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流动性的非离子型组合物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706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精细化工领域技术领域,所属IPC分类号为C09B69/10,尤其涉及一种高流动性的非离子型组合物与应用。高流动性的非离子型组合物,包括聚醚酯酰胺和聚醚酸酯。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两者组合物之间具有相似的“核”结构,使得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容剂,在使用过程中,两者相互协同作用不会出现相分离的情况,相对于单一组分,能够更好的增加塑料基体的流动性。能够更好的增加塑料基体的流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流动性的非离子型组合物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精细化工领域
,所属IPC分类号为C09B69/10,尤其涉及一种高流动性的非离子型组合物与应用。
技术背景
[0002]在制备纺丝色母、塑料色母、改性塑料的时候,常常会添加炭黑、石墨烯,碳纳米管、钛白粉、碳酸钙、硫酸钡等无机粉体,但是这些无机粉体在塑料基体中不能够很好的分散,常常会用到分散剂,非离子型分散剂具有很好的静电斥力,常常被用作无机粉体的分散剂
[0003]CN101117450B提供了有机颜料用非离子超支化型高分子分散剂,得到固含量高、流动性好、稳定性高的有机颜料,但是在制备有机颜料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这样使得制备得到的有机颜料具有气味,同时增加了溶剂回收处理的步骤。并且单一的超支化型高分子分散剂的润湿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添加额外的润湿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一种高流动性的非离子型组合物,包括聚醚酯酰胺和聚醚酸酯。
[0005]优选的,所述非离子型组合物的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聚醚酯酰胺20

