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移动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985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移动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和充电口,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下端均设置有套箍,所述调节杆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槽孔一,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槽孔一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螺丝的后端设置有螺母。该汽车移动充电装置,与现有的充电装置相比,该装置配有可以收放的脚轮,当放置在后备箱时可以将脚轮收起,有利于防止该装置在刹车和提速时发生位移,磕碰到后备箱,该装置还设置有减震模块,能够在汽车经过颠簸路段时对其内部的电池进行减震,防止电池内部的镍片震动脱落引起短路,有利于提升该装置的安全性,同时该装置配有可以收放的拉手,使用者拉动该装置时无需弯腰,有利于提升该装置的方便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移动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为一种汽车移动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氢发动机汽车等,在电动汽车的使用中,有时会遇上无处充电或充电排队的状况,许多电动汽车用户会选择在车上携带一个备用的充电装置。
[0003]现有的公开号为CN205986213U,名为“一种电动汽车的移动充电装置”的专利,该装置包括箱体、UPS、电池模组、电气安装板、电气件模块和如图所示的输入输出气件板,箱体的后侧面为可开门结构,箱体与后侧面相邻的一个侧面上设置通孔,UPS固定于箱体内部的上端,电池模组固定于箱体内部的下端,电气安装板固定在箱体的底部,输入输出气件板固定于箱体具有开门结构的侧面上且位于电气件模块的上方,本技术提供的电动汽车的移动充电装置,UPS固定于箱体内部的上端,电池模组固定于箱体内部的下端,有效利用箱体的空间,结构紧凑,箱体外观小巧,可放置于汽车后备箱内,方便携带。
[0004]上述装置虽然方便携带,但是其脚轮不具备收放功能,而蓄电池的特性又使得该装置不宜放倒,所以当使用者将该装置放在后备箱时,只能使其脚轮向下,如车辆提速或急刹,该装置会在惯性的影响下冲撞后备箱,造成后备箱损伤,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充电装置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移动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移动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和充电口,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下端均设置有套箍,且套箍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槽孔一,且调节杆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槽孔二,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槽孔一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且固定组件包括螺丝和螺母,所述螺丝的后端设置有螺母,所述充电口位于壳体的上壁右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底壁设置有气囊,且气囊的上端设置有电池组。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组的左右两侧下端设置有压簧,且电池组的左右两侧上端设置有横杆。
[0009]进一步的,所述横杆的上端设置有槽板,且槽板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滑块远离电池组中轴线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下端设置有减震筒。
[00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右壁上端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内侧设置有转轴。
[0012]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上端设置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上端设置有拉手,所述活动杆的内侧设置有槽条。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配有可以收放的脚轮,当放置在后备箱时可以将脚轮收起,有利于防止该装置在刹车和提速时发生位移,磕碰到后备箱,该装置还设置有减震模块,能够在汽车经过颠簸路段时对其内部的电池进行减震,防止电池内部的镍片震动脱落引起短路,有利于提升该装置的安全性,同时该装置配有可以收放的拉手,使用者拉动该装置时无需弯腰,有利于提升该装置的方便性;
[0014]1.本技术通过壳体、套箍、调节杆、槽孔一、槽孔二、固定组件、螺丝、螺母和万向轮的设置,使用者可通过万向轮来省时省力的移动该装置,当需要将该装置放至汽车后备箱时,使用者可将螺母拧开,将螺丝取下,并移动调节杆,使其槽孔二对准套箍上的孔洞,再将固定组件插入拧紧进行固定,此时万向轮不触地,使用者可将该装置直接放置于汽车后备箱中,因为万向轮已经收起,该装置在汽车后备箱不会发生位移,当使用者需要移动该装置时,可重新拆下固定组件,并将槽孔一对准套箍上的孔洞,再使用固定组件固定,通过上述操作,当使用者需要将该装置放置在后备箱时可以将脚轮收起,有利于防止该装置在刹车和提速时发生位移,磕碰到后备箱;
[0015]2.本技术通过气囊、电池组、压簧、槽板、滑槽、滑块、固定杆、减震筒和横杆的设置,当汽车行驶至颠簸路段时,气囊可大大减弱汽车传至电池组的震动,同时当未能被气囊抵消的震动传至固定杆时,其动能会被减震筒转化为热能散发,而滑块与槽板内部的滑槽发生相对位移也可消耗动能,从而极大程度的减弱汽车对电池组带来的震动,压簧也可以减弱汽车在急刹和提速时带来的横向震动,通过上述过程,该装置能够在汽车经过颠簸路段时对其内部的电池进行减震,防止电池内部的镍片震动脱落引起短路,有利于提升该装置的安全性;
[0016]3.本技术通过万向轮、固定块、转轴、活动杆和拉手的设置,使用者可通过拉手和万向轮来拉动该装置,活动杆则可让使用者无需弯腰也可拉动该装置,在不需要拉动该装置时,使用者可直接通过拉手将活动杆向下推动,因活动杆下部并未固定在转轴上,转轴直接穿过槽条,所护使用者可以将槽条的上端放在转轴上,此时活动杆和拉手被收起至壳体右侧,当再次需要拉动该装置时,使用者直接拉起拉手,活动杆即可恢复原本状态,通过上述过程,使用者拉动该装置时无需弯腰,有利于提升该装置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移动充电装置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移动充电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汽车移动充电装置的槽板和减震筒局部正视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汽车移动充电装置的固定块和活动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壳体;2、套箍;3、调节杆;4、槽孔一;5、槽孔二;6、固定组件;601、螺丝;602、螺母;7、充电口;8、气囊;9、电池组;10、压簧;11、槽板;12、滑槽;13、滑块;14、固定杆;15、减震筒;16、横杆;17、万向轮;18、固定块;19、转轴;20、活动杆;21、拉手;22、槽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移动充电装置,包括壳体1和充电口7,壳体1的左右两侧下端均设置有套箍2,且套箍2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杆3,调节杆3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槽孔一4,且调节杆3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槽孔二5,调节杆3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17,槽孔一4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6,且固定组件6包括螺丝601和螺母602,螺丝601的后端设置有螺母602,充电口7位于壳体1的上壁右侧,使用者可通过万向轮17来省时省力的移动该装置,当需要将该装置放至汽车后备箱时,使用者可将螺母602拧开,将螺丝601取下,并移动调节杆3,使其槽孔二5对准套箍2上的孔洞,再将固定组件6插入拧紧进行固定,此时万向轮17不触地,使用者可将该装置直接放置于汽车后备箱中,因为万向轮17已经收起,该装置在汽车后备箱不会发生位移,当使用者需要移动该装置时,可重新拆下固定组件6,并将槽孔一4对准套箍2上的孔洞,再使用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移动充电装置,包括壳体(1)和充电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下端均设置有套箍(2),且套箍(2)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杆(3),所述调节杆(3)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槽孔一(4),且调节杆(3)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槽孔二(5),所述调节杆(3)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17),所述槽孔一(4)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6),且固定组件(6)包括螺丝(601)和螺母(602),所述螺丝(601)的后端设置有螺母(602),所述充电口(7)位于壳体(1)的上壁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底壁设置有气囊(8),且气囊(8)的上端设置有电池组(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9)的左右两侧下端设置有压簧(10),且电池组(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向斌陈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