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宽顶进涵洞既有接触网立柱转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46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46
本申请涉及铁路既有接触网立柱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宽顶进涵洞既有接触网立柱转换结构。其包括基础底板和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下方的支柱基础,所述支柱基础设置在所述基础底板上;所述基础底板包括加固横梁和加固纵梁,所述加固纵梁设置在所述加固横梁上方;所述支柱基础包括两根H型钢,所述接触网立柱固定设置在两根所述H型钢上。所述加固横梁设置多根,多根所述加固横梁沿着铁轨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铁轨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加固横梁与所述加固纵梁通过U型卡件固定连接。本申请具有在进行接触网立柱的结构转换时可以减少工程量、提高安全性的效果。提高安全性的效果。提高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宽顶进涵洞既有接触网立柱转换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铁路既有接触网立柱加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宽顶进涵洞既有接触网立柱转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非常迅猛,由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加强了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在既有铁路下建设涵洞,来缓解一些地面问题,涵洞通常采用顶进施工的方式。但是,在进行涵洞顶进时,会对涵洞上方的地基造成扰动,从而影响接触网立柱的稳定。
[0003]因此通常要对接触网立柱进行跨距调整,将涵洞上方相邻的接触网立柱之间跨距延长,但接触网立柱跨距调整后,相邻接触网立柱之间的跨度过大,使得接触线的改动范围大,从而造成接触线的固定结构不稳定,易产生安全隐患,且施工过程复杂、造价高。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施工复杂、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且造价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施工过程复杂、易产生安全隐患,造价高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超宽顶进涵洞既有接触网立柱转换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超宽顶进涵洞既有接触网立柱转换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超宽顶进涵洞既有接触网立柱转换结构,包括基础底板和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下方的支柱基础,所述支柱基础设置在所述基础底板上;所述基础底板包括加固横梁和加固纵梁,所述加固纵梁设置在所述加固横梁上方;所述加固横梁设置多根,多根所述加固横梁平行设置,所述加固纵梁设置在多根所述加固横梁的一端,且与所述加固横梁垂直;所述加固纵梁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相互平行。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接触网立柱设置在支柱基础上,支柱基础固定设置在基础底板上,用基础底板来转换原有地基,对接触网立柱进行结构转换,保证了涵洞顶进时可以减小对接触网立柱的影响。其中,基础底板包括加固横梁和加固纵梁,将加固纵梁设置在加固横梁上,对加固横梁起到固定的作用,使得基础底板的结构简单,设置多根加固横梁,从而扩大基础底板的面积,可以保证地面上的稳定性,使得可以对多根接触网立柱进行结构转换,减小涵洞顶进时对地面上的影响。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加固横梁通过U型卡件固定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纵梁与加固纵梁固定连接,保证基础底板的稳固性。
[0011]可选的,所述支柱基础包括两根H型钢,两根所述H型钢用于固定设置所述接触网立柱。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柱基础包括两根H型钢,用于固定设置所述接触网立柱。
[0013]可选的,所述U型卡件包括两个U型螺栓与两块连接板,两块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上面,两个所述U型螺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的两侧,且绕过所述加固横梁与两个所述连接板配合连接,将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加固横梁固定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螺栓环抱第一纵梁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使得第一纵梁与加固横梁之间既能稳固连接又使得U型卡件的结构简单。
[0015]可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底板、两块腹板以及两块翼缘板,两块所述腹板分别焊接在所述底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与所述底板垂直,所述翼缘板与所述底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腹板的两侧,且两块所述翼缘板分别焊接在两块所述腹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两块所述翼缘板上均开设有一个安装孔,所述U型螺栓插入所述安装孔与螺母螺纹配合。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U型卡件得结构简单,且翼缘板上开设安装孔,使得第一纵梁固定连接到加固横梁上。