60份、聚醚酸酯40

80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非离子型组合物的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聚醚酯酰胺30~50份、聚醚酸酯50~70份。
[0006]比如说:一些实施方式中,非离子型组合物的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聚醚酯酰胺30份、聚醚酸酯70份;一些实施方式中,非离子型组合物的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聚醚酯酰胺40份、聚醚酸酯60份;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非离子型组合物的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聚醚酯酰胺50份、聚醚酸酯50份。
[0007]聚醚酯酰胺
[0008]本专利技术中的聚醚酯酰胺属于交替型多嵌段共聚物,由聚酰胺链段和聚醚链段交替组成。所述聚醚酯酰胺由多元酸法或异氰酸酯法制备得到,在研发试验中发现由多元酸法制备得到的聚醚酯酰胺能够与聚醚酸酯更好的相互协同作用来实现制品较好的流动性。
[0009]优选的,所述聚醚酯酰胺具有支化结构的聚醚酯酰胺,进一步优选为超支化聚醚酯酰胺。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醚酯酰胺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将酸酐和胺类原料制备得到物料A;
[0012]S2,物料A与聚醚进行聚酯反应得到聚醚酯酰胺。
[0013]所述胺类原料为二元胺和/或醇胺;优选的,所述胺类原料为醇胺,所述醇胺选自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单乙醇胺)。
[0014]为了避免副反应的生成,步骤S1中酸酐和胺类原料的摩尔比为1:(0.9~1.2);进
一步优选的,步骤S1中酸酐和胺类原料的摩尔比为1:1。
[0015]酸酐与胺类反应会生成含有羧基的物料A;作为优选的,步骤S2中聚醚的摩尔量为步骤S1中物料A上羧基摩尔量的1~1.5倍(优选为1.1~1.3倍,比如说1.1倍、1.2倍、1.3倍等)。
[0016]作为优选的,所述酸酐的结构为式1中的结构,R1、R2各自独立为氢、羧基、羧基取代的分支或未分支的C1~C3烷基中的一种。
[0017][0018]在实验中,发现可能是因为位阻会对聚醚酯酰胺造成影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用R1为氢、R2为氢、羧基、羧基取代的分支或未分支的C1~C3烷基中的一种结构的式(1);进一步优选得到,当选用R2为羧基、羧基取代的分支或未分支的C1~C3烷基中的一种结构的式(1)的时候,使用组合物制备得到的制品的流动性更好,可能是因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了苯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料A的刚性,使得最终制品的热稳定性能进一步增加,但是可能是因为刚性基团的存在使得物料A中硬度比较多,在与聚醚反应的时候容易出现相分离,制备得到的聚醚酯酰胺组分性能不佳,而当含有羧基团的时候,能够在S2反应过程中能够解离出更多的H离子,从而增加了物料A上亲电性,从而能够更好的与聚醚反应,反应初期的中年间产物作用反应后期中间产物的相容剂,进一步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0019]从原料的易得性考虑,在本专利技术原料使用R2为羧基结构的式(1),所述酸酐的结构为:
[0020]其具体的化学名称为偏苯三酸酐。
[0021]作为优选的,步骤S1中的酸酐为分步加入;进一步优选的,控制反应釜的温度小于10℃(优选用0~10℃,不包括10℃,比如说0℃、1℃、2℃、3℃、4℃、5℃、6℃、7℃、8℃等)。使用分步反应的效果较好,可能不光是因为能够较好的控制反应温度,还能避免酸酐在反应过程中存在分解的现象。
[0022]在实验中发现步骤(1)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作为优选的,在反应过程中控制步骤S1中反应体系的温度低于60℃(优选为30~60℃,不包括60℃,进一步优选为40~60℃,不包括60℃;更进一步优选为45~55℃,比如说45℃、48℃、50℃、52℃、55℃等)。因在反应过程中,在不断升温,体系的温度不能够精确的控制在一个定值,发现在反应过程中只要体系的温度低于60℃,尤其是在45~55℃之间的时候,最后组合物的性能更佳,如果步骤S1中的反应条件控制得不好的话,组合物不能够很好的体系的流动性,可能是因为如果反应条件控制不当的话,步骤S1中酯化反应过多,使得酰化反应过少,甚至还可能出现双酰化反应,使得后面能容易发生交联反应。
[0023]作为优选的,步骤S2聚酯反应中还包括酯化催化剂,所述酯化催化剂的加入量为步骤S2中总原料重量的1~5%(比如说1%、2%、3%、4%、5%等)。
[0024]具体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醚酯酰胺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在反应器中加入醇胺,然后分步加入酸酐反应(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低于60℃),酸酐加入完毕后继续在低于60℃条件下反应50~100min得到物料A;
[0026]S2,向步骤S1中的反应器中加入聚醚(聚醚的摩尔量为步骤S1中物料A上羧基摩尔量的1~1.5倍)、酯化催化剂(酯化催化剂的加入量为步骤S2中总原料重量的1~5%),升温至130~150℃,反应2~6h,然后继续升温至180~200℃,抽真空反应2~6h后结束反应、放料、磨粉得到聚醚酯酰胺。
[0027]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醚酯酰胺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28]S1,在反应器中加入醇胺,然后分步加入酸酐反应(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低于60℃),酸酐加入完毕后继续在低于60℃条件下反应60~80min得到物料A;
[0029]S2,向步骤S1中的反应器中加入聚醚(聚醚的摩尔量为步骤S1中物料A上羧基摩尔量的1.1~1.3倍)、酯化催化剂(酯化催化剂的加入量为步骤S2中总原料重量的2~4%),升温至130~150℃,反应3~5h,然后继续升温至180~200℃,抽真空反应3~5h后结束反应、放料、磨粉得到聚醚酯酰胺。
[0030]作为优选的,将酸酐按重量平均分为4~20组分步加入,每步加入酸酐间隔的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流动性的非离子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聚醚酯酰胺和聚醚酸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流动性的非离子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型组合物的原料包括,按重量份计,聚醚酯酰胺20

60份、聚醚酸酯40

8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流动性的非离子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酯酰胺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S1,将酸酐和胺类原料制备得到物料A;S2,物料A与聚醚进行聚酯反应得到聚醚酯酰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流动性的非离子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胺类原料为二元胺和/或醇胺。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流动性的非离子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酸酐和胺类原料的摩尔比为1:(0.9~1.2)。6.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浩东宋唯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涵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