]步骤S32,计算并将i放入到集合S中,即S∪{i},其中A
i
表示字典矩 阵A的第i列,r
k
表示第k次得到的残差,初始值为r0;
[0034]步骤S33,计算并更新残差r
k
=y

P
k
y,其中P
k
表示第k次得到的 正交投影矩阵,A
S
是由A
i
(i∈S)所构成的矩阵;
[0035]步骤S34,重复S32到S33的步骤K次;
[0036]步骤S35,计算得到系数向量z中相应位置为S的元素的值z
S
,其中 z
S
表示z
i
(i∈S);从而得到最终的系数向量z。
[0037]即本专利技术利用正交匹配跟踪算法对原信号频点进行粗略估计,以获得第一频点位
置。
[0038]进一步地,步骤S4包括:
[0039]步骤S41,根据S3得到的第一频点位置,将网格截断为字典矩阵 y
t
为观测值,此时系数向量为υ(f
(i)
);
[0040]步骤S42,计算f
(i)
处的当前梯度方向i表示计算次数;
[0041]步骤S43,通过求解υ(f)=(A
*
(f
(i)
)A(f
(i)
))
‑1A
*
(f
(i)
)y
t
计算系数υ(f
(i+1)
);
[0042]步骤S44,如果满足尺寸收缩标准(DSC),则减少A(f
(i)
)的当前维度,否则,保持尺寸 不变;
[0043]步骤S45,当不满足条件||d||2≤δ时,(其中δ是容许的误差)则基于当前得到的υ(f
(i+1)
) 中最大的峰值对应的频点得到f
(i+1)
,令迭代次数i自增1后,返回步骤S42;
[0044]否则结束迭代,将最近得到的υ(f
(i+1)
)中最大的峰值对应的频点作为目标的归一化频点 (相对采样频率f
s
),得到K个归一化频点,记为:即得到第二频点位置。
[0045]进一步地,步骤S42中,f
(i)
处的当前梯度方向的计算方式为:
[0046][0047]其中,ε=||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OMP与DPL1算法的雷达距离超分辨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S1,对雷达的回波信号进行脉冲压缩,确定群目标雷达信号段;步骤S2,对群目标雷达信号段进行频率去斜处理,得到单频信号;步骤S3,利用正交匹配跟踪算法对单频信号进行分辨,得到目标的第一频点位置;步骤S4,利用动态参数L1正则化算法对得到的第一频点位置进行超分辨处理,得到群目标雷达信号的第二频点位置;步骤S5,根据群目标雷达信号的第二频点位置确定雷达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对雷达的回波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包括:步骤S11,将线性调频信号作为雷达的发射信号步骤S12,根据雷达的发射信号确定雷达的接收基带回波信号步骤S13,对雷达的发射信号和接收基带回波信号进行卷积,得到脉冲压缩后的雷达回波信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3中,雷达回波信号的计算公式为:其中,A1表示脉压后的信号幅度,sinc(
·
)表示辛格函数运算,B表示发射信号的带宽,表示快时间,R0表示目标与雷达的径向距离,C
v
表示光速。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步骤S21,基于群目标雷达信号段,利用雷达的发射信号构建参考信号步骤S22,将参考信号和接收基带回波信号共轭相乘,得到去斜处理后的单频信号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中,参考信号的计算公式为:其中,exp(
·
)表示指数运算,j表示虚数,μ表示线性调频信号的调频斜率,R
ref
表示参考信号对应的距离,C
v
表示光速。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步骤S31,定义步骤S2得到的单频信号为观测值y,目标个数为K,初始化字典矩阵A,残差r0=y,正交投影矩阵子空间索引集合系数向量z=0;步骤S32,计算并将i放入到集合S中,即S∪{i},其中A
i
表示字典矩阵A的第i列,r
k
表示第k次计算的残差;
步骤S33,计算当前的正交投影矩阵并更新残差r
k
=y

P
k
y,其中矩阵A
S
是由A
i
所构成的矩阵,且i∈S;步骤S34,重复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蜀陈岁新于昕凝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