[0017]可选的,两个所述H型钢并排设置;所述H型钢上设置两组穿孔,两组所述穿孔分别靠近所述H型钢的两端设置,所述穿孔贯穿于所述H型钢的上翼缘和下翼缘,所述穿孔中穿设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与第一螺母螺纹配合。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支柱基础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穿孔中穿设第一螺栓,使得将支柱基础固定设置在基础底板上,使得接触网立柱的转换结构更稳固。H型钢上形成安装接触网立柱的空间,使得接触网立柱可以安装在H型钢上,完成接触网立柱的转换。
[0019]可选的,两组所述穿孔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接触网立柱的空间。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接触网立柱可以固定设置在H型钢板上。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加固横梁之间设置垫块。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纵梁与加固横梁之间设置垫块,使得第一纵梁与加固横梁固定连接时更稳固。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支柱基础安装在基础底板上,使得既有接触网立柱可以安装在支柱基础上,完成接触网立柱的转换,从而在进行涵洞顶进时,可以保持接触网立柱稳定性,从而不影响铁轨的正常使用。同时,支柱基础由H型钢组成,使得支柱基础的组成结构简单,安装简单;
[0025]2、加固纵梁设置在加固横梁上,使得加固横梁更稳定,将支柱基础设置在加固横梁上,接触网立柱设置在支柱基础上,使得接触网立柱安装在支柱基础上可以保持稳定,使得接触线改动范围小;
[0026]3、组成结构简单、易得,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各部件安装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接触网立柱;11、通孔;12、第二螺栓;13、第二螺母;2、支柱基础;21、H型钢;22、穿孔;23、第一螺栓;24、第一螺母;3、基础底板;31、加固横梁;32、加固纵梁;
321、第一纵梁;322、第二纵梁;4、垫块;5、U型卡件;51、U型螺栓;511、螺母;52、连接板;521、底板;522、腹板;523、翼缘板;524、安装孔;6、铁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超宽顶进涵洞既有接触网立柱转换结构。参照图1,一种超宽顶进涵洞既有接触网立柱转换结构包括基础底板3和安装在基础底板3上的支柱基础2,接触网立柱1固定安装在支柱基础2上。涵洞顶进时,在涵洞上方设置基础底板3,基础底板3上固定设置支柱基础2,支柱基础2用于承托接触网立柱1,增大接触网立柱1的基础大小,使得接触网立柱1与支柱基础2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对既有接触网立柱1进行结构转换,使得施工时可以减小对接触网立柱1的影响。
[0032]基础底板3包括加固横梁31和加固纵梁32,加固纵梁32设置在加固横梁31的上方。加固横梁31设置多根,多根加固横梁31沿着铁轨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与铁轨6的长度方向垂直。加固纵梁32沿着铁轨6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平行于铁轨6的长度方向,加固纵梁32与加固横梁31之间通过U形卡件5固定连接,使得加固纵梁32对加固横梁31起到固定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宽顶进涵洞既有接触网立柱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底板(3)和设置在接触网立柱(1)下方的支柱基础(2),所述支柱基础(2)设置在所述基础底板(3)上;所述基础底板(3)包括加固横梁(31)和加固纵梁(32),所述加固纵梁(32)设置在所述加固横梁(31)上方;所述加固横梁(31)设置多根,多根所述加固横梁(31)平行设置,所述加固纵梁(32)设置在多根所述加固横梁(31)的一端,且与所述加固横梁(31)垂直;所述加固纵梁(32)包括第一纵梁(321)和第二纵梁(322),所述第一纵梁(321)和所述第二纵梁(322)相互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宽顶进涵洞既有接触网立柱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321)与所述加固横梁(31)通过U型卡件(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宽顶进涵洞既有接触网立柱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基础(2)包括两根H型钢(21),两根所述H型钢(21)用于固定设置所述接触网立柱(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宽顶进涵洞既有接触网立柱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卡件(5)包括两个U型螺栓(51)与两块连接板(52),两块所述连接板(52)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321)上面,两个所述U型螺栓(5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321)的两侧,且绕过所述加固横梁(31)与两个所述连接板(52)配合连接,将所述第一纵梁(321)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琪生康军利吴英昊丁慧邓帅魏一灵于洪尧弥伟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