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振刚专利>正文

滑槽式可变应力骨折内固定加压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58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滑槽式可变压力骨折内固定加压钢板,属临床医学骨折内固定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钢板滑槽、钢板滑槽内的滑板、弹性元件及固定螺栓(或螺钉)四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内固定装置。由于钢板滑槽固定在骨折远端,滑板固定在骨折近端,人体负重时带动滑板在钢板滑槽内沿肢体纵轴产生微小滑动,使骨折端产生应力,从而实现了骨干的生物应力直接传导,消除了钢板的应力遮挡效应,并随着骨折愈合进程而自动改变应力的传导。(*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临床医学骨科骨折内固定领域。目前,四肢骨折内固定钢板是按照瑞士内固定学会(AO/ASIF)标准应用于临床。对骨折进行坚强的内固定,可允许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加快了康复过程。但是由于钢板固定骨折后,增强了骨干的机械应力,钢板承受了生理应力的传导,使骨折端的应力不能直接有效地传导,降低了骨的弹性模量,导致骨折部位的废用性骨萎缩,从而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再骨折以及钢板本身的断裂、钉板脱离及螺钉断裂现象。1988年中华外科杂志报导国内该领域最新技术梯形自动加压钢板,其主要反映了通过对钢板厚度和截面形状的改变来减轻钢板的应力遮挡效应,但未能解决骨折端应力的直接有效传导。1987年中华骨科学会骨关节伤学组召开的“骨折固定专题座谈会”,会上戴克戎教授指出内固定钢板两种最佳设想寻找一种刚度接近骨骼而强度足够的固定材料,以解决应力遮挡效应;或研制一种刚度或固定作用可随骨折愈合进程的需要而自动改变应力传导的固定装置。生物力学专家王以进教授指出允许骨折端有少许活动,特别是沿肢体纵轴的嵌压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骨折愈合。本技术的目的是使骨折端实现应力的直接传导,并随着骨折愈合进程而不断改变应力传导,以满足骨愈合进程中的生物力学要求。同时,利用本技术的结构特点,消除钢板的应力遮档效应。本技术由钢板滑槽、钢板滑槽内的滑板、弹性原件及固定螺栓四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内固定装置,通过骨螺栓(或骨螺钉)对骨折部位进行手术固定。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骨骼固定图图2为骨骼固定剖示图图3为零件分解形状示意图图面编号(1)为弹性元件(2)为钢板滑槽(3)为钢板滑槽固定螺拴(4)为滑板(5)为滑板固定螺拴(6)为骨折近端(7)为骨折断端面(8)为骨折远端手术中将两骨折端整复后,将装有弹性元件(1)的钢板滑槽(2)端放置骨折远端(8),然后用骨钻通过钢板滑槽(2)上的四个圆孔分别对骨折远端(8)钻孔,穿透对侧骨皮质后,用四枚钢板漕固定螺拴(3)通过所钻孔将钢板滑槽(2)和骨折远端(8)固定在一起。然后用同样方法将滑板(4)用滑板固定螺拴(5)与骨折近端(6)固定。此时手术固定全部结束。钢板滑槽(2)固定在骨折远端(8),滑板(4)固定在骨折近端(6),由于本技术所具有的结构特点,当滑板(4)受到轴向加载力时,滑板(4)在钢板滑槽(2)内沿轴向加载力方向运动。故当装有本技术的受伤肢体负重时,固定有滑板(4)的骨折近端(6)就会向骨折远端(8)发生微小位移;当受伤肢体失去负重时,由于骨折近端(6)失去加载力,滑板(4)和骨折近端(6)同时返回原位。这样,骨折近端(6)利用滑板(4)沿肢体纵轴不断地在钢板滑槽(2)内上下的微小滑动,使两骨折端断面(7)发生直接接触并产生嵌压活动,从而实现了生物应力的直接传导。同时,由于滑板(4)随着伤肢加载力的变化在钢板滑板漕(2)内沿肢体纵轴上下滑动,使本技术本身不承受应力的传导,消除了钢板的应力遮挡效应。由于弹性元件(1)所具有的弹性变形特性,使本技术在结构上得到稳定。在装有本技术的伤肢负重时,能随滑板(4)的下移而发生压缩变形,失去负重时,弹性元件(1)的反弹力能使滑板(4)克服伤肢本身重量所产生的与滑板(4)上滑方向相反的拉伸力,同时,减少滑板(4)和钢板滑漕(2)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帮助滑板(4)顺利回到原固定位置,以保证下一次应力传导的有效实施。在骨折尚未达到一期愈合之前,若伤肢遇到意外过重加载力时,弹性元件(1)所具有的抗压力性能,能抵消部分肢体轴向冲击力,对骨折愈合起到保护作用。在骨折愈合进展中,由于传导应力不断发生变化,弹性元件(1)也随着应力的改变而不断修正弹性变形,以保证应力直接传导的有效进行。本技术在临床上手术操作简便,同现在临床上通有的内固定钢板的技术操作完全相同,具有一般临床经验的骨科医师即能完成操作过程。本技术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内固定加压钢板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由于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了骨折端应力的直接传导,消除了钢板的应力遮挡效应,提高了骨的弹性模量,从而防止因发生废用性骨萎缩而出现的骨延迟愈合及钢板和螺钉断裂现象。由于本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使骨折端不断产生接近生理状态的应力变化,骨折端不断出现微细活动产生的负电位能促进成骨;反复的变形活动可延长周围组织中的炎症反应造成充血,有利于代谢物质及营养物质的输送,给骨愈合提供了有利的电学环境、力学环境和化学环境,提高了骨折治愈率。实现本技术的最好方式是[1]选用适合埋入人体内的金属材料并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使本技术的材料强度和韧度符合生物力学要求。[2]应用人体运动时的载荷数据和骨折愈合进展期间产生不同的肢体轴向压应力,计算确定弹性元件(1)的弹性模量。[3]通过动物试验观察骨愈合进展情况,证实本技术的实施过程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以使本技术得以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滑槽式可变应力骨折内固定加压钢板,由钢板滑槽(2)、滑板(4)、弹性元件(1)和固定螺栓组成的、连接骨折两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1)和滑板(4)在钢板滑槽(2)内形成的、可产生微小位移、实现应力直接传导和产生可变应力的内固定加压钢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槽式可变应力骨折内固定加压钢板,其特征不限于图示形状含具有弹性元件(1)和槽板滑动装置形成的、可产生微小位移和使骨折端产生可变应力的内固定装置的其他结构形状。专利摘要滑槽式可变应力骨折内固定加压钢板,属临床医学骨折内固定领域。本技术由钢板滑槽、钢板滑槽内的滑板、弹性元件及固定螺栓(或螺钉)四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内固定装置。由于钢板滑槽固定在骨折远端,滑板固定在骨折近端,人体负重时带动滑板在钢板滑槽内沿肢体纵轴产生微小滑动,使骨折端产生应力,从而实现了骨干的生物应力直接传导,消除了钢板的应力遮挡效应,并随着骨折愈合进程而自动改变应力的传导。文档编号A61B17/58GK2131476SQ9222741公开日1993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10日专利技术者蒋振刚 申请人:蒋振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槽式可变应力骨折固定加压钢板,由钢板滑槽(2)、滑板(4)、弹性元件(1)和固定螺栓组成的、连接骨折两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1)的滑板(4)在钢板滑槽(2)内形成的、可产生微小位移、实现应力直接传导和产生可变应力的内固定加压钢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振刚
申请(专利权)人:蒋振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